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牧業董事長李昌勝離職:五年豪賭夢碎?新疆乳業沉浮錄

西部牧業董事長李昌勝離職:五年豪賭夢碎?新疆乳業沉浮錄

新疆乳業地震:西部牧業董事長李昌勝黯然離場,五年豪賭夢碎?

7月9日晚間,一紙公告如同平地一聲雷,震動了新疆的乳製品圈。西部牧業(300106.SZ)董事長李昌勝,以「工作調動」為由,辭去了包括董事長、董事、戰略委員會召集人在內的所有職務。消息一出,業界譁然。畢竟,李昌勝自2020年6月上任,至今不過短短五年,正值當打之年,為何突然「被調動」?這背後,究竟是怎樣的權力鬥爭,還是另有隱情?

更讓人玩味的是,公告中明確指出,李昌勝辭職後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這意味著,這位曾經被寄予厚望的乳業老將,徹底告別了西部牧業的舞台。聯想到西部牧業近年來在市場上的節節敗退,以及與競爭對手天潤乳業(600419.SH)之間越拉越大的差距,李昌勝的離職,或許並非表面上那般雲淡風輕。

有人說,李昌勝的離去,是西部牧業一個時代的落幕。也有人說,這僅僅是公司內部調整的開始。但無論如何,五年時間,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足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當年新疆乳業的領頭羊,到如今苦苦追趕的挑戰者,西部牧業的這五年,究竟經歷了怎樣的陣痛?李昌勝的離職,又將給這家老牌乳企帶來怎樣的變局?這一切,都充滿了懸念。

從乳業龍頭到追趕者:西部牧業的五年沉浮

上市即巔峰?新疆乳業的雙雄爭霸

時間回到2010年8月,西部牧業風光無限,成功在深交所敲鐘上市,成為新疆首家乳製品上市公司,同時也是創業板的先鋒部隊。那時候的西部牧業,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手握天時地利人和,前景一片光明。三年後,天潤乳業借殼新疆天宏,也成功躋身A股市場。新疆乳製品行業自此進入了「雙雄爭霸」的時代。

2014年,天潤乳業迎來了借殼上市後的首個完整會計年度。那一年,天潤乳業實現營收約3.27億元,而西部牧業則高達7.71億元,是天潤乳業的兩倍有餘。毫無疑問,當時的西部牧業是新疆乳製品市場當之無愧的「一哥」。市場份額、品牌影響力、渠道覆蓋,各項指標都遙遙領先。

然而,誰也沒想到,短短五年之後,局勢竟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李昌勝接手:知恥而後勇,還是鋌而走險?

時間快進到2019年,天潤乳業的營收已經飆升至16.27億元,相較於2014年,增長了近400%!而此時的西部牧業呢?營收卻不升反降,跌至6.49億元,不僅遠遠落後於天潤乳業,甚至還不如五年前的自己。曾經的「一哥」頭銜,不僅拱手讓人,還被對手遠遠甩在了身後。這種落差,簡直讓人唏噓不已。

面對如此尷尬的局面,2020年,李昌勝臨危受命,接過了西部牧業的帥印。他決心帶領公司打一場「知恥而後勇」的翻身仗。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這場翻身仗,不僅沒有讓西部牧業重回巔峰,反而將其推向了更加危險的境地。李昌勝究竟是如何運營的?他的策略出了什麼問題?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豪賭擴張:飲鴆止渴的增長神話?

渠道狂飆突進:疆外市場的虛假繁榮

從表面上看,李昌勝接手後的西部牧業,的確取得了一些進展。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11.28億元,2022年更是進一步增長至13.25億元。相較於2019年的6.49億元,增長幅度超過了一倍。這份成績單,乍看之下還算亮眼。

營收大幅增長的背後,是西部牧業在渠道上的瘋狂擴張,尤其是在省外市場。2019年,公司總共只有112家經銷商,其中疆外經銷商僅有8家。而到了2024年,經銷商數量暴增至684家,疆外經銷商更是高達394家,遠遠超過了疆內經銷商的數量。這種激進的擴張策略,讓人不禁捏一把冷汗。

通過對比2019年和2024年的營收構成,我們發現,疆內市場的營收從4.33億元下滑到3.67億元,而疆外市場則從2.05億元上漲到5.71億元。也就是說,西部牧業的營收增長,主要依賴於省外市場的開拓。但是,這種依賴,真的可靠嗎?

品牌力缺失:40年老本,還能吃多久?

然而,西部牧業在疆外市場的擴張,似乎顯得有些盲目。在缺乏品牌積澱、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情況下,一味地追求規模擴張,無異於飲鴆止渴。更糟糕的是,李昌勝帶領的這場翻身仗,反而進一步拉大了與天潤乳業的差距,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根據西部牧業2024年報,公司擁有「花園」和「西牧天山」兩大核心商標和品牌。但對於疆外消費者來說,這兩個品牌的知名度實在是太低了。在競爭激烈的乳製品市場,缺乏品牌力的產品,很難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如果說「花園」品牌創建於1983年,那麼,西部牧業是不是在吃40年的老本?這種原地踏步的發展模式,又如何能夠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對比天潤乳業,它的全國性擴張,是建立在大單品「天潤奶啤」不斷營銷和塑造成功基礎之上進行的。有了明星產品的加持,天潤乳業才能在面臨市場終端需求不足時,保持品牌溢價能力,而不是被迫陷入價格戰的泥潭。而西部牧業呢?除了「老字號」的名頭,還有什麼能夠吸引消費者?

擴張的反噬:從營收下滑到巨額虧損

毛利率斷崖式下跌:價格戰的無底洞

在經歷了2022年的銷售峰值後,西部牧業的營收開始下滑。2024年,公司營收跌至9.38億元,而同期天潤乳業的營收卻高達28.04億元!更令人擔憂的是,西部牧業的毛利率也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從2022年的16.92%暴跌至2024年的6.80%。反觀天潤乳業,毛利率下滑幅度並不明顯,僅從17.89%輕微下滑至16.76%。這意味著,西部牧業在市場競爭中,已經完全喪失了議價能力,只能靠低價來維持市場份額。

西部牧業在多份財報中將營收和毛利率的下滑歸咎於「終端市場需求不足,為應對市場激烈競爭,公司下屬乳製品生產企業持續加大產品促銷力度」。這種說法,真的站得住腳嗎?將業績下滑的責任完全推給市場需求,未免有些牽強。

在缺乏品牌力、缺乏大單品的情況下,盲目進行渠道擴張,才是罪魁禍首。當市場需求放緩時,西部牧業只能通過降價促銷來吸引消費者,而這必然會導致毛利率的下滑。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將把西部牧業拖入價格戰的無底洞。

應收帳款黑洞:掩蓋在增長下的危機

盲目擴張的背後,還隱藏著激增的應收帳款、飆升的應收帳款減值以及存貨減值。這些數字,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

2020年至2024年,西部牧業的應收帳款從0.57億元飆升至2.11億元!短短五年時間,增長了近四倍。與此同時,公司累計產生了1.11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主要為應收帳款)和0.64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主要為存貨)。這些損失,直接侵蝕了公司的利潤,加劇了虧損。

應收帳款的激增,意味著西部牧業在銷售產品時,給予了經銷商更長的付款期限,或者放寬了信用政策。這種做法,雖然可以在短期內刺激銷售增長,但長期來看,卻會增加壞帳的風險。一旦經銷商無法按時付款,西部牧業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

越虧越敢花?逆勢上漲的員工薪酬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儘管公司虧損越來越嚴重,但員工的工資卻越來越高。這種反常的現象,讓人不禁懷疑,西部牧業的管理層是否真的在為股東的利益著想。

2020年至2024年間,西部牧業的員工數量僅從661人減少至658人,幾乎沒有變化。但員工總薪酬卻從約0.60億元上升到約0.90億元!員工平均年薪從9.42萬元人民幣上升到13.29萬元人民幣,相當於平均每年漲薪8%。在公司連年虧損的情況下,員工薪酬卻逆勢上漲,這實在是令人費解。

當然,提高員工薪酬可以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但前提是公司具備盈利能力。如果公司長期處於虧損狀態,這種做法無異於寅吃卯糧,最終只會加速公司的衰敗。

功過誰人評?李昌勝留下的爛攤子

缺乏消費品思維:乳業不是鋼鐵業

回顧李昌勝執掌西部牧業的這五年,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在管理過程中暴露出不少問題。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缺乏消費品運營思維。或許,他更擅長的是傳統工業的管理模式,但乳業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競爭激烈的行業,需要更加靈活、精準的營銷策略。

在消費品行業,品牌力至關重要。消費者購買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更是品牌所代表的價值觀、情感和生活方式。而西部牧業在這方面,顯然做得不足。公司缺乏對品牌的長期投入和有效管理,導致品牌形象老化、缺乏活力,難以吸引年輕消費者。

此外,消費品行業還需要不斷創新,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然而,西部牧業的產品線多年來沒有太大變化,缺乏明星產品和差異化優勢。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這種缺乏創新力的企業,很容易被淘汰。

股東的眼淚:五年虧損,誰來負責?

儘管李昌勝在員工福利方面做得不錯,但在回饋股東這一點上,表現就有些不盡如人意了。五年時間,累計虧損2.14億元,這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股東們不僅沒有獲得應有的投資回報,還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股票價值不斷縮水,心中的苦悶可想而知。

當然,經營企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挑戰。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必須對股東負責,盡最大努力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管理不善,導致公司長期虧損,就應該反思自己的決策是否正確,是否需要調整經營策略。

李昌勝的離職,或許是西部牧業改變的開始。但要讓這家老牌乳企重振旗鼓,重回巔峰,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新的管理團隊需要深入分析公司存在的問題,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並切實執行。只有這樣,才能讓西部牧業擺脫困境,重新贏得市場的信任和尊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