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hood 的區塊鏈大冒險:Arbitrum 如何成為幕後推手?
告別中心化?Robinhood 的 Web3 狂想曲
話說 Robinhood 這家公司,在傳統金融圈裡也算是個響噹噹的名字。但你可能不知道,他們最近竟然宣布要進軍區塊鏈領域,還準備推出永續合約、代幣化股票,甚至要打造一條屬於自己的區塊鏈!這消息一出,簡直就像平地一聲雷,炸得整個幣圈都沸騰了。要知道,Robinhood 可不是什麼小打小鬧的項目,他們擁有龐大的用戶群和雄厚的資金實力,這次高調宣佈擁抱 Web3,無疑是對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的一劑強心針。
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Robinhood 這次並不是單打獨鬥,而是選擇了與 Arbitrum 合作。他們將基於 Arbitrum 技術棧來重建自己的加密基礎設施,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 Robinhood 看中了 Arbitrum 在 Layer 2 擴容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先地位,也認可了 Arbitrum 技術的成熟度和安全性。這也暗示著,傳統金融巨頭正在加速擁抱區塊鏈技術,並試圖將 Web2 的用戶體驗與 Web3 的去中心化特性相結合,打造一個全新的金融生態系統。
Solana 出局?Arbitrum 憑什麼脫穎而出?
不過,坊間一直有傳聞說,Robinhood 最初其實也考慮過 Solana。畢竟,Solana 以其高速的交易速度和低廉的交易費用而聞名,在DeFi領域也佔據了一席之地。那麼,為什麼 Robinhood 最終選擇了 Arbitrum 呢?
對此,Offchain Labs 的 CEO Steven Goldfeder 一語道破了天機。他表示,Robinhood 的選擇主要基於兩個關鍵因素:一是 Arbitrum 技術棧的成熟性和安全性,二是 Arbitrum 的靈活性。Arbitrum 的技術已經在生產環境中穩定運行多年,能夠支持像 Robinhood 這樣規模的企業需求。更重要的是,Arbitrum 提供了高度的客製化選項,讓 Robinhood 能夠根據自身的需求來調整鏈的各項參數,例如 Gas 代幣、數據可用性層等等。這種靈活性是 Solana 所不具備的。
更重要的是,Arbitrum 不僅擁有像 Arbitrum One 這樣可信中立的區塊鏈,還提供頂級的區塊鏈技術棧。這種組合讓 Robinhood 能夠快速啟動,同時隨著需求增長輕鬆擴展到自己的鏈,無需對現有架構進行重大調整。這對 Robinhood 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優勢。
Arbitrum 技術解密:客製化區塊鏈的瑞士刀
從 Gas 代幣到數據可用性:打造你的專屬鏈
Arbitrum 技術棧之所以能吸引 Robinhood 這樣的巨頭,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高度的客製化能力。想像一下,你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工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量身打造一把獨一無二的瑞士刀。Arbitrum Orbit 提供的客製化選項,就像瑞士刀上的各種工具,讓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調整。
首先,從最基礎的客製化說起。例如,Gas 代幣的選擇。Arbitrum 1 預設使用以太坊作為 Gas 代幣,但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使用穩定幣,甚至是自己的代幣作為 Gas 代幣。這意味著企業可以更好地控制交易成本,並創造更多的商業模式。
其次,數據可用性層的選擇也至關重要。Arbitrum 1 使用以太坊作為數據可用性層,這是目前最安全的選擇。但對於一些對成本更敏感的企業來說,也可以選擇 Celestia 或其他正在發展中的數據可用性層。這些不同的選擇,讓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在安全性和成本之間做出權衡。
更深層次的客製化:隱私、合規與版權的無限可能
除了基礎的客製化選項,Arbitrum 還提供了更深層次的客製化可能性。這些客製化選項需要企業深入到後端進行修改,雖然可能不在官方支持範圍內,但卻為企業提供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舉個例子,像 Phoenix 這樣的鏈,正在嘗試將隱私直接構建到 Arbitrum 技術棧中。他們利用完全同態加密等技術,來提升鏈上的隱私保護能力。這對於一些需要保護用戶數據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福音。
此外,還有像 Plume 和 Kaito 這樣的鏈,正在將機構 KYC 控制添加到鏈級別本身。這意味著只有通過合規檢查的用戶,才能夠參與到鏈上的交易。這對於一些需要遵守嚴格監管要求的金融機構來說,至關重要。
更令人驚訝的是,甚至還有社區正在嘗試執行版權費的強制執行。這意味著如果你想在鏈上轉移特定的資產,就必須支付一定的版權費用。這對於保護創作者的權益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而言之,Arbitrum 的客製化能力就像一把雙刃劍。它既能讓企業根據自身的需求,打造獨一無二的區塊鏈,但也需要企業具備一定的技術實力和對區塊鏈技術的深入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 Arbitrum 的客製化能力,創造出真正的價值。
Arbitrum Stylus:解放開發者的生產力
Rust、C++ 強勢來襲:告別 Solidity 的束縛?
說到區塊鏈開發,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 Solidity。這門語言雖然在以太坊生態中佔據著主導地位,但對於許多傳統開發者來說,學習曲線卻相當陡峭。更重要的是,Solidity 在性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難以滿足一些高性能計算的需求。
Arbitrum Stylus 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這種局面。它允許開發者在 Arbitrum 1 上使用 Rust 和 C++ 等傳統編程語言,而不僅僅局限於 Solidity。這簡直就像為開發者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讓他們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技能和經驗,快速構建出高效、穩定的區塊鏈應用。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位精通 Rust 或 C++ 的開發者,現在可以直接將你熟悉的代碼移植到鏈上,用於編寫智能合約。這不僅可以大大提高開發效率,還可以顯著提升應用的性能。例如,在驗證新的簽名方案或零知識證明等需要高性能計算的場景下,Rust 和 C++ 通常比 Solidity 更高效。根據 Offchain Labs 的基准測試,使用 Stylus 進行計算通常可以實現 10 倍以上的性能提升,同時顯著降低成本。
Web2 開發者的福音:無痛接軌區塊鏈
Arbitrum Stylus 的另一個重要優勢在於它的靈活性。在傳統的區塊鏈開發中,開發者通常需要在 EVM 鏈和 Rust 鏈之間提前做出選擇,而這個選擇會影響後續的開發工作。但在 Arbitrum 和任何支持 Stylus 的鏈上,開發者可以同時使用 EVM 和其他語言,並自由選擇最適合的工具。
更令人驚喜的是,不同語言編寫的合約可以無縫交互,開發者甚至無需知道某個合約是用什麼語言編寫的。例如,一個應用程序可以主要使用 Solidity 編寫,但某些複雜的部分可以用 Rust 重寫以提高效率。這種無縫集成的便利性,對於希望快速進入區塊鏈領域的 Web2 開發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力。
這意味著,那些擁有多年 Rust、C 或 C++ 開發經驗的 Web2 開發者,現在可以直接在他們的區塊鏈應用中利用這些語言,而無需從頭學習 Solidity。這不僅可以降低開發門檻,還可以為區塊鏈生態系統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
Robinhood 鏈的野心:RWA 代幣化的終極聖杯?
流動性碎片化:Stylus 能否力挽狂瀾?
區塊鏈世界裡,流動性就像血液,是維持生態系統活力的關鍵。然而,當資產分散在不同的鏈上時,流動性也會被分割,形成所謂的「流動性碎片化」。這就像原本可以匯聚成大河的溪流,被無數個水壩攔截,力量大打折扣。
在 DeFi 世界中,流動性碎片化一直是一個難以根治的頑疾。如果用戶需要與其他鏈進行交互,就必須通過橋接等系統來實現互操作性,過程繁瑣且存在風險。那麼,Arbitrum Stylus 能否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呢?
Steven Goldfeder 坦言,流動性碎片化是一個重要問題,但 Stylus 作為一個工具包,對你想在區塊鏈上構建的任何內容都有幫助,但他不確定它是否特別有利於解決流動性碎片化的問題。他認為,Option Labs 正在致力於優化用戶體驗,連接所有 Arbitrum 鏈,甚至所有區塊鏈,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橋接解決方案需要使用零知識證明(ZKP),Stylus 允許你在鏈上驗證 ZKP,這可能會有益處。
MEV 獵捕:Robinhood 的算盤
除了技術優勢,Robinhood 選擇啟動自己的區塊鏈,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考量,那就是對 MEV(Miner Extractable Value,礦工可提取價值)的控制。MEV 是指通過區塊鏈交易排序而產生的額外收益,通常由礦工或驗證者捕獲。簡單來說,就是那些能夠影響交易順序的人,可以從中撈取額外的利益。
如果 Robinhood 在公共區塊鏈上運營,他們的 MEV 收益將流向其他人。但如果擁有自己的區塊鏈,他們就能夠完全掌控 MEV 捕獲,將這筆收益留在自己的系統內。Steven Goldfeder 認為,這一點非常重要。Robinhood 可以使用 Arbitrum One 上推出的 Time Boost 技術來優化 MEV 捕獲,或者採用由 Dashboard 開發的其他解決方案。
更重要的是,擁有自己的區塊鏈,Robinhood 就能夠捕獲用戶交易產生的費用。如果 Robinhood 在公共區塊鏈上運營,他們需要為每筆用戶交易支付 Gas 費用,這些費用最終流向其他人。但如果他們啟動自己的區塊鏈,這些費用不僅可以留在自己的系統中,還能夠轉化為收入來源。這種既能捕獲 MEV,又能捕獲費用的雙重收益,是啟動自己的區塊鏈所帶來的獨特優勢。
代幣化股票:區塊鏈金融的下一個爆點?
TVL 的誘惑:Arbitrum 生態系統的磁吸效應
Arbitrum 的總鎖倉價值 (TVL) 表現亮眼,略高於 Base。這無疑為 Robinhood 的決策增添了誘因。Robinhood 在 Arbitrum One 上啟動後再推出自己的鏈,能夠從現有的 Arbitrum 生態系統中獲得哪些具體優勢呢?
Steven Goldfeder 認為,流動性是關鍵所在。Robinhood 是一個強大的市場參與者,相信他們在推動自己鏈上的流動性方面不會遇到太大的問題。但對於像 Robinhood 這樣的產品來說,一個深度流動性網絡是不可或缺的,而 Arbitrum One 恰好能夠提供這種環境。
即使這些資產最終在 Robinhood 鏈上發行,它們仍然會對整個 Arbitrum 生態系統產生深遠影響。Arbitrum 生態系統在 DeFi 領域已經非常成熟和強大,除了加密原生資產,現在還可以引入股票、ETF 等傳統金融資產。這些資產能夠融入現有協議,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共同運作。通過鏈上股票代幣化,用戶可以利用這些資產進行抵押、借貸等操作,這將徹底改變整個生態系統的功能和潛力。
這種變革不僅會惠及 Arbitrum 生態系統,還會影響更廣泛的以太坊生態系統。能夠在鏈上發行這些資產將顯著提升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範圍。這種創新將在短期和長期內持續推動 Arbitrum One 的發展。
24/7 全天候交易:傳統金融的顛覆者?
將股票與 DeFi 世界結合可能會引發一些問題,例如代幣化股票的價格可能會與其實際基礎資產的價格出現偏離。傳統股票市場不像加密市場那樣可以全年無休地 24 小時交易。
Steven Goldfeder 並未直接評論 Rob Hadick 的推文,但他從一個更普遍的角度進行了回答。他承認目前傳統市場的交易時間是每周 5 天 24 小時,而不是全年無休的 24 小時交易模式 (247),但傳統市場確實有盤後交易的機制,整體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深度流動性和套利機會是保持不同市場價格一致的關鍵因素。
將股票代幣化並引入區塊鏈市場是一種全新的創新,需要深入理解如何連接傳統金融體系與區塊鏈之間的動態關系。這確實是一個挑戰,但全年無休的 24 小時交易模式能帶來許多好處。例如,傳統貨幣市場基金的贖回通常需要等待 5 天,而鏈上的穩定幣可以實現即時贖回。
總體而言,股票代幣化將為投資者和普通用戶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投資方式。價格偏離的問題可能在短期內存在,但這是因為正處於從無到有的技術突破階段。隨着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成熟,這些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越來越多的資產將直接在區塊鏈上發行,加密技術將是下一次金融革新的核心。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將成為未來的金融基礎設施,最終所有人都會適應並轉向這一方向。
財務激勵:合作背後的秘密協議?
用戶體驗至上:解決流動性碎片化的關鍵
關於與 Robinhood 的合作是否存在任何財務激勵?Offchain Labs 的 CEO Steven Goldfeder 表示,由於政策限制,他無法透露合作的具體細節。不過,他強調這次合作對雙方都非常有利。它不僅能夠幫助 Robinhood 擴展其產品範圍,還將為 Arbitrum DAO 帶來顯著的價值。DAO 不僅能夠通過這些集成提升社區建設,同時也能從每一個啟動的項目中獲得經濟收益。
金融互聯網:十年磨一劍的區塊鏈未來?
回到之前討論的流動性碎片化問題。 Steven Goldfeder 認為許多人認為流動性碎片化是一個技術問題,可以通過技術團隊設計複雜協議來解決。但他認為技術問題只佔 10%,而真正的核心是 90% 的用戶體驗 (UX) 和錢包支持問題。 即使有再複雜的協議,如果錢包無法簡化用戶操作,讓用戶感受到一個統一的環境,這些技術創新也不會真正發揮作用。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協議設計上做更多優化。當前已經有一些不錯的協議可以緩解流動性碎片化問題,盡管它們還不夠完美,但仍然能推動這個過程。然而,真正需要解決的是用戶體驗的提升。比如,現在區塊鏈的使用體驗就像是沒有瀏覽器的互聯網。用戶需要輸入複雜的地址進行交互,還要完成各種繁瑣的操作,對普通用戶來說非常不友好。
他認為需要構建類似於“瀏覽器”的工具,簡化用戶與區塊鏈交互的複雜性。他舉例說,如果在 YouTube 上彈出一個窗口,問你今天是想通過 AWS 觀看還是通過 ECP 觀看,這對用戶來說是完全沒有意義的。用戶只關心應用程序的體驗,而不是底層技術細節。因此,他認為重新設計前端體驗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也是一個容易實現的目標,但目前還沒有人真正去做。 Offchain Labs 正在推出一些初步解決方案來推動這一進程,將在接下來的幾周內發布更多相關信息。通過整合現有資源和技術,相信可以解決流動性碎片化問題中的大部分挑戰。
以太坊的轉型:擁抱 L2 的新時代?
Vitalik 的力挺:以太坊生態的定心丸
過去一年半以來,一種觀點認為 L2 如 Arbitrum 是以太坊的“寄生者”,認為 L2 從以太坊主鏈中分流了一些價值,比如交易費用等。 與此同時,也看到“超聲金錢理論”未能完全實現預期效果,這些變化正在重新定義行業的格局。
在最近的活動中,AJ、Vitalik 和 Johann 同臺亮相,似乎以太坊基金會對 L2 的態度正在發生轉變。 那麼,這一時刻對以太坊社區意味著什麼? Steven Goldfeder 認為以太坊社區的核心價值並不會因此而削弱。 事實上,他是最早公開分享相關細節的人之一,他表示 Vitalik 對目前的進展非常支持,他的積極參與活動已經說明了這一點。雖然他不能替 Vitalik 說話,但根據他與 Vitalik 的交流,Vitalik 對當前的行業發展感到非常興奮,並認為這是以太坊的一次重要勝利。
L2 的必要性:突破以太坊的擴容瓶頸
對於那些質疑 L1 與 L2 關系的人,尤其是認為“我們真的需要 L2 嗎?為什麼不將所有功能都放在 L1 上”的觀點,Steven Goldfeder 認為他們的視野可能過於局限。 如果你認為加密行業的未來僅僅是我們在一周前看到的樣子,那麼你可能會覺得沒有必要發展 L2。 但實際上,行業的發展需要更大的容量。 機構正在大規模進入區塊鏈領域,並且已經擴展到全球 32 個國家,將核心應用建立在這一技術之上。 我們需要一種可擴展的解決方案,而 L2 的發展規劃是唯一能夠滿足未來需求的路徑。
他打了一個比方,如果你在一條擁堵的單車道高速公路上修建了一條新路,可能有人會說:“為什麼要建這麼多車道?現在的交通沒那麼擁擠。” 但實際上,一個新城市正在形成,未來這些車道會被完全佔滿。 我們不能每年都重復修建新車道,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 通過 L2 的發展路線圖,我們能夠從單一的 L1 平臺轉向一個更分散、更高效的 L2 生態系統。 雖然這一過程並不容易,但一旦解決了互操作性的問題,我們就可以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以太坊社區已經跨越了這一障礙,盡管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但基本上已經構建了支持未來發展的基礎。 比如 Robinhood 最近選擇以太坊作為其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平臺,並基於 Arbitrum 推出了加密交易功能。 這不僅是 Steven Goldfeder 個人的觀點,Robinhood 也明確表示,他們選擇以太坊是因為它擁有最適合他們業務的生態系統,而 Arbitrum 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