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红也疯狂!揭秘湖北老年大学AI课爆火现象

夕阳红也追AI?湖北老家见闻:老年大学的“AI课”热潮

前阵子难得回了趟湖北老家,记忆中那个节奏缓慢的小城,似乎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那天下午,正准备和老妈唠嗑,她却风风火火地往外冲,撂下一句:“老年大学的AI课要迟到了!” 我当时就愣住了,印象中老年大学不就是唱歌跳舞、练练书法的地方吗?什么时候也开始搞AI了?还是在我这看似与科技前沿毫不沾边的三线老家。

我妈倒是个手机玩得挺溜的退休人士,各种APP比我都熟,她接触AI我倒不意外。可一想到她的那些“大学同学”,一个个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我就觉得这画面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了。

当“老年人”遇上“AI”:不只是韭菜与诈骗

说实话,一看到“老年人”和“AI”这两个关键词放一起,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各种媒体曝光的骗局:什么AI短视频课程忽悠老人,收割智商税;或者担心老人被AI生成的内容给诈骗。 抖音上铺天盖地的“AI一键换装”,我怕老妈一个不小心就被骗去刷脸认证了。

但仔细想想,这些都带着有色眼镜。难道老年人对AI就只有被“割韭菜”和“被诈骗”的份儿吗?他们难道就没有一些更真实、更积极的使用需求?抱着这样的疑问,我决定好好观察一下这个“老年AI课”到底是怎么回事。

银发族的朋友圈秘籍?全国老年大学的AI课程井喷

抱着好奇,我简单地在网上搜了下“老年大学 AI 课”,结果发现,这玩意儿可不是个例,简直就是遍地开花! 春季学期刚开学,全国各地冒出了无数老年大学的AI课程。

而且,这些课程还“一位难求”,简直比春运抢票还难!有些公益讲座,人多到连过道都摆满了凳子;有些热门课程,直接临时加开班次。更让我惊讶的是,宣布开设AI课程的学校,不仅仅是那些省会城市的老年大学,很多县级市、甚至更小的县城,也都在积极拥抱AI。

不只是省会限定:AI学习风潮的“下沉”之路

就拿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望谟县来说,这地方常住人口才23万,他们老年大学居然都推出了“AI与摄影公益课”,教老年人用AI修图啥的。你说这AI是不是已经“下沉”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与时俱进”,简直就是一场“科技平权”运动,要把所有人都拉上AI这辆快车。

我妈参加的也是个公益讲座,听说是面向老年大学里的“宣传干部”开设的,主要教大家怎么用“豆包”(字节跳动旗下的AI聊天机器人)写文章。 老师会在课堂上演示豆包的“深度思考”和“帮我写作”功能,还会讲解prompt(提示词)的写法,也就是告诉AI“你想让它干什么”。

从体检报告到短视频文案:老年人对AI的“内容创作”需求

不过说实话,我妈早就知道怎么用豆包写文案了,她平时就爱玩抖音,经常用抖音的模板做视频,自从刷到同是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APP,就开始用它来创作视频文案了。 这次在老年大学的课堂上,她倒是学到了一个新功能——用豆包解读体检报告! 老师在讲解完AI生成内容之后,还教大家怎么用豆包的“健康咨询”功能,比如拍照或者上传体检报告,让豆包帮忙解读。我当时就有点担心,这玩意儿靠谱吗?体检报告这种东西,还是得让医生看才行啊!

我后来又搜了十几家老年大学的AI课程介绍,发现大部分课程都是围绕AI创作内容展开的。 像是四川老年大学,直接开设了一学期16节的“AI后期制作”课程,教学生在手机上下载“即梦AI”(抖音旗下产品)、“可灵AI”(快手旗下产品)之类的APP,然后通过对着手机“念咒语”(也就是对着手机说出提示语),让AI完成图片和视频的创作。 简直就是把AI当成了一个“阿拉丁神灯”,只要念对了咒语,就能变出你想要的一切。

广州老年大学更猛,直接推出了“DeepSeek与AI作图”系列课程,而且对学员的要求还挺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脑基础,还要会用电脑版的“剪映”(抖音旗下的视频编辑软件)。 课程内容不仅包括DeepSeek的基本功能和使用场景,比如搜索、问答、翻译等等,还涉及AI绘画和视频制作。 因为课程太火爆,学校还临时决定增开新班。学员们的反馈也特别好,简直就是一片赞歌。

在各地老年大学的访谈里,有学员用DeepSeek作诗,引来全班同学一起朗诵;还有的学员用AI生成了自己儿时记忆中家乡的样子,简直就是一波“回忆杀”;更有不少学员在课后采访里表示,学会用AI软件生成视频文案,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感觉自己也能当个“网红”了。

生活小助手:AI在健康、出行等场景中的实用价值

当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除了“创作”,生活和健康相关的AI应用场景也很重要。 比如,他们学会了用手机拍照识别药品说明书,毕竟说明书上的字实在太小了,看着费劲;还有的中老年人学会了问AI菜谱、天气、旅游攻略、穿搭建议等等。 感觉AI就像一个“万事通”,什么都能问,什么都知道。

西安老年大学的一名学员就表示:“以后很多购物、出行、娱乐方面的事情,都不用麻烦子女了,自己请教DeepSeek就能解决。” 这话说得,好像AI真的能取代子女一样。虽说能减轻子女负担是好事,但总觉得少了点人情味。

防诈骗新技能:AI知识普及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了解AI生成内容的强大能力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被类似的虚假内容诈骗。 这点我觉得非常有必要! 现在AI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什么AI换脸、AI合成声音,简直让人防不胜防。老年人如果对AI一无所知,很容易上当受骗。

在深圳南山区社会福利中心的AI课堂上,就专门增设了“AI防诈实训”模块,工作人员通过模拟“AI语音冒充熟人”、“AI换脸视频”等典型骗局,教老人识别技术陷阱,提高防范意识。 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不仅仅是教老年人怎么用AI,更重要的是教他们怎么保护自己,免受AI的侵害。

跨越数字鸿沟:老年人学习AI的第一道坎

年轻人可能觉得,向AI提问、给AI指令有什么难的?DeepSeek 甚至不需要用户掌握复杂的prompt,就能生成不错的结果。这有什么好学的?

但他们可能没想过,阻碍中老年人使用AI的“卡点”,很可能就卡在第一步——如何下载APP。 下载APP,这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对于那些接触智能手机较晚的老年人来说,简直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年轻人习以为常,老年人寸步难行:APP下载背后的挑战

小红书上有位年轻老师分享了自己在老年大学讲AI课的经历,有的学员不会在应用商店里搜索APP,还有的学员不会给手机连接网络。 看到这里我真的有点心酸,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如此困难。

还有年轻人旁听了一节老年大学的线上AI课,发现提问环节,学员问得最多的竟然是:

什么叫“保存本地”?

“签到”按钮在哪里?

这个页面怎么关?

这些对年轻人来说再自然不过的交互操作,对老年人而言却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 在很多老年大学的课程照片里,都能看到学员们戴着老花镜,在本子上认真地记笔记。 这种学习精神,真的让人肃然起敬。

精细化教学:老年大学的耐心与关怀

在我妈参加的公开课上,老师会把手机屏幕同步投到大屏幕上,再配上每一步的大字讲解,一步一步地教大家跨过第一关——把APP下载到自己的手机里。 这种手把手教学,真的很暖心。

我在沛县(江苏省徐州市下辖县)老年大学的报名须知里,看到了详细列出的每一步报名流程:

学员打开手机,点击微信“通讯录”——点击“公众号”——搜索“沛县老年大学”——点击“关注”——点击“在线报名”——点击“登录”(新学员要先注册,注册时需上传一张近期正面免冠清晰照片(可自拍),审核同意后再登录)——阅读《沛县老年大学学员安全健康承诺书》并实名签字——点击“在线报名”——点击“新增课程”,然后按提示操作,报名、缴费。

我这才恍然大悟,对于老年人来说,智能手机的每一步操作都需要引导,我们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可能就是眼花缭乱的界面和毫无规律的跳转。 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要理解他们的难处,给他们足够的耐心和关怀。

淄博老年大学的AI课程就提到,为了降低学习门槛,本课程采用“语音+图示+实物”的三重引导模式,每个操作步骤都配上了放大版的图文指引和一对一辅导。 这种细致入微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在这个课程中,还提到了“AI语音诈骗的模拟演练”环节,以及“DeepSeek生成孙辈睡前故事”、“小程序修复多年前的结婚照”等相当实用的功能——看起来授课过程相当细致,老年学员也真的能够学以致用。 这才是真正的“适老化”设计,不仅仅是让老年人“能用”,更要让他们“用得好”、“用得安全”。

AI课程乱象:警惕“新时代保健品”式的收割

AI爆火之后,普通人使用AI的门槛确实降低了。 只要会说话,就能让AI帮你写文章、做图,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

但是,网上也出现了一些关于“老年人AI课=新时代保健品”的说法。 有些机构盯准了这群想要跟上年轻人脚步的老年人,推出价格高达2680元、实际只有4节的AI课程,而授课内容和老年大学里教的并无区别,无非是如何下载、如何注册、如何开启对话之类。 简直就是换了个包装的“智商税”。

平台出手:整治“教人变现”的虚假宣传

真正“割韭菜”的地方在于,这些课程声称可以让老年人“用AI做短视频变现”,并配以一些夸张的赚钱案例, 仿佛只要学会了AI,就能一夜暴富,实现财务自由。

然而,这些机构变现的方式就是“教人变现”,并没有多少老年人真的因为学会AI就发家致富,只有他们的年轻子女会在社交媒体上控诉亲人被骗的事实。 这套路,跟当年那些忽悠老年人买保健品的骗子,简直如出一辙。

幸好,平台也出手对此类割老年人韭菜的AI课程进行了管控。 当我再次搜索那些被高频提及的课程账号时,发现有一些账号的动态已经被清空了。 这也算是一种进步,至少能让更多老年人免受欺骗。

成就感与虚荣心:老年人使用AI的动机

相比之下,老年大学一整个学期的学费在100~300元不等,还是线下小班教学,学员可以获得精准引导,并真正在实际操作中使用,算得上高性价比。 我觉得老年大学的AI课程,更像是一种公益性质的科普,让老年人了解AI、接触AI,而不是为了让他们“一夜暴富”。

学员们将自己用AI制作的视频、图片、文案等分享在社交媒体上,大概率不会获得经济上的收益,但获得同学和亲友的几句夸赞,对他们而言也是挺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老年人也需要被认可、被肯定,他们也渴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所抛弃。

当然,也有一些老年人是出于虚荣心,想在朋友圈里炫耀一下自己会用AI了,显得自己很“潮”。 这也没什么不好,只要不被骗,满足一下虚荣心也无伤大雅。

潜藏的风险:AI幻觉与老年人的认知误区

我妈在正规老年大学学习AI,没有被昂贵的网络AI课割韭菜,作为子女,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答案并非如此。 当网络世界激烈讨论AI幻觉问题时,老年人因为不知道AI幻觉的存在,很可能已经真正把AI助手当成一个值得信任的全能助理了。 这才是最让我担心的地方。

师资力量的隐忧:AI知识普及的专业性缺失

大部分在老年大学里讲AI的老师,本身并不具有AI相关的专业背景,有的只是对于AI工具的使用经验和面向老年人的教学经验。 他们很可能也不完全理解这些AI大模型的原理机制,以及应该给老年人讲解哪些注意事项。

我妈告诉我,她学到豆包可以解读体检报告时,我问她:“老师有没有提到过不能完全相信AI输出的内容,还是需要经过自己的判断?” 我妈摇了摇头。 这让我更加担忧。

基于对AIGC原理的了解,我和妈妈大致讲了讲当前AI生成内容是基于概率的,容易出现“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还有些时候会瞎编内容,因此不能全信。 但这样的警示,不知有多少老年大学的课程中会提及。

双刃剑:AI强大功能背后的潜在危害

如果只讲解AI强大的生成功能,却不提及可能产生的幻觉,对于老年人来说,AI的强大就将成为一把双刃剑。 他们可能会盲目相信AI给出的建议,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

尤其是与自身健康相关的信息,更是如此。 如果老年人因为相信AI给出的“诊断”,而延误了治疗,那后果不堪设想。

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强调AI风险的重要性

无论是子女的家庭教学,还是各地老年大学的公开教学,都需要反复向老人强调,身体问题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不能让老年人迷信AI给出的一切答案。 这不仅仅是老年大学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子女的责任。

说到底,AI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也可以享受到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 但在AI时代,老年人也会面临跟年轻人一样,甚至更复杂的技术衍生问题。 我们不能只顾着让他们“用起来”,更要教他们“用得明白”、“用得安全”。

老年人拥抱AI,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也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帮助他们安全、理性地融入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AI时代。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