二十年輪迴:Dorsey 的極簡主義逆襲?
2045年,當你我可能都已經開始懷舊千禧年代的種種,甚至連元宇宙都成了老梗的時候,Jack Dorsey,這位曾經引領社交媒體革命的推特(現在應該叫X了,雖然我個人還是習慣叫它推特,總覺得X這個名字少了點人情味)創始人,帶著他的新玩具——bitchat,低調地回歸了。這不是什麼高調的宣告,也沒有鋪天蓋地的營銷,就好像一個老朋友突然在街角跟你打了個招呼,但你卻發現,他手裡拿著的,可能是一個足以顛覆現有遊戲規則的秘密武器。
回想起2006年,那時候的移動互聯網簡直是個史前怪物,智慧型手機?那是什麼?能吃嗎?大家手裡拿著的,還是Nokia、Motorola之類的功能機,靠著簡訊一字一句地傳情達意,或是跟朋友約在哪個網咖見面開黑。那時候的社交,是緩慢的、笨拙的,但也因此顯得格外真實。
就是在那個夏天,一個名為「twttr」的神秘項目誕生了。它的起點很簡單,就是用SMS群發訊息,用極短的字數限制(140個字元,現在想想,真的是逼死一堆話癆),以及最原始的廣播協定,讓「隨時隨地向全世界BB兩句」這件事,成為了可能。你可能無法想像,這在當時是多麼 революционный 的想法。
在那個簡陋到不行的辦公室裡,一群工程師為了功能細節吵得不可開交,而當時還只是個大學生的Jack Dorsey,就默默地坐在他們中間,用最直接、最粗暴的技術手段,把自己的交流理想變成了現實。然後,twttr就像吃了興奮劑一樣,迅速進化成了Twitter——一個徹底改變了全球社交生態的怪獸級產品。
快轉到2045年,世界早就不是我們認識的樣子了。Wi-Fi熱點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5G的速度快到讓人懷疑人生。但社交的本質,好像又沒有變:我們仍然渴望自由、真實、而且是去他媽的中介的溝通。只可惜,現實總是殘酷的。網路死角、平台崩潰、數據洩露,就像三座大山一樣壓在我們頭上。更別提那個被Elon Musk搞得面目全非的Twitter,改了LOGO、換了名字(雖然我還是叫它推特),簡直就像換了一個人。
而Jack Dorsey,這位曾經同時掌管兩家市值超過500億美元上市公司的傳奇人物,早就功成身退,把精力投入到加密貨幣和Block的建設中。但他顯然沒有忘記自己對社交的熱愛,就像20年前那個設計「twttr」的愣頭青一樣,在一个心血來潮的週末,熬夜爆肝寫程式碼,打造出了這個極簡到令人髮指的社交產品——bitchat。這名字,取得真是夠直接了。
BitChat 的核心思想:簡約、自由、以及對中心化巨頭的叛逆
bitchat是什麼?如果你期待它是一個功能豐富、介面華麗、充滿AI濾鏡和AR特效的社交App,那你可能會失望透頂。但如果你厭倦了那些臃腫不堪、充滿廣告、無時無刻不在監視你的社交平台,那麼bitchat可能會讓你眼前一亮。它的核心思想只有三個詞:簡約、自由、以及對那些中心化巨頭的毫不掩飾的鄙視。
不依賴基礎設施的底層邏輯:藍牙 Mesh 的妙用
先說簡約。bitchat最大的特色,就是它完全不依賴任何中心化的基礎設施。沒有伺服器,不靠Wi-Fi,也不需要行動網路。這聽起來簡直像天方夜譚,但在技術上,它實現了真正的點對點通訊。每台安裝了bitchat的手機,都既是「收發器」,也是「中繼站」。它們透過藍牙低功耗(BLE)技術,彼此發現、連接,形成一個自組織的網狀網路(Mesh Network)。
想像一下,你在一個沒有手機訊號的深山老林裡露營,或者在一個人山人海的演唱會現場,網路擁堵到根本無法傳送訊息。在這種情況下,bitchat就能派上用場了。你可以用它來分享位置、發出求救信號,或者只是和身邊的朋友簡單地聊聊天。這種感覺,就像回到了原始的無線電時代,但又比無線電更加方便、更加安全。
加密的信仰:隱私至上的設計理念
再說自由。bitchat吸引加密貨幣社群的,正是它對隱私的極致追求。所有訊息都是端到端加密的,私聊時用到了X25519+AES-256-GCM等高強度加密技術,群聊甚至可以設定密碼,只有知道密碼的人才能看到內容。訊息只會保存在你的手機上,退出或關機就會自動消失,不會留下任何痕跡。這簡直是隱私狂魔的終極夢想。
在一個數據洩露事件頻頻發生的時代,bitchat的這種設計理念,顯得格外珍貴。它讓你真正掌握了自己的數據,不再需要擔心被平台監控、被廣告商追蹤、甚至被政府部門監聽。你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用擔心後果。
告別登錄:匿名性的極致追求
更酷的是,bitchat完全拋棄了「登錄」這個概念。你不需要手機號碼、電子郵件地址,也不需要創建帳戶、設定密碼。每次啟動App,它都會隨機生成一個「用戶ID」,而且你可以隨時修改這個ID。這意味著,你在bitchat上是完全匿名的,根本不用擔心自己的身份被追蹤。這對於那些需要保護自己身份的人來說,簡直是天大的福音。
當然,這種匿名性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例如,你可能會遇到一些不友善的人,或者收到一些垃圾訊息。但bitchat的設計者顯然認為,為了保護用戶的隱私,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代價。畢竟,在這個時代,隱私本身就是一種奢侈品。
初次上手:簡陋介面下的硬核實力
別被bitchat那簡陋到像是上個世紀產物的介面給騙了。它的外表可能像個粗糙的毛坯屋,但裡面裝的,可是貨真價實的黑科技。這就像一位武林高手,隱藏在樸素的衣衫之下,舉手投足間,都蘊藏著驚人的力量。
告別繁瑣:下載、安裝、以及藍牙權限的必要性
想要體驗bitchat,你得先費點功夫。畢竟,這不是什麼在App Store裡隨手就能下載的流行App。你得先找到它的「後門」——一個GitHub連結:https://github.com/jackjackbits/bitchat。
進去之後,你會看到一個TestFlight邀請入口。如果你還沒用過TestFlight,那得先去App Store下載一個。TestFlight就像一個App的「搶先體驗」通道,讓你可以提前試用還在開發中的App。
安裝完成後,回到邀請頁面,你就能看到「bitchat mesh」的Beta版了。點擊「安裝」按鈕,等待幾秒鐘,一個簡陋的App圖示就會出現在你的手機桌面上。恭喜你,已經成功踏入bitchat的世界了!
第一次打開bitchat,系統會跳出一個權限請求:「允許『bitchat』查找藍牙設備?」這非常重要!一定要點擊「允許」。因為bitchat需要透過藍牙才能建立Mesh網路,才能找到附近的用戶,才能傳送訊息。如果你拒絕了這個權限,bitchat就變成了一個只能孤芳自賞的單機遊戲了。
ID 的遊戲:隨心所欲的身份切換
進入bitchat的主介面,你會發現,它簡陋到幾乎沒有任何裝飾。一個空白的聊天視窗,一個輸入框,以及一些簡單的按鈕。沒有頭像,沒有個人資料,沒有任何花裡胡哨的東西。
最上方,你會看到一個「bitchat* @當前ID」的區域。這個ID就是你在bitchat世界裡的身份。你可以隨時修改它,想改成什麼都行。你可以叫自己「宇宙無敵美少女」,也可以叫自己「來自火星的訪客」。只要你願意,每天換一個ID都沒問題。
這種隨心所欲的身份切換,正是bitchat的魅力所在。它讓你擺脫了社交平台的身份束縛,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而不用擔心別人會認出你。你可以是任何人,也可以是任何人。
深入體驗:BitChat 的隱藏技能與極客玩法
別以為bitchat只有簡陋的介面和匿名的身份。在它的簡單外表下,隱藏著許多強大的功能,等待你去挖掘。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折騰的極客,那麼bitchat絕對會讓你愛不釋手。
端到端加密的無痕私聊:你說的話,只有你知道
在bitchat的主介面,你會看到不斷滾動的訊息,顯示各設備的上線(connected)和下線(disconnected)狀態,以及每個人的發言日誌。每條記錄前面都有一個時間戳,記錄著訊息發送的時間。
為了防止「時序分析」攻擊,bitchat還會故意在所有操作後添加50-500毫秒的隨機延遲。這就像在你的訊息上加了一層迷霧,讓別人難以追蹤你的真實行為。這種細節上的設計,充分體現了bitchat對隱私的重視。
更重要的是,bitchat支持真正的端到端加密。這意味著,每條訊息都只有你和對方(或同群成員)才能讀到,連中轉設備都無法解密。無論是私聊還是群聊,你的對話內容都始終是安全私密的,不會被平台、第三方截獲。你可以放心地暢所欲言,而不用擔心被竊聽。
想要開始私聊,可以點擊頁面右上角的小人圖示,它會列出所有當前在線的用戶。綠色圓點表示在線,灰色叉號表示剛剛下線。如果你想和某個人保持聯繫,可以點擊名字右側的星標,將他們「收藏」起來。這樣,下次你就能一眼識別出他們了。
點擊某個用戶的名字,就可以進入私聊視窗。你會看到,對方的設備上方會顯示未讀訊息數。私聊同樣是端到端加密的,對話內容無法被旁觀節點解密。而且,所有的訊息時間戳都會帶有隨機時間擾動,確保私密性和抗流量分析能力。
進階指令:創建房間、密碼保護、以及更多隱私設定
如果你想要進行多人的私密對話,bitchat也提供了房間功能。你可以創建一個私密的房間,邀請你的朋友加入,然後在房間裡暢所欲言。
在任何時候,你只需在輸入框中輸入一個「/」,螢幕下方就會彈出完整的命令列表。這些命令可以讓你控制bitchat的各種功能,例如創建房間、加入房間、發送私密訊息、清空聊天記錄等等。
/j
:加入或創建一個房間。如果房間已存在,就直接加入;如果不存在,就新建該房間並自動成為房主。/rooms
:列出當前所有可加入的房間名稱,方便你快速查看有哪些可用房間。/w
:查看當前在線的用戶列表,顯示所有與你在同一房間或同一網路內的在線聯絡人。/m
:發送私密訊息給指定用戶。格式通常是/m @用戶名 消息內容
,只有你和對方能看到。/clear
:清空當前聊天視窗裡的所有訊息記錄,讓介面恢復到剛打開時的空白狀態。/pass
:(僅限房主)設定或修改房間訪問密碼。執行後,加入此房間的用戶都需要輸入該密碼才能進入。/transfer
:將房間的所有權轉讓給另一個在線用戶。新房主將獲得密碼管理、訊息保留等權力。/save
:(僅限房主)切換本地訊息保留開關:打開後,離線或重啟App依然能在本地查看歷史聊天;關閉後,訊息只保存在記憶體,退出即被清空。
創建房間非常簡單,只需輸入/j 房間名
即可。如果房間不存在,系統會自動創建並把你設為房主。創建完成後,螢幕上會出現提示:「joined room #房間名(created new room – you are the owner) *」
房間管理:誰是老大誰說了算
作為房主,你可以管理房間的各種設定,例如設定密碼、轉讓所有權、以及控制訊息保留等。這些功能讓你完全掌握了房間的控制權,可以打造一個完全屬於你的私密空間。
想要設定密碼,只需輸入/pass 密碼
即可。設定密碼後,只有持有這組口令的夥伴才能加入房間。你還可以隨時修改密碼,確保房間的安全性。
如果你想把房間的管理權轉讓給其他人,可以輸入/transfer @用戶名
。對方接受後,就會自動成為新的房主,擁有人事管理、密碼設定和訊息保留開關的全部權限。
一鍵清除:隨時準備好全身而退
如果你想臨時「打掃戰場」,可以輸入/clear
,一鍵清空當前會話視窗裡的所有訊息。清理後,畫面會變得乾淨如初,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這種一鍵清除功能,對於那些需要保護自己隱私的人來說,非常有用。它可以讓你隨時抹去你在bitchat上的痕跡,確保你的身份不會被洩露。
技術願景:BitChat 的未來藍圖與野心
bitchat 現在可能還只是一個簡陋的 Beta 版 App,但 Jack Dorsey 和他的團隊顯然對它有著更大的野心。在未來的藍圖中,bitchat mesh 將不僅僅依賴藍牙,還會加入 Wi-Fi Direct(速度更快,距離更遠)、超音波(在某些特殊環境下可能更有效)、LoRa 等多種傳輸方式。這些技術將會自動根據網路狀況和電量情況進行切換,確保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連線。
更令人興奮的是,bitchat 還計劃接入 Nostr 協議。Nostr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社交協議,它的核心思想是「無狀態」。這意味著,Nostr 協議不依賴任何中心化的伺服器,而是透過無數個節點來傳遞訊息。透過接入 Nostr 協議,bitchat mesh 將可以實現本地 Mesh 網路和互聯網節點的橋接,從而大大擴展通信半徑。想像一下,你可以透過 bitchat mesh 與身邊的朋友建立本地網路,同時又可以透過 Nostr 協議與世界各地的用戶進行交流。這種結合,將會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社交體驗。
當然,這些都還只是願景。bitchat 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Jack Dorsey 正在努力將 bitchat 打造成一個更加強大、更加自由、更加去中心化的社交工具。這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希望的旅程。
Dorsey 的執念:從 Twitter 到 BitChat 的極簡主義社交哲學
如果你仔細觀察bitchat的設計,你會發現它完美繼承了Jack Dorsey為Twitter制定的三大核心原則:「簡潔、約束、工藝」。簡潔,意味著去除一切不必要的裝飾,只保留最核心的功能。約束,意味著對用戶的行為進行一定的限制,例如字數限制、訊息保留時間限制等。工藝,意味著對每一個細節都精雕細琢,力求做到最好。
這不是Jack Dorsey離開Twitter後,第一次嘗試建設社交協議。早在2024年,Jack Dorsey主導的從Twitter內部孵化、後來獨立出來的Bluesky(目前他已不再與Bluesky有任何關聯),也是以「中繼頻道」(Relay/Channel)為核心的去中心化社交協議,支持數萬個由社區托管的伺服器節點,理論上與bitchat mesh的BLE多跳中繼在機制上異曲同工。你可以把Bluesky想像成一個去中心化的Twitter,而bitchat則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簡訊。
但與Bluesky不同的是,bitchat更加極端、更加純粹。它完全拋棄了中心化的伺服器,完全依賴點對點的連接。這種設計,雖然犧牲了一些便利性,但也帶來了更大的自由度和隱私保護。你可以說,bitchat是Jack Dorsey對極簡主義社交哲學的又一次極致演繹。這就像一位藝術家,不斷地挑戰自己的極限,試圖用最少的筆墨,勾勒出最深刻的意境。
BitChat 的本質:不只是聊天工具,更是一種反抗
在一個網路審查日益嚴格、數據洩露事件層出不窮的時代,bitchat 的出現,不僅僅是一個新的聊天工具,更是一種對現狀的反抗。它挑戰了中心化社交平台的權威,將數據的所有權和控制權還給了用戶。它讓你重新掌握了自己的數位身份,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用擔心被監控、被審查、甚至是被懲罰。
比特幣社區倡導的「無信任」精神也深深烙印在bitchat的設計中:沒有中心伺服器,沒有雲端存檔,甚至連用戶身份每次重啟都會刷新。Nostr 的無狀態發現機制、操作的隨機延遲處理……所有這些細節,只為守住那一點最本真的「隱私與自由」。
bitchat 的出現,正是 Jack Dorsey 對去中心化和信息自由的又一次個人實踐。在今天這個網路頻頻受限、數據洩露時有發生的時代,他重新把社交還給用戶本人——讓每一次對話,只受藍牙信號的距離所限,不再被任何平台、任何伺服器、任何中介所幹預。
這也許就是bitchat最值得被期待的意義:它也許很小,也有很多缺陷,但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也可能是加密通訊屆的「twttr」時刻。它可能不會像 Twitter 一樣改變世界,但它至少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一種更加自由、更加安全、更加私密的社交方式。而這,或許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