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基金:主動量化投資策略,複雜市場下的優選方案

最近啊,股市的行情就像脫韁的野馬,一路狂奔,看得人心癢癢的。尤其是那個上證指數,簡直像開了外掛一樣,不斷刷新紀錄。朋友圈裡、Line群組裡,大家聊的不是股票就是基金,好像不聊這些就跟時代脫節了一樣。

但各位看官,這股市「牛市」可不是穩賺不賠的保證啊!對於咱們這些普通投資者來說,搞不好比那種震盪劇烈的「猴市」更容易虧錢。想想看,那些所謂的「專家」整天喊多,結果呢?還不是一堆人被套在高高的山頂上,欲哭無淚?

你說有沒有一種產品,既能搭上市場的順風車,又能比較容易地獲得超額收益?而且,最好風格清晰、不隨便變來變去?

嘿,答案是:還真有!

這幾年,有一種叫做「主動量化基金」的玩意兒,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它既不像傳統的主動型基金那樣,完全靠基金經理的「神來一筆」,也不像被動型基金那樣,傻傻地「完全複製」指數。而是把「被動投資」和「主動管理」的優點融合在一起,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意思?

當「人腦」遇上「電腦」:量化投資的進化

說到量化投資,這可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早在幾十年前,華爾街的那些數學家、物理學家就開始把數學模型應用到股市裡了。但那時候,電腦還沒那麼普及,數據也沒那麼豐富,所以量化投資只能算是小打小鬧。

但現在不一樣了,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高科技都冒出來了,量化投資也跟著水漲船高。現在的量化基金,不再是簡單地靠幾個公式來選股,而是通過複雜的算法,分析海量的數據,試圖找出市場的規律,從而獲得超額收益。

更重要的是,量化投資還能克服人性的弱點。你知道的,人在股市裡,很容易被情緒左右,追漲殺跌是常有的事。但量化投資不一樣,它完全按照模型來操作,不受情緒干擾,該買就買,該賣就賣,簡直就像一個冷冰冰的機器人。

量化投資的雙刃劍:優勢與挑戰並存

當然啦,量化投資也不是萬能的。它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快速處理大量數據,並且嚴格執行投資紀律。與依靠基金經理主觀判斷的權益基金不同,主動量化基金以數學模型和海量數據為基礎。它不會因為市場情緒而衝動交易,也不會因為貪婪和恐懼而做出錯誤決策,確保投資紀律的嚴格執行。

但量化模型畢竟是人設計的,如果模型本身有問題,或者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模型就可能失效。而且,量化投資過於依賴數據,如果數據質量不高,或者數據被污染,也會影響投資效果。

更何況,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量化策略,這就使得市場上的「噪音」越來越多,量化模型也越來越難以找到真正有效的信號。所以說,量化投資並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優化。

廣發基金的量化布局:三駕馬車並驅

在國內的基金公司裡,廣發基金算是比較早開始布局量化投資的。早在2011年,他們就開始探索量化業務,積累了14年的量化策略研究經驗,並且在近年對「主觀+量化」的投資模式展開探索。如今,在這家公募大廠,有三支團隊採用量化策略管理組合,分別是傳統量化多因子流派的量化投資部、由楊冬帶領的主動量化團隊以及由林英睿領銜的穩健策略部。

主觀與量化的融合:尋找超額收益的密碼

廣發基金的量化團隊,之所以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團隊成員多元化的背景及高效協作。他們在主觀研究和量化投資方面找到了融合點:主觀研究將主要精力用於識別和尋找大的產業鏈機會;量化成員則負責將主動發現的可靠經驗轉化為可量化、可提取的因子,以此將團隊的「能力圈」外延,為投資者爭取更穩健的長期超額收益。

三梁共築:打造量化投資的穩固基石

量化投資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搞起來的,它是一套龐大而複雜的策略體系。人才是關鍵,策略的深度結合更是核心,背後需要一支高效協作的團隊來支撐體系的穩定運轉。廣發基金的量化業務並非依賴於某個單一的團隊或策略,而是構建了「多資產、多策略、多團隊」的體系。三支量化團隊如同支撐架構的三根核心「橫梁」,各有側重又緊密銜接,在策略研發、產品管理與風險控制中相互補位,共同承載量化業務的發展重任。具體分工與特色如下:

量化投資部門:純粹量化的堅守者

首先是成立最早的量化投資部,由趙杰領銜,匯聚數學、計算機、金融工程等專業背景的投研人員,核心成員包括趙杰、易嶶、胡驍、李育鑌4位基金經理及1位研究員,是「三梁」中聚焦純量化策略的核心支柱。量化投資部以「量化多策略投資體系」為核心理念,通過持續挖掘多因子與機器學習策略獲取穩定超額回報。目前因子庫中涵蓋約600個有效因子,基本面與交易面因子各佔50%,為策略研發提供堅實數據支撐。通過模型定量制定投資決策、算法執行交易,最大程度減少主觀影響與人工干預,確保策略落地的精準性與一致性。

主動量化團隊:人機協作的領航者

接下來是主動量化團隊。該團隊由從業近二十年的老將、廣發基金總經理助理楊冬率領,團隊包含1位基金經理、3位研究員,是「三梁」中銜接主觀與量化的關鍵紐帶,核心理念是「量化賦能主動投資」。主動量化團隊採用人機協作模式,形成獨特的協作閉環:楊冬負責自上而下宏觀研判、確定配置方向,量化成員提煉A股長期有效因子構建量化子策略,在不同風格與行業中捕捉個股Alpha。

穩健策略部:風險控制與價值挖掘的守護者

第三支隊伍是穩健策略部,由深度價值派基金經理林英睿領銜,團隊共7名成員(4位基金經理、3位投資經理及3位研究員),是「三梁」中側重風險控制與價值挖掘的穩健支柱,核心特色是「主動基本面研究+科學量化框架」的深度融合。團隊以系統化投資為核心,構建覆蓋大類資產、風格與行業的配置框架:針對每類資產,從長短期勝率與賠率角度切入,鎖定影響價格的核心變量,基於數據形成投資決策;同時用量化手段拓寬主觀研究能力圈,在海量的上市公司中尋找被市場忽略的價值股,既堅守價值投資理念,又能捕捉傳統方式難以發現的分散超額收益。

量化工具箱:精細化增強,應對複雜市場

在今年結構分化、熱點越來越細化的市場中,投資者對於細分的風格或者行業增強的配置需求增加。順應這種細分的配置需求,廣發基金從市值、風格、行業等維度出發,推出一系列主動量化產品,滿足不同偏好投資者差異化的配置需求。

風格增強:精準捕捉市場脈動

小微盤是量化基金的天然主戰場。廣發基金的風格增強產品系列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小盤增強。李育鑌、易嶶管理的廣發量化多因子(005225)對標國證2000指數,從小盤股中捕捉超額收益,近一年回報達99.98%,最大回撤僅12.82%,體現出良好的風險收益比。此外,李育鑌管理的廣發智選啟航(023761),採用中小盤增強策略,自2023年5月18日成立以來,也取得了超越業績比較基準的表現。

重點關注小盤機會的還有廣發百發大數據策略成長(001734),該基金由葉帥管理,其核心投資框架融合了主觀和量化所長,精選那些關注度低、估值合理、公司治理良好且有成長預期的潛力股。

其二是成長風格增強。廣發東財大數據精選(002802)專注於成長Smart Beta增強策略,結合互聯網大數據挖掘,全方位捕捉成長阿爾法。

其三是價值/紅利風格增強。對於偏愛低波動、高分紅資產的投資者來說,廣發穩健策略(006780)、廣發高股息優享(008704)值得關注,二者均可同時投資於A股和港股。

其中,楊冬管理的廣發穩健策略(006780)是「主觀多頭+主動量化」,主觀層面,重點捕捉港股的高股息資產;量化層面,則在A股挖掘紅利機會。最近3年,這隻基金的回報達到35.97%,相較基準的超額超13個百分點,區間最大回撤僅8.65%。

胡驍管理的廣發高股息優享(008704)則以高分紅、低估值、盈利質量較好的股票為核心策略,兼顧未來盈利能力能夠有效提升、分紅計劃可能實現的股票為衛星策略。其超額一方面源於對銀行的超配和對煤炭、鋼鐵的低配,另一方面源於對港股配置的重視。

曾質樸、葉帥管理的廣發估值優勢(006136)強調捕捉低估值修復機會,今年以來收益已超25%。從上半年的持倉看,該產品在金融、家用電器、傳媒、有色金屬、醫藥生物等行業均有所涉獵,前十大重倉股合計佔比為19.09%,持倉較為分散。

廣發基金:主動量化投資策略,複雜市場下的優選方案

行業增強:掘金細分領域

對於偏好行業主題增強的投資者,廣發基金也在今年新佈局了「智選」系列,包括廣發製造智選(023524)、廣發科技智選(023647)以及廣發資源智選(023834)三隻基金,均採用「主觀+主動量化+AI增強」的策略。

所謂「智選」,就是在Beta的基礎上進行Smart優化,比如通過不同的策略因子篩選個股,或對成份股權重進行優化配置,以謀求超額回報。

此外,由林英睿、陳宇蘅管理的廣發消費品精選(270041),是以基本面量化的方式捕捉消費行業的超額收益,主要對標申萬消費品指數。

廣發基金:主動量化投資策略,複雜市場下的優選方案

通過分析這些主動量化產品可以發現,廣發基金的主動量化產品體系涵蓋了大小盤、成長、價值、紅利、行業主題等多種風格。一方面,這種多元化的策略體系,能更有效地適應A股市場的風格輪動,為不同配置偏好的投資者提供適配選項。另一方面,量化風格產品,與基金經理主觀的風格增強還是有所不同,其持倉會更加分散。

主動量化基金:複雜市場下的優選方案

近些年,主動量化基金在市場持續大放異彩,這些產品的亮眼表現,既有量化策略與市場環境的契合,也離不開基金管理人及其投研團隊在量化策略方面的迭代與優化。

就如廣發基金量化投資部,以經典的多因子模型起步,加入量化基本面模型和機器學習模型,基於大量數理統計之上捕捉更有科學性的底層邏輯;近幾年探索基本面量化的楊冬團隊和林英睿帶領的穩健策略部,他們將量化作為主觀投資的重要補充,在主動管理大平台構建了「可解釋、可複製、可積累」的多策略投資體系,以系統化投資為持有人提供更穩健的超額收益。

實戰結果表明,做得好的主動量化基金,其背後絕非簡單的技術堆砌,而是能夠將基金經理對市場的深刻洞察與機器的精準計算緊密結合。由此,主動量化基金也通過投資模式的持續進化,從曾經的「小眾選擇」,逐漸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應對複雜市場的「優選方案」。

量化策略的演進:從簡單疊加到深度融合

早期的量化基金,往往只是簡單地把幾種不同的策略疊加在一起,比如把價值投資、成長投資、技術分析等等,都放到一個籃子裡。但這種做法,往往效果並不理想,因為不同的策略之間,可能會互相衝突,甚至互相抵消。

現在的量化基金,更加注重策略之間的融合。比如,把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結合起來,或者把機器學習和傳統的統計模型結合起來。通過這種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捕捉市場的複雜規律,從而獲得更穩定的超額收益。

主動量化基金的未來:升級配置,應對市場變局

我們相信,未來的主動量化投資,將不再是資產管理領域的補充選項,而是適配市場複雜趨勢的升級配置。它就像一艘配備了「人類智慧導航+機器精準操控」的巨輪,既能敏銳感知市場海域的風向變化,又能憑藉精密系統規避暗礁險灘,在複雜多變的投資環境中,為投資者努力開闢出一條更穩健、更具確定性的長期航道。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