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光盯着DeepSeek和人形机器人,地方政府扶持民企,真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最近,DeepSeek大模型火了,春晚上的人形机器人也赚足了眼球,《哪吒2》更是让国产动画扬眉吐气。这些创新成果都出自民营企业,不得不承认,民营经济确实有活力。国家也一直在喊着支持民营经济,这当然是好事。但具体到地方政府,像青海海东这样的地方,他们提出的“靠前一步,多想一层”,真能帮到民企吗?
“全省最好,西部一流”的营商环境,真能端上台面?
海东市提出要打造“全省最好、西部一流”的营商环境,口号喊得响亮。又是放宽市场准入,又是金融支持,又是知识产权保护,听起来面面俱到。但仔细想想,西部地区的营商环境普遍存在短板,海东要做到“一流”,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知道,营商环境不是光靠几个政策文件就能改善的,它涉及到政府的办事效率、市场的公平竞争、法律的健全程度等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贷款余额231.9亿,真的缓解了融资难?
海东市说,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231.9亿元,缓解了融资难。这个数据看起来不错,但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分析。这231.9亿元的贷款,有多少流向了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是多少?审批流程是否便捷?如果大部分贷款都给了大型民企,或者贷款利率过高,审批流程繁琐,那对于真正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中小微企业来说,意义并不大。而且,仅仅依靠银行贷款,并不能完全解决民企的融资难题。政府还应该鼓励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比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等。
“民营企业是自己人”,能落到实处吗?
海东市领导说,要把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话听起来很温暖,但关键是要落到实处。有些地方政府,嘴上说着支持民企,但实际操作中,各种审批卡脖子,各种收费变相增加企业负担。更有甚者,个别官员利用职权,向民企索取好处,严重破坏了营商环境。要真正把民企当作自己人,政府就必须转变观念,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真心实意地为企业排忧解难。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防止权力寻租,确保政府的政策能够真正惠及民企。
优化营商环境,仅仅是“数据多跑路”就够了吗?
海东市提到要打破数据壁垒,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腿。这当然是好事,但优化营商环境,不能仅仅停留在“数据化”层面。更重要的是,要简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规则。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数据化”的政绩,搞一些花里胡哨的系统,但实际操作中,企业却发现各种问题,反而增加了办事的难度。优化营商环境,要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总而言之,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政府的支持,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和政策层面,更要落到实处,解决民企的实际问题。像海东市这样的地方政府,在扶持民企方面,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我们期待他们能够真正转变观念,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