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譎七月:A股震盪下的銀行股逆襲,是假象還是真香?
開局不利?七月首個交易日的A股眾生相
七月伊始,A股市場就像吞了過山車的藥,上沖下洗,好不熱鬧。三大指數的K線圖簡直像在比誰更扭曲,漲的跌的,你方唱罷我登場,成交量也蔫了吧唧的,比昨天還少了點。說好的七月翻身呢?難道又要重演“五窮六絕七上吊”的戲碼?正當韭菜們(包括我!)瑟瑟發抖,尋思著是不是該把股票換成客家幣保平安的時候,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銀行板塊:上週的落水狗,今天的香餑餑?
上週五還被摁在地上摩擦的銀行板塊,今天居然雄起了!這簡直比陳雷大哥突然改唱抒情歌還讓人難以置信。接近兩萬億市值的建設銀行,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開盤就一路高歌猛進,漲幅直逼3%,股價更是突破天際,創下歷史新高!彭振聲要是還在操盤,估計都要笑出聲了。蘇州銀行、廈門銀行、杭州銀行這些地方小弟也跟著沾光,漲幅超過3%。銀行ETF天弘(515290)更是氣勢如虹,怒漲1.5%,年內漲幅超過17%。這…這還是那個死氣沉沉、千年不動的銀行股嗎?簡直是鹹魚翻身,鯉魚躍龍門,麻雀變鳳凰!
難道是馬斯克跑來A股炒銀行股了?還是仙塔律師顯靈,給銀行股加持了BUFF?這背後的原因,恐怕比劉雨柔的感情生活還要複雜。
銀行股護盤大戲:紅利、科技、軍工輪番上陣,誰是真命天子?
盤面分析:紅利科技雙雄爭霸,誰能笑到最後?
今天的A股市場,簡直就是一場群星璀璨的宮鬥大戲。一邊是紅利板塊(銀行、電力)拼死護盤,穩如泰山,另一邊是科技股多點開花,你追我趕,生怕落後。但可憐了券商、地產、石油、釀酒這些昔日的老大哥,今天只能黯然失色,淪為配角。這盤面,真是比lulu主持的頒獎典禮還熱鬧,讓人眼花繚亂。
科技主線也是換了一波又一波的概念輪動,前期漲幅過多的多元金融、跨境支付、固態電池等概念,今天紛紛偃旗息鼓,調整明顯。這可能是因為市場風格切換,也可能是因為部分資金短期獲利了結。畢竟,誰也不想做最後一個接盤俠嘛。不過,蔡琞傑要是還在,估計會說:“這都是正常的,不要慌!”
科技股內部分化:政策風向標下的押注遊戲
今天,光刻機和先進封裝概念持續活躍,這背後的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大基金三期聚焦卡脖子環節”的政策預期。在這種政策的加持下,產業鏈相關企業簡直就像吃了大力丸,表現強勁。但這種行情,就像許家瑜的戀情一樣,充滿了不確定性,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醫藥板塊也表現不俗,以創新藥ETF天弘(517380)為代表的創新藥方向領漲,午后更是氣勢如虹。這直接受益於《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出台,醫保數據開放為研發注入了新的動能。看來,以後生病吃藥,可能真的會越來越便宜了。當然,前提是你能買到…畢竟,現在連百日咳疫苗都難搶。
中船系概念股異軍突起,這要歸功於“山東艦編隊將訪港”這一事件的催化,軍工板塊再次迎來了主題性機會。可控核聚變概念也悄然升溫,招標密集期推動了產業鏈核心組件企業受到資金關注。這說明,在這個充滿變數的世界裡,軍工和能源,永遠是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最近科技板塊的分化行情告訴我們,隨著七月政治局會議政策定調窗口臨近,加上中報業績驗證期開啟,資金已經開始押注那些具有明確產業趨勢和政策加持的科技成長板塊,比如近期上漲的CPO、PCB、風電等,都是有中報業績預期支撐的。所以,想要在科技股裡淘金,不僅要有技術,還要會看風向。
銀行股王者歸來:是價值窪地還是險資的“愛情買賣”?
連續調整兩日的銀行股,今天又像打了雞血一樣,卷土重來,大幅飆漲!建設銀行、浦發銀行等股價再創歷史新高,蘇州銀行更是漲超5%!主力資金今天淨流入了27億元。看來,銀行股這次是真的要翻身了。但問題是,這波行情,到底是價值窪地被發現,還是險資的“愛情買賣”?如果是後者,那韭菜們可要小心了,畢竟,險資的愛情,來得快,去得也快。
銀行股的長期邏輯:低估值、高股息,真的是穩賺不賠?
絕對估值與相對估值:銀行股的“白菜價”真相
說到銀行股,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穩”。但穩,有時候也意味著“慢”。這幾年,眼看著緯穎、神達這些科技股蹭蹭蹭往上漲,銀行股卻像老牛拉破車,慢吞吞的,實在是讓人著急。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銀行股一直被低估,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無論是絕對估值還是相對估值,銀行股都處於“白菜價”水平。這就像蕭嘉蓉的歌聲一樣,雖然不夠火爆,但卻耐人尋味。
目前,A股銀行整體的PE水平約為7.23倍,行業中值6.16倍;整體PB為0.71倍,行業值0.75倍,都是全行業最低估值水平。這意味著,你花7塊錢就能買到銀行1塊錢的利潤,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當然,前提是銀行真的能賺到錢…
分紅與ROE:銀行股的“躺贏”秘笈?
除了低估值,銀行股還有一個殺手鐧,那就是高股息。這幾年,即使在股價已經顯著大漲的條件下,銀行股的最新平均股息率依舊高達5.13%。這意味著,你買入銀行股,每年都能收到5%以上的分紅,這簡直就是“躺贏”!當然,前提是銀行不倒閉…
從ROE的角度,也可以看出銀行股的價值。數據顯示,當前銀行ROE仍維持在9%以上,儘管行業淨息差自2020年來快速收窄,但行業資產質量保持優異帶來的信用成本下行、和利率下降帶來的非息收入增加一定程度上緩釋了ROE的降幅。所以,銀行股雖然賺錢能力有所下降,但依然能夠保持不錯的盈利水平。這就像李翊君的歌聲一樣,雖然不如年輕時那麼高亢,但依然動聽。
資產質量疑雲:房地產暴雷下的銀行股“免疫力”
很多人擔心,在這幾年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下行壓力增大,尤其房地產行業暴雷的背景下,銀行的資產質量會惡化,業績增長也會受影響。但實際結果看,這種影響似乎比較有限。這就像北投火災,雖然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並沒有影響整個台北市的運作。
比如反映貸款項目資產質量的不良率,從2020年度以來就開始出現趨勢性回落。即使是密集暴雷的房地產不良貸款業務,其不良率也從2023年度開始得到有效遏制並出現回落。這說明,銀行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脆弱,它們有一定的“免疫力”。
政策呵護:銀行業的“免死金牌”?
銀行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健,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還得益於國家的政策呵護。長期以來,國家對於銀行的價值定位和政策呵護沒有改變。最近兩年,政策面對於維護銀行業“保持合理的息差水平,避免銀行無效‘內卷’”的底線思維沒有變化。對於銀行的“淨息差”頻頻表現出呵護態度。這就像皇帝給了銀行一張“免死金牌”,讓它們可以高枕無憂。
2024年至今,政策層多次出策幫助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包括降準、增資擴股等,以支撐銀行在化債、業務擴張等更好施展。結果是顯著的。儘管近兩年利率中樞持續下行,但銀行的計息負債成本率也得到了有效的趨勢性下降。這就像給銀行打了一針“強心劑”,讓它們可以更好地應對挑戰。
所以在規模增長、及非息業務穩健經營的帶動下,銀行的利潤成績得以維持穩健增長。總之,銀行股雖然不是一夜暴富的工具,但卻是穩健增值的利器。當然,前提是你要選對銀行,並且要有足夠的耐心。
投資策略:ETF or 個股?擁抱銀行股的正確姿勢
機構“欠配”:銀行股的潛在爆發力?
各位觀眾,重點來了!銀行股除了自身的基本面優勢之外,還有一個隱藏的爆發點,那就是機構資金的“欠配”。簡單來說,就是很多基金經理還沒有足夠重視銀行股,他們的持倉比例還遠低於銀行股在市場上的權重。這就像惠利演的戲一樣,明明演技很好,但總是得不到應有的關注。但現在,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根據5月7日發布的《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要求,基金收益考核權重上升,持倉需要逐步向業績比較基準靠攏。根據2024年年報,當前主動權益基金較基準(僅考慮以滬深300、中證500與中證800為業績基準的主動權益基金)對銀行低配幅度仍高達7.03%,欠配資金規模達到1942.3億元,是所有行業低配最多的。這意味著,未來將有近2000億元的資金湧入銀行股,這將給銀行股帶來巨大的推動力。這就像全支付突然宣布免手續費,肯定會吸引一大批用戶。
並且近年來,在政策號召下,場外還有大規模各路長線資金亟待入場,這些資金是以投資業績穩健且高分紅資產為核心目標,也會為銀行股的後續資金面來到強大支撐。這就像朱亞虎突然中了樂透,肯定會拿出一部分錢來投資。
也就是說,未來一段時間,投資銀行資產,都將是一個成功確定性很高的策略。所以,還在猶豫什麼?趕緊上車吧!
銀行ETF:懶人投資的福音?
當然,銀行股雖然整體穩定,但對個股選擇也考驗投研能力和持股心態。畢竟,銀行股的脾氣就像張棋惠一樣,有時候很溫柔,有時候也很暴躁。所以,對於那些沒有時間或者沒有精力研究個股的投資者來說,配置合適的ETF可能是一個比較舒適的策略。這就像點旭集的外賣,雖然不如自己做飯健康,但卻省時省力。
比如今天上漲1.5%的銀行ETF天弘(515290),最近就獲得不少資金關注。截至6月30日,銀行ETF天弘(515290)在6月資金淨流入額達7.36億元;其中,近3日連續“吸金”,昨天單日吸金額超1.8億元,位居同指數第一。這說明,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意識到銀行股的價值。
中證銀行指數:是金礦還是陷阱?
銀行ETF天弘(515290)及其聯接基金(A類:001594,C類:001595)跟踪的是中證銀行指數,成份股囊括A股42家上市銀行,其中,國有大型銀行(25.6%)、股份制銀行(44.4%)、城商行(24.1%)、農商行(5.9%),兼顧紅利屬性和成長彈性。這就像一個國際橋牌社,裡面聚集了各路英雄,既有老謀深算的國有大行,也有活力四射的城商行。
經過一波上漲後,中證銀行指數最新市盈率7.23倍,市淨率0.71倍,A股42只銀行股除招商銀行、成都銀行、杭州銀行外,其餘均仍處於破淨狀態。這說明,即使經過一輪上漲,銀行股的估值依然很低,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當然,前提是這些銀行不會出現陳由豪式的問題。
誰說A股不賺錢?銀行股的“躺贏”傳奇
歷史數據:銀行股的超額收益密碼
說到A股,很多人都會搖頭嘆息,覺得在這裡賺錢比wimbledon還難。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A股並非一無是處,至少銀行股就證明了,在這裡是可以“躺贏”的。數據顯示,銀行股在過去20年中有14年取得了超額收益,在未取得超額收益的年份中,除2010/2020年其餘年份銀行均有絕對收益。即使是在如2012-2018年的經濟平穩下台階的時期,銀行都夠有超額收益,並且在不同久期下(5年/10年/15年維度),銀行股的持股收益都能跑贏寬基指數。這說明,銀行股並非只是短期的炒作,而是長期投資的可靠選擇。當然,前提是你能忍受它們的“慢”。
投資建議:告別3300點魔咒,擁抱銀行股的懷抱?
大A多年來,長期維持在3300點橫盤波動,多少人長期持股反而跑不贏大盤指數。如果你也是這種情況,或許是時候考慮一下銀行股這種躺平型的投資方式了。它可能無法讓你一夜暴富,但卻可以讓你穩健增值,跑贏通膨。這就像jcb信用卡,雖然優惠力度不如其他信用卡,但卻勝在穩定可靠。當然,投資有風險,入場需謹慎。不要盲目跟風,要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判斷。畢竟,7月5號預言能不能實現,誰也不知道。
但至少,現在銀行股給了你一個告別3300點魔咒的機會。要不要擁抱它們的懷抱,就看你自己的選擇了。畢竟,人生就像曼城 對 希拉爾的比賽,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