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神話破滅?ICO價格重現,深度解讀ETH敘事危機與未來之路

内容 隐藏

以太坊的沉淪:ICO神話破滅與敘事危機

重回ICO價格:市場的冷漠與開發者生態的尷尬

上週以太坊(ETH)價格一度跌回至2017年首次代幣發行(ICO)時的水平,這簡直是對以太坊開發者生態系統長達七年半努力的公然嘲諷。回想當年,以太坊還只是一份白皮書和一個概念性的代幣,而如今,它已經發展成為擁有眾多實際應用、支撐著龐大DeFi生態的區塊鏈平台。然而,市場似乎對這些進展視而不見,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毫不買帳。這種冷漠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深層次原因?難道是投資者對以太坊的未來失去了信心?還是說,以太坊的發展方向已經偏離了市場的期望?

以太坊的價值困境:迫切需要重塑的敘事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以太坊迫切需要一個全新的、令人信服的敘事,一個能夠激發人們購買ETH代幣的明確理由。曾經支撐以太坊價格的那些敘事,例如“ETH是比特幣的槓桿beta”或“ETH是超聲波貨幣”,如今都已經顯得蒼白無力,無法繼續說服市場。在深入探討ETH接下來將走向何方之前,我們必須先冷靜地分析一下那些曾經流行的敘事,並坦誠地承認它們為何不再有效。畢竟,沒有清晰的目標和方向,再多的努力也可能只是徒勞。這不僅僅關乎ETH的價格,更關乎整個以太坊生態的未來。

昔日神話的崩塌:對ETH主流敘事的批判性解構

ETH是BTC的槓桿Beta?ETF時代的資金流向逆轉

昔日牛市的黃金定律:山寨幣的超額收益幻覺

在過去的牛市週期中,“ETH是比特幣的槓桿beta”這一說法確實成立。那時,山寨幣往往能夠跑贏比特幣,而像ETH這樣的藍籌山寨幣,更是被視為能夠放大比特幣收益的工具。每當比特幣表現出色時,投資者便會湧入山寨幣市場,尋求更高的回報。這種邏輯看似合理,實則建立在一個脆弱的基礎之上,那就是對風險的偏好和對超額收益的盲目追求。

比特幣ETF的降維打擊:資金虹吸效應與市場結構轉變

然而,2024年1月比特幣ETF的推出,徹底顛覆了這一模式。近千億美元的資金湧入比特幣ETF,這些ETF目前持有的比特幣數量已經佔據了總供應量的5.7%。相比之下,以太坊ETF僅僅吸引了5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這表明,大量湧入加密貨幣市場的資金,尤其是來自大型機構的資金,現在僅僅流入比特幣,不再像過去那樣擴散到市場的其他部分。比特幣始終擁有來自希望接觸加密貨幣的新資金的自然需求,但其他資產是否也具備同樣的吸引力,目前尚不明朗。比特幣ETF的出現,就像一個巨大的黑洞,無情地吞噬著原本可能流入山寨幣市場的資金,從根本上改變了加密貨幣市場的資金流動模式。

零和博弈的投機遊戲:加密貨幣部落主義的內卷

新資金不再流入山寨幣市場的第二層效應是,我們正身處一個零和博弈的投機資金池中,這些資金在不同的“賭場”之間輪換。這種現象在選舉後的幾個月裡尤為明顯,投機資金從Solana上的AI代理模因幣轉向Hyperliquid,再到\(TRUMP和\)MELANIA。這種資金的快速輪動,實際上是一種內卷,是一種對有限資源的激烈爭奪,而不是真正的經濟增長。各個加密部落為了爭奪有限的注意力和資金,相互攻訐,加速了這種輪換,使得整個市場的增長變得更加困難。

風險投資的寒冬:估值倒掛與回報壓縮

資金流入不再惠及山寨幣的另一個次生影響,是風險投資市場的寒冬。對於基礎設施項目來說,代幣生成事件(TGE)的最佳情況是融資上限達到數十億美元,而反向推算其他項目類別的總可用市場(TAM)則更小。由於相對於創始人才的資本供應過剩,私募輪估值也沒有下降。這導致加密風險投資的回報正在壓縮,投資者對項目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創業環境變得異常艱難。

超聲波貨幣?通脹陰影下的稀缺性敘事危機

從通縮到通脹:數據背後的敘事反轉

“ETH是超聲波貨幣”這一說法,如今也已不再站得住腳。2024年4月,ETH的供應量開始逆轉,並再次呈現增長趨勢。更令人擔憂的是,自合併以來,ETH在2025年2月實際上已經轉變為通脹貨幣。這些數據無情地宣告,認為ETH比BTC更具稀缺性的論點已經徹底失效。曾經被視為ETH核心優勢的通縮特性,如今已經蕩然無存,這無疑是對ETH價值敘事的一次沉重打擊。

稀缺性敘事的簡化與誤讀:大眾認知的盲點

更進一步來說,即使在ETH處於通縮狀態時,“超聲波貨幣”的論點也顯得有些過於簡化和中庸。對於剛剛接觸加密貨幣領域的人來說,他們更容易接受“BTC是數字黃金”這種簡單明瞭的稀缺性敘事,而不太可能花時間去深入了解EIP-1559的複雜細節,以及BTC或ETH哪個更具通縮性的技術性分析。這種認知的偏差,使得ETH的稀缺性敘事難以在大眾層面產生共鳴,也使得其在與BTC的競爭中處於劣勢。人們更傾向於接受簡單的結論,而非複雜的分析,這使得ETH的技術優勢在敘事層面變得黯然失色。

數位石油?增長神話破滅後的價值瓶頸

商品屬性的詛咒:區間震盪與增長潛力的喪失

將ETH框架為“數位石油”的問題在於,這會導致ETH像大宗商品一樣交易,呈現橫盤和區間波動的走勢。大宗商品的價值通常基於市場的供需關係,而不是作為長期買入持有的增長資產。這種定性,無疑限制了ETH的增長潛力,使其難以獲得像科技股那樣的高估值。如果投資者將ETH視為一種大宗商品,那麼他們對其價格的預期自然會降低,這將直接影響ETH的市場表現。

供需失衡的風險:通脹壓力下的價格崩盤隱憂

如果我們繼續使用“數位石油”的框架來分析,一旦ETH因為再次通脹而大量湧入市場,但卻沒有足夠的邊際購買需求來消化這些新增供應,那麼價格將不可避免地暴跌。這就像石油市場供應過剩時,油價會大幅下跌一樣。這種潛在的供需失衡,是懸在ETH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引發價格的崩盤。因此,仅仅强调ETH作为“燃料”的作用,而忽略其作为一种资产的价值,无疑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全球結算層?L2寄生與價值捕獲的困境

以太坊擴容路線圖的內在矛盾:可擴展性與價值積累的權衡

以太坊的長期擴展路線圖在兩個目標之間存在內在的矛盾:一方面,它希望通過將擴展推向二層網絡(L2)來使以太坊成為結算層;另一方面,它又希望L2上的經濟活動能夠為ETH積累價值。這種矛盾的根源在於,以太坊在追求可擴展性的同時,卻忽視了對自身價值的保護。當EIP-4844大幅降低了將交易數據發布到一層網絡(L1)的成本時,雖然提高了L2的可擴展性,但也直接減少了以太坊自身的收入。

L2的經濟獨立與價值虹吸:寄生還是共生?

更大的問題在於,當L2推出自己的代幣時,它們對ETH而言實際上變成了一種“寄生”關係。L2擁有強烈的經濟動機,驅使它們將價值積累到自己的代幣上,而不是回饋給ETH。這導致L2在很大程度上與ETH分道揚鑣,除了在共識機制上的技術差異外,L2幾乎表現得像是與以太坊競爭的獨立L1。L2的繁榮,並未能有效地轉化為ETH的價值增長,反而削弱了ETH的地位。

EVM生態的脫鉤危機:技術優勢能否轉化為價值優勢?

這種情況導致了EVM(以太坊虛擬機)採用與ETH價值積累的脫鉤。以太坊歷史上最大的護城河,在於其圍繞EVM構建的龐大開發工具生態系統,包括調試器、模糊測試工具、樣板合約等等,這些都是經過多年開源開發積累起來的寶貴財富。對於新開發者而言,在EVM上構建應用程序,顯然比在沒有那麼健全的開發工具基礎設施的非EVM鏈上構建要容易得多。然而,隨著EVM和ETH的脫鉤,EVM的採用可以繼續增長,因為新的L2,例如MegaETH,以及新的L1,例如Berachain和Monad,都可以借助EVM生態系統的便利性,但價值積累最終卻回到了它們的原生代幣,而不是ETH。這意味著,即使以太坊在技術上仍然保持領先地位,它也可能無法從這種領先地位中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

經濟活動的虛假繁榮?市盈率陷阱與估值泡沫

TVL與DEX交易量的迷思:經濟數據與價格表現的背離

未來極有可能出現這樣一種令人沮喪的局面:以太坊上的穩定幣鎖定總價值(TVL)達到歷史新高,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交易量也創下歷史記錄,以及其他各種經濟活動指標都在以太坊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ETH的價格卻仍然無法突破歷史高點。這種背離的根本原因,在於市盈率(P/E)倍數的收縮。即使以太坊的經濟活動蓬勃發展,但如果市場對其未來盈利能力的預期降低,其估值也可能受到限制。

科技股的估值邏輯:高市盈率的可持續性質疑

在這種情況下,ETH的交易模式將更像是科技股,例如特斯拉(TSLA,97倍預期市盈率)或英偉達(NVDA,24倍預期市盈率)。然而,與這些傳統科技巨頭相比,ETH的盈利模式和增長前景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高市盈率通常代表著市場對公司未來高增長的預期,但ETH是否能夠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市盈率壓縮的風險:價值回歸還是持續低迷?

以目前的年化利潤計算,ETH需要有300倍的市盈率倍數,才能在沒有任何貨幣溢價的情況下再次達到歷史新高。這意味著,ETH的估值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而市盈率壓縮的風險仍然非常巨大。一旦市場對ETH的信心動搖,或者出現其他更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ETH的市盈率很可能會大幅下降,從而導致價格的暴跌。因此,如果ETH無法證明其具有與高市盈率相匹配的增長潛力,那麼其價格很可能會長期處於低迷狀態。

路在何方?以太坊的未來猜想

均值回歸的希望:短期反彈的可能性分析

也許,在經歷了如此長時間的低迷之後,ETH會因為市場的均值回歸效應而迎來一波上漲。市場永遠在波動,過度悲觀的情緒總會被修正。ETH在技術和生態系統上的積累,仍然具有一定的價值,短期內可能會吸引一些投機資金的湧入,從而推動價格的反彈。然而,這種反彈的基礎並不牢固,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長期低迷的風險:敘事缺失下的價值迷失

但更有可能的情況是,由於上述種種原因,ETH將繼續表現不佳。在缺乏清晰的價值敘事、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受到自身擴容路線圖的限制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下,ETH的價值可能會長期處於低估狀態。如果ETH無法找到新的增長點,或者無法重塑其在市場上的定位,那麼其價格很可能會持續低迷,難以重現昔日的輝煌。

亟待重塑的敘事:以太坊的自救之路

無論如何,在此之前,ETH迫切需要一個全新的敘事。這個敘事不僅要能夠解釋ETH的現狀,更要能夠描繪其光明的未來。它需要回答以下問題:ETH在未來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它將如何應對來自其他區塊鏈平台的競爭?它將如何實現可持續的價值增長?只有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ETH才能重新獲得市場的信任,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實現自救。
沒有第八個段落,已完成全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