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的AI豪赌:红衣课堂的惊天内幕
各位看官,最近互联网圈子裡最大的新闻莫过于360的周鸿祎,哦不,现在应该叫“红衣教主”了,又开始了他的“传教”大业。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 2025),这名字听起来就高大上,但说白了,就是老周的个人AI秀。当然,名义上是“互联网安全”,但你看看他自己怎么说的?八成时间讲AI,两成时间敷衍一下老本行。这哪裡是安全大会,分明是AI宣讲会嘛!
网络安全?不存在的!老周All In AI的底气何在?
话说回来,老周这几年是铁了心要All in AI。从“企业家IP”到“红衣课堂”,口号喊得震天响:“千行百业 All In Agent!”这架势,恨不得把AI写进360的基因裡。问题来了,老周的底气在哪裡?难道仅仅是嘴炮?当然不是。360这些年虽然在安全领域声势渐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技术积累还是有的。更何况,现在AI这么火,谁不想来分一杯羹?老周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把AI和安全结合起来,试图打造一个“AI安全”的新概念。这招能不能成功?我个人持保留态度。毕竟,AI这东西,水太深了,老周能不能Hold住,还真不好说。
智能体L4级蜂群:AI的“四肢”与“大脑”,一场生产力革命?
老周这次重点推销的是360纳米AI的L4级多智能体蜂群。听起来是不是很科幻?简单来说,他把大模型比作“大脑”,但只有大脑没用,还得有“手脚”才能干活。智能体就是这个“手脚”,能解析任务、规划流程、调用工具,最终完成交付。这话说得没错,但总觉得有点偷换概念。大模型的确需要落地,但智能体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大模型只是个摆设?智能体才是真正的AI落地关键
老周认为,智能体是AI从“会思考”到“能成事”的关键桥梁,是重塑产业形态、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核心载体。这话听起来很诱人,但仔细想想,是不是有点过于乐观了?大模型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智能体充其量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执行者。如果大模型本身就存在缺陷,智能体再努力,也无法弥补根本性的问题。更何况,智能体的质量参差不齐,真的能保证每个智能体都能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吗?
L1到L4:智能体进化史,你真的看懂了吗?
按照老周的说法,智能体经历了从基础交互(L1)到自主协作(L4)的进化。L1是初级聊天机器人,L2是预设流程,L3是专业员工,而L4则是多智能体蜂群。这套理论听起来很清晰,但实际上充满了水分。L1、L2级别的智能体早就烂大街了,L3级别的智能体也并不稀奇。真正的难点在于L4级别的多智能体协作。如何让不同的智能体高效协同,如何解决智能体之间的冲突,如何保证整个蜂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老周轻描淡写地把这些问题一带而过,实在是让人难以信服。
纳米AI的L4级蜂群:这真的是效率提升,还是资本家的又一轮剥削?
老周举例说,用L4级蜂群制作视频,十几分钟就能完成传统团队几天的工作。这听起来确实很诱人,但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隐患。如果智能体真的能取代人类员工,那大量的失业人口该怎么办?资本家们当然乐于看到这种“效率提升”,但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灾难。更何况,过度依赖智能体,会导致人类技能的退化和创造力的丧失。长远来看,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我深表怀疑。
360智能体工厂:中小企业的AI救命稻草,还是数据安全的定时炸弹?
为了让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也能享受到智能体的红利,老周祭出了他的“360智能体工厂”。号称是首个面向公众的L4级多智能体蜂群生产系统,通过四大核心能力把应用门槛降到极致。等等,这话说得是不是太满了?要知道,技术这东西,门槛是永远存在的。老周说把门槛降到极致,要么是吹牛,要么就是牺牲了某些重要的东西。
极简开发?别逗了!不懂编程的业务人员能玩转智能体?
老周宣称,360智能体工厂首创多智能体协作编辑器,无需编程,用自然语言描述岗位需求即可生成智能体,让业务人员也能像技术人员一样参与创建工作。这话简直是天方夜谭!软件开发的核心在于逻辑,在于算法,在于对业务的深刻理解。仅仅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就能生成高质量的智能体?我只能说,老周你太小看程序员的价值了!更何况,让不懂编程的业务人员直接参与智能体开发,很容易产生安全漏洞和逻辑错误,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强大引擎?1000步任务?这确定不是在画饼?
老周还说,360智能体工厂的引擎支持多智能体连续执行1000步以上任务不中断,处理Token规模达千万级,可完成动态网站搭建、高盛级研究报告等高端成果。1000步任务?千万级Token?这些数字听起来很唬人,但实际意义有多大?关键还是要看任务的复杂度和智能体的质量。如果只是执行一些简单的重复性任务,那1000步和10步没什么区别。如果智能体的质量不高,处理再多的Token也是浪费资源。至于“高盛级研究报告”,我只能呵呵一笑。这种级别的报告,需要的是深度思考和专业知识,不是几个智能体就能搞定的。
生态丰富?5万智能体?质量堪忧!
老周说,360智能体工厂集成了5万余款现成智能体、200余款官方认证工具及深度搜索能力,企业可“开箱即用”。数量多就代表质量好吗?5万款智能体,有多少是真正实用,有多少是滥竽充数?官方认证的工具,又能保证安全性吗?我对此表示深深的怀疑。更何况,“开箱即用”往往意味着缺乏定制性和灵活性,很难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全链路安全?360的安全?嗯…有点微妙。
老周强调,360智能体工厂依托360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全球领先能力,构建从智能体生产到应用的安全防护体系,防范“幻觉输出”“指令攻击”等风险。提到360的安全能力,我只能说,有点微妙。360在安全领域的确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近年来也爆出过不少安全漏洞和隐私问题。把数据安全交给360,真的放心吗?更何况,AI本身就存在着很多安全风险,例如对抗攻击、数据泄露等等。360真的能完全防范这些风险吗?我对此表示怀疑。
人在回路?别自欺欺人了,最终还是AI说了算
老周还提到了“人在回路”机制,让用户可全程参与任务流程,随时调整优化任务细节,确保结果符合预期。但这真的是“人在回路”吗?还是只是一个幌子?在实际应用中,用户真的有能力全程参与任务流程吗?真的能随时调整优化任务细节吗?恐怕很难。大部分用户对AI的了解非常有限,很难对智能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最终,还是AI说了算。
超级个体与超级组织:AI乌托邦,还是失业狂潮?
老周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未来,一名人类员工指挥上百个“数字员工”将成为常态:个人升级为“超级个体”,企业则进化为“超级组织”,运营效率由此被重塑。这听起来像是一个AI乌托邦,但仔细想想,这更像是一场失业狂潮的前兆。当AI能够取代大部分人类工作,人类的价值又在哪里?
当员工变成指挥官:这真的是赋能,还是变相裁员?
老周说,员工将升级为“超级个体”,指挥上百个智能体。但这真的是赋能吗?还是变相裁员?当一个员工可以完成原来一百个员工的工作,那剩下的九十九个员工该怎么办?难道都去领失业救济金吗?更何况,指挥上百个智能体,需要的是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有多少员工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大部分员工都无法胜任这样的工作,那最终只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和社会的动荡。更何况,这种“超级个体”模式,很容易导致权力过于集中,滋生腐败和不公平现象。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未来吗?
红衣课堂:AI时代的“黄埔军校”,韭菜收割机?
老周的“红衣课堂”号称是ISC.AI学苑打造的旗舰教育IP,由周鸿祎携手百所高校精英讲师、AI创业先锋与行业顶流博主共同授课。课堂现场剖析个人在智能体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方法论,解构企业级智能体的应用部署的技术壁垒,让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帮助政企机构和个人用户在智能体元年抢占先机。说白了,就是教你如何用AI赚钱。但这真的是一所“黄埔军校”,还是一台“韭菜收割机”?
精英讲师?顶流博主?这门票怕是不便宜吧?
百所高校精英讲师、AI创业先锋、行业顶流博主,这阵容听起来确实很豪华。但问题是,这些“精英”真的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他们的经验吗?还是只是来镀金,顺便推销一下自己的产品?更何况,这种高大上的课程,门票肯定不便宜。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学了之后还是找不到工作,或者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那岂不是白白浪费了钱?所以,在报名“红衣课堂”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评估自己的需求和能力,不要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