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坤新材科创板IPO遇阻:客户依赖与盈利下滑引关注

科创板IPO疑云:恒坤新材的“七宗罪”?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话说这厦门恒坤新材,想在科创板上露个脸,那可真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从递交招股书的那天起,就没消停过。交易所的问询函一封接着一封,问题那叫一个犀利,直指恒坤新材的“七寸”。客户集中度高、毛利率下滑、募投项目调整…桩桩件件都让人捏一把冷汗。这哪是IPO,简直是“渡劫”啊!要我说,这科创板也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得有过硬的实力才行,不然,就等着被扒得底裤都不剩吧!

募资“缩水”背后:是战略调整还是另有隐情?

更扯的是,恒坤新材的募资计划,竟然还玩起了“变脸”。一开始雄心勃勃地要募资12亿,结果没过多久,就“缩水”了近2亿,砍掉了“SiARC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对外宣称是“实施场地用途调整”,但这理由,怎么听都觉得有点牵强。是不是因为交易所问得太细,发现这项目根本就是个“画大饼”的玩意儿?又或者,是恒坤新材自己也觉得底气不足,干脆先砍掉一个,保住其他的?

根据招股书,2024年恒坤新材前驱体材料(TEOS)的产能利用率为46.47%,光刻材料中SOC、BARC、KrF光刻胶和i-Line光刻胶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7.42%、21.43%、17.55%和46.67%。下图为近3年公司主要产品的产能、产量及产能利用率情况:

这产能利用率,简直惨不忍睹!尤其是那 KrF 光刻胶,才 17.55%!这也好意思拿出来说?我严重怀疑,恒坤新材是不是根本就没搞清楚市场需求,就盲目扩张产能。现在好了,产能过剩,资金链紧张,只能靠“缩水”募资来苟延残喘。这要是上市成功了,股民的钱,岂不是要打水漂?

客户“依赖症”:命门还是护身符?

要说这恒坤新材,还真有点“偏科”的嫌疑。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竟然高达97%以上!这简直是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啊!而且,对第一大客户的依赖,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占比超过60%。这要是哪天大客户心情不好,或者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品,恒坤新材岂不是要直接“凉凉”?

更可笑的是,恒坤新材竟然还把客户集中度高,归咎于行业特性。说什么同行业可比公司,产品应用领域更广泛,所以客户比较分散。这理由,简直是侮辱人的智商!难道你恒坤新材,就不能拓展一下业务范围,开发一些新的客户吗?说白了,还是技术不行,产品没竞争力,只能靠着几个老客户混日子。

毛利率“跳水”:低价倾销还是技术瓶颈?

最让人担忧的,还是恒坤新材的盈利能力。自产产品毛利率持续下滑,尤其是自产前驱体材料,竟然还是负的!这简直是“卖一亏一”啊!对外宣称是“市场推广期,产量较低,单位固定成本较高”,但这理由,能糊弄谁呢?

要知道,这前驱体材料可是集成电路的关键材料,技术含量非常高。恒坤新材的毛利率这么低,要么是技术不过关,成本控制不好;要么就是为了抢占市场,搞低价倾销。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恒坤新材的竞争力不足。这要是长期亏损下去,别说上市了,恐怕连生存都成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