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知声再战港股:一场豪赌,还是一场困兽之斗?
上市之路的坎坷:三年三闯,屡败屡战为哪般?
云知声,这家标榜着“智能科技”的企业,近日又一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试图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但凡事不过三,云知声这已经是第三次尝试在港股上市了。第一次冲刺科创板,结果因为招股书数据的真实性问题被行业巨头科大讯飞直接“点名”,质疑其数据造假,最终灰溜溜地撤回了申请。之后转战港股,两次递交招股书,却都未能通过港交所的审核。我就想问,这家公司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它如此执着于上市?是真的有实力,还是急于找个“接盘侠”?
招股书背后的真相:亏损逐年扩大,数据疑云重重
翻开云知声的招股书,呈现在眼前的不是光鲜亮丽的增长曲线,而是触目惊心的亏损数字。2022年到2024年,云知声分别亏损了3.75亿、3.76亿、4.5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12亿元,而且亏损额还在逐年扩大!这还没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家公司竟然把亏损的原因归结为“业务扩张推高研发、融资及行政成本”。敢情亏钱是因为业务做大了?这套说辞,恐怕连三岁小孩都骗不了吧?
自研还是外包?技术空心化的隐忧
为了“提高研发效率”,云知声选择将部分研发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公司。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云知声支付给第三方服务费分别为1.47亿、1.44亿、2.1亿元,累计超过5亿元,占研发费用的比例高达51.3%、50.3%、56.8%。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云知声的研发,很大程度上是靠外包堆砌起来的!一家号称“智能科技”的公司,把核心技术命脉拱手让人,这样的研发模式,真的能打造出真正的技术壁垒吗?恐怕只会导致技术空心化,最终沦为一家“组装厂”而已。
交互式AI的先行者?还是数据注水的营销者?
技术与场景:双轮驱动,还是空中楼阁?
云知声标榜自己是“中国AGI技术先行者”,声称以交互式AI为核心,自主研发大语言模型,覆盖从底层算力到应用的全链条能力,并通过“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模式,在医疗和生活领域实现商业价值。乍一听,这套说辞的确很有吸引力,仿佛云知声已经掌握了AI技术的未来密码。但仔细推敲,却发现其中充满了含糊不清的概念和经不起推敲的细节。
大语言模型:自主研发,还是贴牌生产?
云知声对外宣称自主研发了600亿参数的“山海大模型”,但这究竟是真正的自主研发,还是基于开源模型进行二次开发的“贴牌生产”?招股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要知道,大语言模型的研发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积累,如果云知声只是简单地“借鉴”了别人的成果,那么它的技术护城河又能有多深?
医疗AI的迷雾:效率提升,还是概念炒作?
在医疗领域,云知声声称可以通过病历生成、医保审核等智能体实现效率提升。但实际情况呢?云知声的医疗AI客户数量三年间仅仅新增1家,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效率提升”带来的市场反馈?我不禁要问,云知声的医疗AI解决方案,究竟是真正解决了医疗行业的痛点,还是仅仅停留在概念炒作的层面?
智能家居的困境:入口之争,还是流量陷阱?
在智能家居领域,云知声试图通过智能语音模组抢占入口,但这真的能帮助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吗?要知道,智能家居领域的竞争早已白热化,各大厂商都在争夺用户,云知声想要凭借语音模组突围,恐怕并非易事。更何况,智能家居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多模态交互,仅仅依靠语音控制,很有可能会被时代所淘汰。
市场份额的尴尬:0.6%市占率,增长停滞的客户群
自诩为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云知声,2024年的市场份额竟然只有可怜的0.6%!这说明什么?说明它在整个AI市场中,几乎没有存在感!更让人担忧的是,云知声的客户增长也陷入了停滞。2022年到2024年,云知声的生活类AI客户仅仅增加了38家,而医疗类AI客户更是只增加了一家!这样的客户增长速度,简直可以用“龟速”来形容。
科大讯飞的质疑:一场关于数据的公开论战
2020年,云知声在冲刺科创板时,宣称其语音病例录入系统市场占有率高达70%。这番言论直接引来了行业巨头科大讯飞的公开质疑。科大讯飞毫不客气地指出,云知声在医疗语音病历和家电语音模组领域宣称的“70%市场占有率”数据严重失实,并列出了大量数据进行反驳。这场公开论战,不仅让云知声颜面扫地,也让人们对其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股权结构的脆弱:分散的控制权,潜在的危机
云知声的股权结构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三位创始人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形成联合控制,但合计持股比例仅为33.93%。这种分散的股权结构,虽然在初创阶段有利于融资,但也容易导致决策效率低下,甚至引发内部矛盾。一旦创始人之间出现分歧,公司的发展方向很可能会受到影响。
现金流的困境:巨额亏损,高额负债,赎回权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持续的亏损,已经让云知声的现金流陷入了困境。2022年至2024年,云知声的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累计达7.69亿元。更糟糕的是,云知声还背负着高达27.5亿元的净负债。而压在云知声头上的,还有早期融资协议中暗藏的赎回权条款。一旦触发赎回条件,云知声需要在短期内筹措超过30亿元的资金!这对于一家连年亏损、现金流紧张的公司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结语:云知声的未来,是涅槃重生,还是黯然离场?
云知声的上市之路,注定不会平坦。面对巨额亏损、数据疑云、技术空心化、客户增长乏力、股权结构脆弱、现金流紧张等诸多挑战,云知声能否成功突围,涅槃重生?还是会黯然离场,最终消失在AI浪潮之中?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