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模型赋能制造业:从政策驱动到产业落地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工业制造业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国家政策层面,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明确提出要开发“人工智能+”研发设计软件,推动创成式设计、实时仿真等创新应用,加速新产品研发。这为工业大模型在制造业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海外厂商已抢先布局,西门子、Autodesk、Synopsys等工业软件巨头纷纷推出基于大模型的Copilot类应用,提升工业软件用户的效率。这些应用涵盖外观设计、工业代码生成、知识管理与问答助手等多个细分场景,展现了工业大模型的巨大潜力。浙商证券预测,到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应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41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国内企业也在积极跟进,并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例如,三联虹普正逐步将工业AI集成应用解决方案的系统架构转向工业大模型与专用小模型协同的模式,并基于《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进行适配和优化。这体现了国内企业在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利用大模型技术提升效率的积极尝试。

鼎捷数智则凭借其在研发设计、数字化管理、生产控制及AIoT四大领域的全面布局,持续推进鼎捷雅典娜平台的研发升级,并积极拓展数智驱动的AI新应用。这表明国内企业在构建完整的工业软件生态系统方面正取得显著进展。

未来,工业大模型将进一步赋能工业APP的快速构建。这些工业APP将针对特定的工业场景和任务进行优化和定制,从而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工业生产和管理。同时,工业大模型的应用也将促进工业软件领域的创新,催生更多新的应用和商业模式。然而,大模型的应用也面临着数据安全、模型可靠性等挑战,需要企业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工业大模型在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