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老韭菜的告白:誰在2024-2025年的牛市中真正獲利?
昔日榮光不再:百萬虧損的血淚教訓
「去年一年虧了上百萬」,小蘇的聲音透著無奈,隔著LINE TODAY的螢幕,我都能感受到他那股深深的挫敗感。他自嘲是幣圈老韭菜,經歷過上一輪牛市的輝煌,手握不少VC幣,那時,納豆在法網2025上一次又一次地擊球,就像比特幣價格一樣,不斷突破新高。2021年,比特幣一度衝破67000美元,VC幣更是水漲船高,漲幅甚至超越了比特幣本身,小蘇也因此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那段時間,謝金河老師的節目他期期不落,總覺得財富自由近在咫尺。
市場的殘酷真相:VC、項目方與散戶的生存困境
然而,市場風雲變幻莫測,誰也沒想到這波寒流來得如此猛烈。自2024年起,小蘇重倉的幾個VC幣表現慘澹,一路陰跌不止,簡直就像是新紡的股價一樣,讓人看不到盡頭。他被迫成了「鑽石手」,想著總有一天能解套,但最終還是扛不住,只能在低點忍痛割肉離場。反覆幾次下來,之前的累積收益已經回吐了大半。他苦笑著說,現在回頭看,當時真是「凱基GD」上身,盲目自信,以為閉著眼睛都能賺錢。
迷霧中的曙光:比特幣ETF與川普效應
「為什麼這輪賺錢這麼難?市場上到底誰賺到錢了?」小蘇百思不得其解。在他看來,過去牛市週期,閉眼買幣,躺著、睡著就能賺錢的時代,如今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必須得「跑得快」才能掙錢。市場參與者,像是VC、做市商、交易所、項目方,甚至包括像他這樣的散戶,以及那些擼毛工作室,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他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只有像陳沂那樣口才便給的人,才能在這個市場上生存。
然而,從加密貨幣的歷史來看,2024至2025年又是波瀾壯闊的一年。比特幣現貨ETF的獲批,讓傳統金融機構蜂擁而入,彷彿是黃仁勳和徐旭東在COMPUTEX上握手,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加上川普再次上台後,加密政策迎來前所未有的寬鬆環境,一連串的利好消息,讓比特幣價格從底部1.5萬美元,一路狂飆突破10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投資者對於狂暴牛市的憧憬,也達到了頂峰。
以太坊的沉寂:DeFi、NFT與二層敘事的崩盤
可市場的另一重要龍頭——以太坊,卻狠狠地打碎了投資者的美夢。這一輪週期,以太坊甚至沒有創下歷史新高,過去兩大幣價助推器DeFi和NFT也未出現熱潮。以太坊創辦人Vitalik,以及以太坊基金會備受批評,ETH的萎靡不振,也讓二層、再質押、ZK等敘事幻滅,眾多相關生態代幣表現令人大失所望。就像福懋油的股價一樣,讓人提不起勁。
Meme幣的狂歡:散戶的逆襲與VC的收割
而唯一的热点——Meme幣的熱潮,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散戶們對VC幣高估值的一種宣洩不滿。VC幣的回報利潤,在上交易所之前,就已經被VC瓜分殆盡,留下的,只有散戶接盤與「無盡的下跌」。就像謝龍介在政論節目上痛批時事一樣,散戶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資產縮水。
但在這個更粗暴的「賭場」裡,只有極少數精明的交易員、內幕交易者,以及發幣集團賺得盆滿缽滿。大多數瘋狂衝Meme的散戶,在一場又一場的彩票刮獎運動中,損失越來越大,最終也意識到,所謂的財富效應,終究也只是屬於他人的「曬單秀」。這個現象,就像中職明星賽一樣,看似熱鬧,但真正能參與其中的,永遠是少數。
比特幣信仰者:躺著也能贏?
數據說話:比特幣持有者的超高盈利比例
「買比特幣的,這次真的贏麻了!」這句話,我在好幾個加密貨幣社群都看到了。5月10日,Bitcoin Magazine Pro的數據顯示,比特幣自突破10萬美元後,仍然處於虧損狀態的地址僅僅為0.55%。這個比例說明,市場上絕大多數比特幣玩家都處於盈利狀態。截至發稿時,比特幣已經突破11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再也沒有人因為購買比特幣而虧錢,所有買家都實現了盈利。這簡直就像是買了台積電的股票一樣,閉著眼睛都能賺錢。
NDV基金的成功案例:精準策略與趨勢把握
2022年成立的NDV(NextGen Digital Venture)基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的創始人Jason(@jhy256)告訴我,NDV一期基金已經在今年2月清倉,總收益達到3.75倍,並且在近期啟動了二期基金的融資。Jason在創投領域有著豐富的從業經歷,曾在華興資本、啟明創投等機構就職。2023年,34歲的他選擇離開由馬雲和蔡崇信聯合設立的家族辦公室藍池資本,創立了NextGen Digital Venture。這份勇氣,就像是謝宜容在桌球直播中,敢於挑戰世界冠軍一樣。
傳統金融的入場:比特幣ETF的巨大推動力
Jason表示:「在更廣闊的世界裡,外部的買盤仍然不少,很多機構連0.1%的配置都沒有,可能就先買個0.1%,漲跌不敏感。傳統大錢如果拿1%的資金體量來配置比特幣,對於比特幣這個資產類別也非常可觀的。」他在第一年將基金大部分倉位放在GBTC上,去年又進行策略切換後轉向與加密貨幣相關股票,如Coinbase以及Strategy。這些操作,無疑都踩中了市場趨勢。
上市公司爭相入局:Strategy與Metaplanet的巨額浮盈
他在談及比特幣漲幅時分析說,現貨ETF的推出功不可沒。「傳統金融的錢可以定向從ETF直接流向BTC,這也是BTC能夠持續跑贏很多山寨的一個重要原因。或許川普的當選和發幣,會給予其他數字貨幣一些新的機會。」的確,比特幣現貨ETF就像是一劑強心針,讓整個加密貨幣市場都活絡了起來。畢竟,誰不喜歡看到美金湧入呢?
不僅如此,各個上市企業也加入比特幣購買大軍中,也賺得盆滿缽滿。美股上市公司Strategy就憑藉激進的購買風格,不僅其股票價格收益大漲,其公司浮盈也大得驚人。截至2025年5月18日,Strategy持有576,230枚比特幣,購入總價約為401.8億美元,平均每枚比特幣價格約為69,726美元。比特幣突破10.97萬美元之後,其浮盈一度超過230.39億美元!這種魄力,就像胡志強市長當年力排眾議,也要蓋歌劇院一樣。
日本上市公司Metaplanet累計持有7800枚比特幣,歷史平均購入價為1351萬日元/枚(約合94165.7萬美元)。按照比特幣10.9萬美元計算,Metaplanet持有的比特幣已浮盈1.21億美元。只能說,這些公司的眼光實在是太精準了。
薩爾瓦多的逆襲:國家級持幣的勝利
比特幣自其誕生以來,長期漲幅沒有辜負任何一個鑽石手玩家,甚至連一直增持的島國薩爾瓦多,持有的比特幣浮盈就已超過3.57億美元。這簡直是國家級的「All in」,而且還成功了!不禁讓人想起輔大醫院,在疫情期間,也勇敢地承擔了許多社會責任。
產業鏈共榮:礦機、基建與金融衍生的盛宴
由BTC其衍生的礦機、加密基建公司、金融衍生品,自然也收益頗豐。僅以嘉楠科技為例,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增長80.9%,及挖礦收入增長312.5%。公司提到,2025年第一季度客戶訂單已排至第二季度,顯示礦機銷售勢頭延續。這就像是小麥麥體驗營一樣,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到各行各業,培養興趣。
Meme幣暴富傳奇:一幣百萬美元的造富神話
Yuyue的崛起:精準押注TRUMP的財富密碼
「目前的總盈利已達百倍,主要是包括去年的AI、deSci以及TRUMP上賺的。」Yuyue的聲音聽起來充滿自信,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她的喜悅。這位知名的鏈上KOL,因為抓住了TRUMP的機遇,一戰成名,賺得數百萬美元。據流傳的社群圖片顯示,她花費15.8萬美元購入TRUMP,浮盈一度超過200萬美元!這簡直比中樂透還刺激,也難怪大家都在關注她的一舉一動。
Meme幣的狂潮:娛樂、實驗與財富分配
Yuyue於2022年3月份入圈,起初只是想找實習工作,後來透過空投以及社群認識更多人,復盤市場機會。最後在機會來臨的時候,敢於上倉位,最終拿到了大結果。她就像楊佩潔一樣,靠著自己的努力,在幣圈闖出了一片天。過去一年的加密世界,最具財富效應的賽道,無疑是「Meme」。自2024年初以來,Meme幣在加密市場掀起了一波前所未有的狂潮。從Solana鏈上的WIF和BONK,到以太坊上的PEPE和TURBO,再到Base鏈上迅速走紅的DEGEN、MOCHI,甚至是比特幣生態中的Meme資產,每一個熱點的出現,都迅速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散戶和投機者湧入。這種盛況,就像是F1賽車一樣,充滿了速度與激情。
Meme不再只是娛樂,它成為了財富分配機制的新實驗場。根據CoinGecko和Dune Analytics的統計,2024年全年,Meme幣的總市值從不足20億美元,一度飆升至超過600億美元,年內漲幅超過2900%。其中,僅Solana鏈上的Meme幣市值,就佔據了超過1/3。WIF一度從不到100萬美元的初始市值,上漲至超過30億美元,早期持有者甚至獲得了超過10萬倍的回報。有人在2024年4月,以不到200美元購,入某新Meme幣BOME,短短72小時內,帳戶價值暴漲至超過200萬美元!這種暴富速度,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風口上的弄潮兒:0xSun、大宇等交易員的傳奇
最瘋狂的Meme財富效應,則屬於川普正式入主白宮前的Meme幣TRUMP。0xSun、大宇、冷靜、CryptoD等交易員單幣盈利上千萬美元,引爆整個加密圈,無數人為之驚呼。不過,能單幣賺得如此巨額收益的玩家畢竟只是極少數,倉位管理以及風險偏好也是一門大學問。就像Rafael Nadal在Roland Garros上,雖然實力強大,但也需要精準的策略,才能取得勝利。
Yuyue的交易哲學:倉位管理與敘事的重要性
Yuyue坦言,她在倉位管理上比較靈活,除比特幣之外,並沒有長持的其他倉位。交易風格上,「目前有掃鏈流派和二段流派,這兩種風格涇渭分明,不過自己更偏向二段流派,二段的風格就是看重敘事」。她表示,市場參與者一定要對標的有自己的判斷,比如側重二段就需要關注敘事以及市值估算區間,在這些基礎上進行交易,而這裡的敘事也不是幻想出來的,而是可以被K線以及盤面支撐。這種交易哲學,就像classroom的老師一樣,需要有清晰的邏輯和判斷力。
比特廠長的告白:鏈上研究與時間投入的回報
鏈上OG玩家「比特廠長」也在Meme幣淘金熱中賺得盆滿缽滿,他告訴我,「在上輪週期中,憑藉SHIB短短數週即獲得幾十倍高額回報後,開啟了鏈上交易之旅。在最近一兩年的Meme交易中,盈利在數百萬上下,在ORDI、GOAT、TRUMP等標的上抓住了機遇。」不過想要獲得高回報並不容易。「身邊拿到大回報的往往在鏈上研究以及時間方面投入精力大,這是他們該得的,一般人可能做不到。」他感嘆道。就像曾格爾挑戰極限運動一樣,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
Meme幣的生存法則:大人物、大趨勢與大敘事
交易Meme幣比主流幣更加考驗玩家水平,比特廠長表示,Meme交易須把握大人物、大趨勢、大敘事,大熱點也非常關鍵,通過在推特上進行搜索關鍵詞或合約地址也可,用來觀測短時熱度。這種策略,就像氣象預報一樣,需要不斷地觀察和分析。
他的Meme幣盈利也會用於購買比特幣。「現在倉位比特幣佔比85%,以太坊BNB佔13%附近,剩下一些山寨Meme幣。」這是一種穩健的投資組合,就像聯茂和新紡一樣,可以分散風險。
狂歡後的冷卻:Meme幣玩家的迷茫與轉型
Meme幣的財富神話在大行情萎靡之下,一度暫時熄火,甚至社交媒體上也罕見大額曬單。眾多懷抱暴富夢想的Meme幣玩家,在一次次的刮獎運動中屢屢受挫,在歸零與賣飛中反覆焦灼不安。有部分人選擇再度回歸主流山寨幣,也有部分玩家選擇了其他賽道掘金。這種情況,就像一周天氣一樣,總是晴時多雲偶陣雨。
或許,每個不甘離去的Meme玩家,都在等待山寨幣市場徹底回暖的那個時機,部分市場玩家則通過有效策略與堅持不懈,拿到了大結果,他們就是空投玩家。
空投獵人的進擊:從全民狂歡到專業博弈
豐密的自白:Arbitrum空投的輝煌與Wormhole的遺憾
「2023年,Arbitrum空投則成了我回報最大的項目,大概約3000萬人民幣。」知名空投玩家豐密告訴我,他的語氣平靜,但數字卻令人咋舌。他在傳統金融歷練十幾年,做過對沖交易與投行,2017年因ICO進入加密圈,2020年又通過DeFi發現擼毛機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其財富掘金速度甚至遠超挖礦或炒幣。這種經歷,就像是畢爾包對巴塞隆納的比賽一樣,充滿了意外和驚喜。
此後,「2024年Wormhole帶來了更高的帳面收益,TGE時的對應價值甚至超過了ARB。但可惜的是,在領取和出售的時間節點把握不佳,最終也只是帳面輝煌,實際落袋有限。」這就像是明明買了gucci的包,卻因為保存不當而貶值,令人惋惜。
空投的黃金時代:DeFi、NFT與Layer2的造富機遇
空投的黃金時代,離我們並不遙遠。2020至2021年的加密牛市中,DeFi、NFT和Layer1/Layer2項目的激增為擼毛提供了肥沃土壤。Uniswap、1inch、dYdX等DeFi協議的空投活動動輒帶來數千美元的收益,吸引了大量散戶和早期工作室入場。這一時期,擼毛門檻較低,普通用戶通過簡單的錢包操作或社交任務即可參與。那確實是擼毛的黃金時代,巔峰時期,擼毛頂級玩家豐密告訴Foresight News,「ENS發幣時空投的單號獎勵超過10萬人民幣,多號直接暴富,PSP(Paraswap)那次,一個號就是1萬美金起步」。這種情況,就像是端午節連假一樣,總是讓人充滿期待。
工作室的崛起:專業化與規模化的空投策略
後續擼毛行業逐漸從野蠻生長轉向專業化。工作室則通過批量創建帳戶、自動化腳本提升效率。不過即便如此,行業仍有不少空投財富效應。就像是motogp賽事一樣,技術的進步總是能帶來更快的速度。
Aptos、Sui等測試網項目的空投進一步推高了擼毛熱潮,部分工作室通過「多帳號策略」獲取百萬美元級別的收益。項目方為防範「女巫攻擊」(Sybil Attack),普遍提高了空投門檻,例如引入身份驗證、鏈上行為分析或社區貢獻要求。這使得散戶擼毛難度加大,而擁有技術優勢和資源的工作室逐漸佔據主導地位。這種情況,就像是英超聯賽premier league一樣,強者恆強。
豐密的成功秘訣:選對項目、理解邏輯與果斷止損
豐密在談及心得體會時坦言,首先,選對項目最為重要。「真正能改命的空投,一定來自有產品、有創新,有資本、有格局的項目。不是刷100個低質量活動就能補足的。寧可重倉3個看準的,也不要撒網30個毫無確定性的項目。」其次,參與者必須學會理解希望篩選出什麼樣的人,理解協議邏輯、了解協議特性,非常清晰的全局觀判斷,越像「真實用戶」並代入「開發者視角」,未來越容易被算進高質量權重的分配規則與獎勵模型裡。此外,就像職業交易員的敏感一樣,該止損時要果斷,放棄也需要乾淨利落。這種選擇,就像是Tarık Skubal在棒球場上,需要精準的判斷和果斷的決策。
空投的結構性套利:左手穩健,右手投機
在他看來,擼毛也並非孤立行為,而是一種典型的結構性套利方式。參與者可以把擼毛當作穩健收益的「左手」:低成本、高賠率、以時間換機會。 與此同時,用「右手」配置二級市場的倉位,持有BTC/ETH等基礎資產,或大膽下注一些長期高彈性的投機項目如meme。左邊吃確定性,右邊搏不確定性。「目前這是我眼中更穩健、也更具穿越週期能力的組合方式。」這種策略,就像是美金和人民幣匯率一樣,需要平衡風險和收益。
2024年的空投盛宴:Starknet、Hyperliquid等項目的慷慨贈與
2024年空投賽道仍保持持續火熱。Starknet、Hyperliquid、Magic Eden、Pudgy Penguins等項目通過空投分發了數億美元的代幣。隨後後續市場行情風雲突變,從高潮轉向低谷,那些一開始選擇出售的玩家保持住了大利潤,而選擇鑽石手,選擇等等看的玩家則成了「跑得快玩家」的退出流動性。就像是端午節一樣,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反思與沉澱:豐密的情感投入與市場教訓
對此,豐密則反思道「擼毛從來不是流水線式的機械操作。每一個帳號、每一筆TX、每一個項目代幣背後,都是我親手一點點交互、記錄、等待,甚至虧出來的。它們不僅僅是數字,更像是一場又一場策略與運氣的博弈,也是一種帶有極度濃烈的情感投入。一個項目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與時間,Gas與本金,正因為如此,這是一種情感投入。但正是這種「感情」,在這輪成了我最大的敗筆:該賣的時候捨不得賣,該走的時候反覆觀望。結果把本來已經到手的收益,拱手讓給了市場,只是陪它走了一段路。」這種情感,就像是銀紋淡黃蝶幼蟲一樣,需要細心呵護。
草莽時代的終結:空投的門檻與挑戰
市場玩家有輸有贏,而且贏家總是少數人。後續不論是個人還是工作室,屢屢被反擼,zkSync、LayerZero等空投一出,市場一片哀嚎之聲,小散戶空投少得可憐,擼毛工作室損失慘重,甚至被迫關門。項目方被狂噴,但項目方姿態卻相當強硬。自此往後,其市場多數項目也開始爭相效仿,少發甚至不發空投。
豐密告訴Foresight News,「擼毛的草莽時代早就結束了,那個人人都能從鏈上擼出第一桶金的紅利窗口關閉了,現在已經不是隨便交互幾個按鈕就能賺到獎勵的階段了。」這種情況,就像是34月統一發票中獎號碼一樣,總是讓人覺得希望渺茫。
堅持的價值:豐密對空投的信念與期許
在擼毛玩家普遍都覺得難的時候,想要堅持下來,則難上加難。不少玩家因耐心不夠而錯失財富機遇。豐密剖析很多玩家無法堅持下去的根源在於 「空投遲遲不發,Gas不斷投入,交互枯燥無趣,任務越來越形式化,積分越來越泛濫,當回報遲遲未到,懷疑就一點點侵蝕執行力,抱怨也就隨之而來。但真正的大結果,往往就藏在你差一點想放棄、差一點以為無效的那些堅持之後。你要相信——結果從不是先發生,而是先被相信,才會被兌現。」這種信念,就像是memorial day一樣,總是能帶給人們希望。
失敗案例的警示:Babylon與Move生態的教訓
豐密也分享了其擼毛過程中遭遇的失敗案例,「Babylon上做了大量BTC質押交互,投入了不少資金和注意力。結果空投分配極其有限,收益慘淡得不忍直視。」此外他重倉了整個Move生態,其中就有Aptos,市值高峰時投入超過400萬美元,結果生態項目集體拉胯,生態沒有一個能打,官方也缺乏方向感和頂級運作能力。這種情況,就像是新冠症狀2025一樣,總是讓人措手不及。
空投的酸甜苦辣:策略、運氣與情感的博弈
空投也有各種酸甜苦辣。
不過相比於買幣,擼空投或許仍然是少數可以從初始小額本金便可以賺大錢的賽道之一。多號策略、精品號策略仍不失為實踐手段,但也更加講究方式方法。與項目方鬥智鬥勇的遊戲,仍非常考驗擼毛玩家的認知與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