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藥業豪賭:業績雪崩下的轉型困境與關聯交易疑雲

新天藥業豪賭:業績雪崩下的轉型困境與關聯交易疑雲

搖搖欲墜的新天藥業:豪賭還是飲鴆止渴?

新天藥業,這家紮根貴州的中成藥企業,最近又搞出新動作了。不是那種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新,而是老套的關聯交易。一紙公告,宣布要用四千萬元增持實控人董大倫旗下的另一家公司——匯倫醫藥的股權。這讓人不禁要問,這是在拯救公司,還是在加速沉淪?

董大倫的左手與右手:一場精心策劃的股權遊戲?

說起董大倫,這位年過六旬的企業家,身份可謂是錯綜複雜。他是新天藥業的創始人兼董事長,同時也是匯倫醫藥的大股東和董事長。這就意味著,他既是遊戲的參與者,又是遊戲的制定者。這次增持,說白了,就是他左手倒右手,把新天藥業的錢,轉到匯倫醫藥的口袋裡。當然,這一切都披著“戰略投資”的外衣,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其中貓膩不少。

董大倫直接持有匯倫醫藥27.4733%的股權,加上通過新天藥業間接持有的14.5971%,總控制權超過了40%。這種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讓董大倫在兩家公司都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這也意味著,他可以隨心所欲地調動資源,而其他股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種情況下,新天藥業的投資決策,到底代表了誰的利益?是全體股東,還是董大倫個人?

估值暴漲的匯倫醫藥:真金白銀還是空中樓閣?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匯倫醫藥的估值,簡直像坐了火箭一樣。2022年還只有29億元,短短兩年時間,就飆升到了33.6億元,漲幅接近16%。但問題是,匯倫醫藥的經營狀況,真的能支撐起這麼高的估值嗎?

根據新天藥業披露的數據,匯倫醫藥今年上半年營收3.91億元,但卻虧損了近2000萬元。再看看過去幾年的表現,這家公司的業績簡直就像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讓人摸不著頭腦。2022年虧損2.64億元,2023年盈利3083.25萬元,2024年盈利653.04萬元。這種不穩定的盈利能力,實在讓人難以信服。

匯倫醫藥的主營業務是小分子化學藥研發,專注於抗腫瘤、心腦血管等領域。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實際上,這些領域競爭激烈,要做出真正的創新,談何容易?而且,匯倫醫藥的產品線,大部分還是仿製藥。在國家大力鼓勵創新藥的背景下,仿製藥的生存空間,正在被不斷壓縮。

斷崖式下跌的業績:中藥老字號的轉型焦慮

新天藥業之所以如此急於投資匯倫醫藥,很大程度上是被自身的業績壓力逼的。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下降18.88%,淨利潤更是暴跌80.99%。這種斷崖式的下跌,已經持續了兩年半。作為一家傳統中成藥企業,新天藥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集採、醫保談判等政策,讓傳統中成藥的盈利空間被大大壓縮。新天藥業的核心產品,比如和顏坤泰膠囊、寧泌泰膠囊等,雖然都是獨家品種和醫保目錄品種,但在市場競爭中,卻顯得力不從心。此外,公司還爆出了“賄賂門”事件,涉嫌向醫生輸送利益,更是讓其聲譽受損。面對內憂外患,新天藥業不得不尋求轉型。

但問題是,這種轉型,真的能拯救新天藥業嗎?還是只是一場豪賭?抑或,只是董大倫的一場股權遊戲?這些問題,恐怕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重金押注匯倫:新天藥業的豪賭

新天藥業這家老牌中藥企業,近年來的日子可謂是每況愈下。眼看著傳統業務日漸萎縮,公司高層也坐不住了,開始尋思著轉型。這不,就把目光投向了化藥領域,押寶在了實控人董大倫旗下的匯倫醫藥身上。但這筆投資,究竟是力挽狂瀾的妙手,還是孤注一擲的豪賭?

4000萬增持:小步慢跑還是欲蓋彌彰?

這次新天藥業拿出4000萬,說是要增持匯倫醫藥的股份,一半用來增資,一半用來購買其他股東的股份。增持完成後,新天藥業對匯倫醫藥的持股比例只會從14.5971%提升到15.4567%。這點比例的提升,實在是微乎其微,讓人感覺更像是一種姿態,一種“我們在努力轉型”的姿態。但實際上,這點小動作,又能改變什麼呢?

更何況,這種“小步慢跑”式的投資,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從2020年開始,新天藥業就陸陸續續地向匯倫醫藥砸錢,前前後後已經投了3.2億元。加上這次的4000萬,總投資額將達到3.6億元。這筆錢,對於一家市值僅有30多億元的中藥企業來說,可謂是一筆巨款。但這些錢,真的能讓匯倫醫藥起死回生嗎?

估值疑雲:匯倫醫藥的價值幾何?

說到匯倫醫藥的估值,那就更讓人覺得蹊蹺了。這次增持,匯倫醫藥的估值被定為33.6億元,比2022年的29億元評估價高出了4.6億元。但問題是,匯倫醫藥的經營狀況,真的能支撐起這麼高的估值嗎?

從新天藥業披露的數據來看,匯倫醫藥的業績可謂是慘不忍睹。今年上半年,營收3.91億元,淨虧損1929.31萬元。而且,匯倫醫藥的盈利能力一直不穩定,2022年虧損2.64億元,2023年盈利3083.25萬元,2024年盈利653.04萬元。這種忽上忽下的業績,實在讓人難以信服,這家公司的估值,是否存在虛高的成分?

化藥轉型:中藥企業的生存之道?

新天藥業之所以要投資匯倫醫藥,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轉型。隨著中藥行業政策的調整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傳統中藥企業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為了尋求新的增長點,這些企業紛紛開始向化藥領域拓展。雲南白藥投資核藥研發,以嶺藥業提出“化生藥+大健康”戰略,天士力也在向化藥和生物藥領域擴張。新天藥業也不甘落後,希望通過投資匯倫醫藥,在化藥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這種轉型思路,看似有道理,但實際上卻充滿了挑戰。化藥領域的競爭比中藥領域更加激烈,而且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對於新天藥業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能否成功轉型,還是一個未知數。

董大倫的算盤:左手倒右手?

更讓人懷疑的是,這次投資,是否真的能為新天藥業帶來實質性的利益?還是只是董大倫的一場資本遊戲?畢竟,兩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都是董大倫,這種關聯交易,很難讓人相信其中不存在利益輸送。

董大倫既是新天藥業的董事長,又是匯倫醫藥的大股東,他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讓新天藥業為匯倫醫藥提供資金支持。這種左手倒右手的做法,雖然在法律上可能沒有問題,但在道德上卻備受質疑。這種關聯交易,是否損害了新天藥業其他股東的利益?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業績雪崩:新天藥業的困境

新天藥業最近的財報,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核心產品線全面萎縮,再加上“賄賂門”事件的影響,這家老牌中藥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如果說之前的投資匯倫醫藥是一場豪賭,那麼現在的新天藥業,已經站在了懸崖邊上。

營收淨利雙降:新天藥業的至暗時刻?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新天藥業營收3.58億元,同比下降18.88%;淨利潤576.61萬元,同比暴跌80.99%。這已經不是偶然現象,而是持續惡化的趨勢。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新天藥業的衰落更加明顯。2022-2024年,營業收入從10.88億元降到8.58億元,淨利潤從1.12億元降到5232.29萬元。這種斷崖式的下滑,讓人不禁要問,新天藥業究竟怎麼了?

這種情況,用“至暗時刻”來形容,恐怕並不為過。營收和淨利潤是企業的生命線,如果這兩條線都開始下滑,那就意味著企業的根基正在動搖。新天藥業的困境,不僅僅是數字上的問題,更是反映了公司在戰略、管理、產品等多方面的問題。

核心產品失速:傳統中藥的沒落?

新天藥業的核心產品,包括和顏坤泰膠囊、坤立舒苦參凝膠、寧泌泰膠囊、即瑞夏枯草口服液等。這些產品,都曾經是市場上的明星產品,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但現在,這些產品都開始走下坡路。2025年上半年,婦科類產品營收下降16.61%,泌尿系統類產品營收下降26.8%,清熱解毒類產品營收下降23.04%。

這種核心產品的失速,反映了整個傳統中藥行業的困境。隨著醫藥政策的調整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傳統中藥的盈利空間被大大壓縮。集採、醫保談判等政策,讓中藥企業面臨著巨大的降價壓力。同時,消費者對中藥的認知也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中藥的療效和安全性。這些因素,都對傳統中藥企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銷售費用畸高:帶金銷售的魅影?

除了業績下滑,新天藥業的銷售費用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2024年,公司的銷售費用高達3.72億元,佔營收比例的43.34%。雖然這個比例在醫藥行業算不上最高,但與研發費用5961.74萬元(佔營收6.95%)相比,投入結構明顯失衡。這也暴露出新天藥業在銷售模式上的問題。

長期以來,醫藥行業存在著“帶金銷售”的現象。藥企為了提高產品銷量,會向醫生提供回扣、禮品等好處。這種銷售模式,雖然能夠在短期內提高銷量,但卻會扭曲市場競爭,損害患者的利益。同時,也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合規風險。新天藥業的銷售費用畸高,是否也與這種“帶金銷售”有關?這是一個值得追問的問題。

合規風險:壓垮駱駝的稻草?

今年5月,新天藥業爆出了“賄賂門”事件,更是讓其雪上加霜。一份舉報材料顯示,新天藥業成都分公司涉嫌通過虛假病例收集、違規科普項目、宴請娛樂等方式,向四川省37家醫療機構的超百名醫生輸送利益。四川省衛健委調查後發現,59名醫務人員違規收取費用11.66萬元,相關費用已全部清繳。

雖然涉案金額不大,但這次事件對新天藥業的聲譽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在國家大力整治醫藥行業腐敗的背景下,這種“賄賂門”事件,無疑是撞到了槍口上。合規風險,已經成為懸在新天藥業頭上的一把利劍,隨時可能落下。面對業績下滑和合規風險,新天藥業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