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安集团多位高管离职,引发业界关注。这其中既有个人原因,例如邓斌因家庭原因辞去平安集团首席投资执行官职务,也有职业发展规划的考量,例如李源祥出任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系”高管的流向,尤其是向友邦保险的集中转移,更值得深入探讨。这与友邦保险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战略密切相关。友邦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积极拓展中国市场,而平安集团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优秀人才,无疑是友邦快速发展的宝贵资源。因此,友邦频频向平安集团抛出“橄榄枝”,吸引众多高管加盟,例如李源祥、余宏、蔡新发以及谷刚等。这些高管的加入,为友邦保险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拓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得友邦在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除了友邦,其他公司也积极吸纳平安系人才。例如,任汇川加入腾讯后又加盟三星财险,周克俊加入微保并担任要职。这反映出平安集团培养的人才具备极高的市场竞争力,深受其他企业青睐。
那么,平安集团对于人才流失是如何应对的呢?文章指出,平安集团注重培养复合型高级潜力干部,提拔年轻化、本土化的管理人才。董事长马明哲重新出任平安集团战略发展中心主任,也反映出集团对战略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视。平安人寿近期的人事变动,例如蔡霆的快速升迁,也体现了平安集团对年轻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此外,平安集团积极从外部引进人才,例如李斗出任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唐啸出任金融壹账通总经理,为公司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总而言之,平安系高管的频繁跳槽,既反映了中国保险行业人才流动活跃的现状,也折射出平安集团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战略调整。平安集团持续培养年富力强的管理层队伍,同时积极应对人才流失,保持了公司持续发展的活力。而其他公司积极引进平安系人才,也显示了这些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对人才的重视。这种人才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保险行业的整体发展,也为行业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