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豪赌:警惕资本退潮,谁在收割散户?

创新药板块的虚火与真金:一场政策驱动的豪赌?

资本市场的亢奋与理性缺位

最近创新药板块的涨势,说白了,就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沪指、恒生科技涨了那么一点,创新药板块就敢翻着跟头往上窜,这正常吗? 资本市场这玩意儿,最怕的就是盲目跟风。一听到“创新药”三个字,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往里冲,好像明天就能躺着数钱了。冷静点好不好?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成功率更是低得可怜。现在这些药企,有多少是真正在搞创新,又有多少是借着政策的东风,圈钱炒概念?

冯柳的减持:价值投资者的警示?

别跟我说什么知名私募基金经理冯柳重仓加持。人家冯柳是真金白银投进去的,但人家也减持了啊!减持说明什么?说明人家觉得这玩意儿涨得太离谱了,风险太大了,要落袋为安了。你以为人家是傻子,白白把钱送给你?价值投资者都开始撤了,散户还在往里冲,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典型的韭菜行为!

专家鼓吹与散户狂欢:谁在收割韭菜?

再说说那些所谓的专家,什么“下一个迎来DeepSeek时刻”,什么“2005年的房地产”,这种话听听就得了。他们是真懂医药,还是只想让你买他们的课? 创新药企的盈利模式还没搞清楚,就开始吹嘘什么“集体扭亏为盈”,这不是扯淡吗?散户们,擦亮眼睛吧,别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医药行业水太深,不是谁都能趟的。盲目跟风,只会成为资本的炮灰!

业绩增长的真相:创新还是营销?

恒瑞医药的“创新药”神话:水分几何?

恒瑞医药营收利润双增长,看似风光无限,但细究之下,猫腻不少。创新药销售额占比过半,听起来很厉害,但有多少是真正具有突破性的创新药?又有多少是靠着销售团队的“努力”堆上去的?别忘了,医药代表的灰色地带,那可是公开的秘密。而且,利润大增还靠着对外许可收入,说白了,就是把还没影儿的药卖给国外公司,提前套现。这算什么创新?这算盘打得可真精!

荣昌生物的营收增长:医保买单的繁荣?

荣昌生物营收暴增,毛利率提升,亏损收窄,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但仔细想想,它的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能卖得这么好,靠的是什么?很大程度上,是医保目录的“功劳”。医保基金的钱,说白了,就是老百姓的钱。用老百姓的钱,给药企买单,这种繁荣,是不是有点讽刺?一旦医保政策有变,或者竞争对手推出更便宜的替代品,荣昌生物还能笑得出来吗?

警惕“创新药企”的财务障眼法

别被这些创新药企的财务报表给迷惑了。他们擅长玩数字游戏,把研发费用资本化,把销售费用藏起来,把利润提前释放。表面上看起来业绩亮眼,实际上可能已经债台高筑。投资者一定要保持警惕,透过现象看本质,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财务障眼法给忽悠了。记住,没有真金白银的盈利,一切都是空谈!

政策加持下的暗流涌动:谁是真正的受益者?

北京深圳的“利好”政策:地方保护主义的新变种?

北京深圳出台支持创新药械的政策,看似是鼓励创新,实则暗藏玄机。什么“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直接纳入目录”,什么“鼓励商业保险纳入创新药”,说白了,就是用行政手段强推本地药企的产品。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只会扭曲市场竞争,让真正有实力的药企难以脱颖而出。而且,这种政策的可持续性有多高?一旦换了领导,或者政策风向转变,这些“利好”还能保得住吗?

创新药出海:IP交易还是空头支票?

别被“创新药出海”这个概念给忽悠了。现在很多药企的出海,都是搞BD合作,也就是卖IP。这种模式,本质上就是知识产权交易,根本不涉及药品本身的生产和销售。这算什么出海?这充其量就是把中国的研发成果卖给外国公司,换点快钱而已。真正能把创新药卖到国外,赚外国人的钱的药企,又有几个?

资本狂欢背后的风险:泡沫破裂的预警?

创新药板块的火爆,是政策、资本、专家共同吹起来的泡沫。这个泡沫吹得越大,破裂的风险就越高。一旦市场回归理性,投资者发现这些“创新药企”的真面目,股价必然会一泻千里。到时候,受伤的还是那些盲目跟风的散户。所以,在资本狂欢的盛宴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才是最重要的。别做接盘侠,别成为泡沫破裂的牺牲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