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X DEX 聚合器服務暫停事件:監管風險與市場猜測
OKX 獲歐洲 MiCA 牌照後遭遇監管壓力
OKX 今年 2 月宣布成為首批獲得歐洲 MiCA(《加密資產市場法規》)牌照的加密交易所之一,本可為歐洲經濟區 28 個國家的 4 億多用戶提供合規服務。然而,在享受合規紅利之前,監管壓力已悄然而至。
Bybit 黑客事件疑雲:彭博社報導引發爭議
3 月 11 日,彭博社報導稱,歐洲證券和市場監管機構(ESMA)正在審查 OKX 的 Web3 服務,起因是 Bybit 方面聲稱黑客通過 OKX Web3 平台洗走了約 1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
OKX 與 Bybit 的回應:真相浮出水面
針對這一報導,OKX 的 CEO Star、總裁 Hong 和 CMO Haider 紛紛出面澄清。Star 指出,OKX DEX 是一個聚合器,Bybit 實際上使用了 OKX 的錢包/DEX API 來構建自己的 Web3 錢包和 DEX 基礎。在 Bybit 黑客事件發生後,OKX 團隊還提供了凍結資金、追蹤資金等一系列幫助。Hong 對此表示失望,認為 OKX 團隊的幫助反而招致不實詆毀。Haider 強調,OKX 已經凍結了流向 CEX 的資金,並推出了檢測/阻止黑客地址使用 DEX 或錢包服務的新功能。
隨後,Bybit 聯創兼 CEO Ben Zhou 也回應稱,這其中存在誤會,Bybit 並未向彭博社提供任何聲明,彭博社所說的“根據 Bybit 方面聲明”大概率取材自 Bybit 為被盜一案專門設立的白帽懸賞網站。
真相至此大白,彭博社只是單方面地引用了 Bybit 懸賞網站的鏈上數據信息,而並未對真實的被盜資金流向進行調查,更沒想到 OKX 反而是幫助 Bybit 追蹤被盜資金的正義夥伴。
OKX 主動暫停 DEX 聚合器服務:加強合規與技術升級
3 月 17 日,OKX 發布公告,重申了平臺反對金融犯罪的立場,並在與監管機構咨詢後,主動決定暫時暫停 DEX 聚合器服務,以實施額外升級並防止平臺功能的進一步濫用。OKX 還在與區塊鏈瀏覽器緊密合作,糾正不完整的標籤。
OKX Web3 錢包啟用新域名:業務切割與合規發展
3 月 19 日,OKX Web3 錢包宣布正式啟用新域名 web3.okx.com,作為用戶在網頁端參與 OKX Web3 相關產品及去中心化服務的入口。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或為進一步切割 OKX 交易所與 Web3 業務的必要行動。
OKX 的戰略選擇:合規監管與鏈上入口
結合 OKX CEO Star 此前 提到的“OKX DEX 聚合器不會觸碰或存儲用戶私鑰,也不會托管用戶資金。OKX Web3 業務在區塊鏈行業的角色類似於互聯網行業中的 Chrome 和 Google,專注於提供軟件和服務”等言論來看,OKX 勢要將“合規監管”與“鏈上入口”兩條發展路線牢牢貫徹執行下去。
CEX 的未來之路:賭場模式還是鏈上入口?
兩種發展路徑:高風險的「區塊鏈賭場」與高潛力的「鏈上入口」
在筆者看來,CEX 的發展新路徑只有 2 條:
一是做比 Web2 領域發展更為狂野、更不受監管鉗制的“區塊鏈賭場”,以上幣、上合約、高流動性和快速響應機制為核心。這一條路的商業模式會逐漸趨近於 DEX,憑借“手續費”站穩腳跟,吸引賭徒和淘金客,這也是 Hyperliquid 這一主打“鏈上幣安”的 L1 公鏈所走的路線。
二是做區塊鏈世界的鏈上入口,如同曾經的“網絡信息高速路”一樣,以鏈上為切口,通過 Meme、PayFi、RWA(RWAFi)等渠道來吸引更多新用戶的加入。如同 OKX CEO Star 提到的那樣,逐漸成為加密世界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樣,成為區塊鏈上的 Google、Amazon、Chrome 等互聯網公司、雲計算公司以及瀏覽器入口。
前者的風險在於日漸收緊的監管網絡虎視眈眈,目前只是由於加密貨幣總體市場相對有限,所以並未將主要精力和經驗花費在這裏,而未來各國政府乃至不同的獨立監管機構或許都將會把各類交易所視為“肥肉”,都想分一杯羹。
「鏈上入口」的挑戰與機遇:基礎設施建設與真實需求
後者的風險在於一方面需要與合規機構在刀尖上共舞,另外一方面還需要逐步驗證自己的 PMF 是否能夠真正成為加密世界與傳統金融市場的橋梁,是否能夠滿足數以千萬乃至數以億計的真實用戶的真實需求,而不會如同 21 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一樣被當做“歷史的彎路”逐漸擠出這個並不真空的金融空間。
相較於前者而言,後者的難度無疑更大一些,但與之相比,上限更高、回報更為豐厚,但極為考驗 AI、Meme 幣、支付渠道、現實世界資產上鏈等領域的發展進度。畢竟,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於日益湧現的真實需求。
CDEX 雛形顯現:CEX 面臨 DEX 的競爭與流動性轉移
Meme 幣的興起:CEX 流動性分散的催化劑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 CZ 與何一的頻頻露臉,在帶動 BSC 生態的 Meme 幣熱潮逐漸吸引不少人注意力與流動性的同時,也將 CEX 的發展困境進一步暴露在了更多人的眼前:
一方面,鏈上 Meme 幣(包含廣義上的所有無實際用例的代幣,如 AI Agent、Desci、PolitiFi 等概念代幣)的潮起潮落逐漸成為加密貨幣市場除 ETF、BTC 以及包括 ETH 在內的主流幣的主要組成部分,流動性由此被一分為二,一面在 CEX ,一面在 DEX;
另一方面,CEX 的流動性也在行業的載浮載沉中經歷着新一輪的流轉,如 EOS、XRP、ADA 等在內的老幣逐漸成為合約玩家的“遊樂園”,流動性日益緊縮,哪怕是有着各類預期、利好、政策性消息的影響,越來越沒有人關注是不爭的事實;而新入場的玩家,無論是通過以太坊生態 Meme 幣如 PEPE、MOODENG 還是 Solana 生態 Meme 幣如 BOME、TRUMP 而進入加密圈層的人,逐漸將 CEX 當做了流動性退出目的地,而 CEX 們也不得不通過一波又一波的“新幣上架”來吸引新玩家的入場、老玩家的停留以及合約玩家的轉化,某種程度而言,CEX 上的 Meme 幣正在成為割向他們自己命脈的鐮刀。還有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再使用 CEX 交易所,轉而通過 DEX 完成了自己的“加密貨幣交易全生命周期流程”。
加密貨幣人群規模見頂:市場進入「下半場」
“不知小狐狸錢包,更不玩幣安、OKX、Bybit 等交易所平臺”或許正在成為一大行業趨勢。
與之相對的是,加密貨幣人群規模也逐漸見頂。
根據 Triple-A 的研究, 2024 年全球加密貨幣持有者預計達 5.62 億,佔全球人口的 6.8% ;另外根據 Crypto.com 在 2024 年 6 月估算的數據,全球加密貨幣擁有者約為 6.17 億,但根據 a16z 此前發布的《 2024 年加密貨幣發展報告》,全球每月活躍的加密用戶數量僅為 3000 萬到 6000 萬人左右。
顯而易見,加密貨幣市場正如同 2018 年的中國移動互聯網,步入了“下半場時段”——剩余市場,要么受限於經濟條件問題,無力跨過各類行業門檻,走入加密貨幣市場;要么受到監管限制、認知限制等主客觀條件約束,無心參與加密貨幣交易。
行業走入深水區後,只能通過水磨工夫來逐步提高滲透率,以實現加密貨幣的全球擴張。
CDEX 的潛力:融合 CEX 流動性與 DEX 效率
綜合 CEX 流動性池與 DEX 交易效率的 CDEX 或將成為下一個“版本答案”。
這背後,則是現實世界數以幾十萬億計的流動性資產與不動產。
結語:流動性至上——重新思考加密貨幣的本質
從 BTC 的誕生到美元的「錨定物」地位
曾幾何時,BTC 的出現打破了威權政府的鑄幣權統治,第一次將其下放到了每一個平凡個體的手中,在筆者眼中,中本聰其人頗有些盜取火種贈予凡人的普羅米修斯的意味;而隨着加密貨幣行業的逐漸發展,美元借助各類穩定幣,再次取得了“行業錨定物”的桂冠。
在各類公鏈項目、基建項目、協議項目、應用項目你爭我搶、你來我往的發展過程中,一切都是流動性流轉的過程和轉移的結果。資產發行只是換了一種形式的“財富再分配”,資產分發只是換了一種形式的“买賣交易”,所有的資產最終的目的地只有 2 個:一個是永恆不變、數量恆定而細分度可以再次裂變的“數字黃金” BTC;另外一個,則是包括以美國政府威權實力為擔保的美元在內的各類法幣。
回到原初命題:誰來保障你的貨幣權利?
身處 2025 年,或許我們應該從頭开始思考 BTC 出現的那些原初命題:
誰來保障你的貨幣權利?是區塊鏈密鑰,還是威權政府的法律?是商業化平臺的規則,還是自我主義導向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