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這就為你改寫擴寫,內容如下:
DeFi沉浮錄:數據背後的真實故事
撰文:@stacy_muur,CuratedCrypt0 成员
编译:律动小 Deep
DeFi 的世界,就像過山車,刺激是真刺激,但心臟不好的人可能真受不了。過去這一年多,DeFi 的流動性在哪條鏈上聚集,背後的故事比單純的數字更值得玩味。
從暴漲到急跌:DeFi 的心跳
2024年初DeFi看似一片大好,但好景不長,到了2025年1月,DEX的交易量衝到38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你以為要起飛了?結果兩個月內,啪,直接跌了35%。這讓我開始懷疑,這是不是莊家在拉高出貨?

DEX的寡頭時代:誰在掌握話語權?
現在DEX市場基本上就是那幾個頭部玩家在玩。前10大DEX佔據了將近八成的交易量,其中Uniswap和PancakeSwap這兩家就佔了四成。這說明什麼?說明DeFi這玩意兒,馬太效應也很嚴重。先發優勢、多鏈佈局、流動性深度,這些都是護城河,後面的小弟想超車,難!
Uniswap Labs 還搞了個 Unichain,聽起來挺唬人,說是為了提供快速、低成本的交易。但說白了,還不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

Solana 的逆襲:靠 Meme 幣上位?
Solana 算是這段時間裡的一匹黑馬。前10大DEX裡,Solana 原生的佔了5個。Orca和Meteora這兩個加起來,就佔了全球DEX活動量的15%。
Solana 崛起的原因是什麼?低手續費、快速的出塊時間,還有就是Meme幣文化的推波助瀾。Pump.fun 能衝進前10,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但說實話,靠Meme幣火起來的東西,能走多遠?我持保留態度。

新秀冒頭:Fluid 和 Aerodrome
Fluid號稱是以太坊上最具資本效率的DEX,在Arbitrum上的推出使其交易量迅速增長。Aerodrome則是Base鏈上的明星,Base鏈流動性的增長也反映了它在Base鏈上的發展。
Hyperliquid 在現貨交易上表現一般,但在永續合約市場卻佔據了主導地位,市場份額超過60%。

鏈的興衰:誰能笑到最後?
過去一年多,很多鏈都火過,但能真正留住用戶的,卻沒幾個。Solana 漲得最猛,但後來也跌了不少。以太坊雖然一度被超越,但又慢慢漲了回來。Base 算是比較穩定的,一直在慢慢爬升。
Blast 就是個反面教材,火得快,涼得也快。這說明什麼?說明DeFi這玩意兒,光靠炒作是不行的,最終還是要看基本面。

CEX 還是王道?
雖然DEX在2025年初爆發了一波,但中心化交易所(CEX)仍然是現貨市場的主導者。即使在DEX最火的時候,CEX還是佔據了將近八成的交易量。這說明什麼?說明對於大多數交易者來說,CEX仍然是首選。
永續合約:Hyperliquid 的崛起
永續合約市場的格局也發生了變化。Hyperliquid 異軍突起,取代了 dYdX 的霸主地位。這說明什麼?說明DeFi這個市場,變化太快了。
dYdX 的衰落,也給了我們一個警示:不創新,就等著被淘汰。

永續合約鏈:執行層的洗牌
永續合約基礎設施的最大變化,不是用戶喜歡哪個協議,而是他們信任哪個鏈。Hyperliquid 的定制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取代了 L1 和 L2,成為了永續合約的默認執行環境。
Blast 再次成為警示案例,這也印證了炒作難以持久。

DeFi 的未來,不在於鏈的數量,而在於能否將敘事轉化為用戶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