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嶺鋰業IPO困境:鋰價暴跌,擴產豪賭,誰將買單?

九嶺鋰業IPO困境:鋰價暴跌,擴產豪賭,誰將買單?

内容 隐藏

鋰電新貴的貪吃蛇IPO:風口退潮後的裸泳現形記?

各位看官,最近資本市場上可是上演了一齣精彩大戲,主角呢,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鋰業公司,名叫九嶺鋰業。這家公司啊,就像一條貪吃蛇,仗著幾年前鋰價飛漲的東風,瘋狂擴張,現在風口退潮了,大家才發現,它可能根本沒穿褲子!

想當年,鋰價一路飆升,簡直是遍地黃金。九嶺鋰業也跟著水漲船高,第一次遞交招股書的時候,還算老實,只想募個7.6億元人民幣,小打小鬧一下。誰知道,這家伙的胃口是越來越大,三年後,鋰價都跌到姥姥家了,它居然敢獅子大開口,要募資31.35億元!足足膨脹了三倍多!這簡直就是明目張膽的搶錢啊!

更可笑的是,這家公司還想通過IPO來續命。但是,各位想想,現在是什麼時候?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那麼激烈,鋰電池技術也在不斷革新,九嶺鋰業這種既沒有技術優勢,又沒有成本優勢的公司,上市之後,真的能活下去嗎?我看啊,這場IPO,搞不好就是一場鬧劇!

募資胃口如吹氣球:寒冬逆勢擴張的底氣何在?

三年三次招股,募資額度三級跳,這是在演哪齣?

話說這九嶺鋰業,真不愧是資本市場上的「變臉大王」。 2022年7月,第一次遞交招股書,還扭扭捏捏的,只想募7.6億,說是擴建生產線,補充流動資金。那時候鋰價還在高位,大家覺得這公司還算務實。結果到了2023年2月,行業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它居然一下子膨脹到34.29億!新增了一個豐城5萬噸碳酸鋰項目。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更離譜的是2024年12月,鋰價都跌到地板價了,它還不死心,雖然稍微收斂了一點,把募資額調到31.35億,但還是比第一次高出三倍多!這簡直是把投資人當傻子耍啊!難道它以為現在還是2022年,只要有鋰礦就能躺著賺錢?這是在演哪齣戲啊?我看是「空手套白狼」吧!

鋰價斷崖式下跌,同行瑟瑟發抖,它卻要擴產四倍,梁靜茹給的勇氣?

各位看官,你們評評理,這九嶺鋰業是不是瘋了?鋰價從60萬一噸跌到5、6萬一噸,跌幅超過90%!行業龍頭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的市值都縮水超過35%。這種情況下,正常的公司都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它倒好,居然要逆勢擴張!

根據招股書顯示,九嶺鋰業計劃將鋰鹽產能從2021年的1.2萬噸擴大到5萬噸,增幅超過四倍!這簡直就是在產能過剩的火山口上跳舞啊!別人都在忙著減產、去庫存,它卻要瘋狂擴產,這不是自尋死路嗎?難道是梁靜茹給了它勇氣,讓它相信自己能成為鋰業的「鋼鐵俠」?我看啊,它很快就會變成「鐵鏽俠」!

業績雲霄飛車:暴利神話破滅,股東承諾鎖股是心虛?

2022年賺翻天,2023年直接腰斬,這公司體質也太脆弱了吧?

說到這九嶺鋰業的業績啊,簡直就是一場刺激的雲霄飛車! 2022年,鋰價處於巔峰,這家公司也跟著雞犬升天,營收高達59.17億元,淨利潤更是暴增592.5%,達到33.67億元!簡直是躺著都能賺錢!

可是好景不長,2023年,鋰價開始跳水,九嶺鋰業也跟著遭殃,營收驟降至35.37億元,淨利潤更是暴跌60.4%,只剩下13.32億元。這落差也太大了!簡直是從天堂掉到地獄!這也充分說明,這家公司的體質實在是太脆弱了,完全是靠天吃飯,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控股股東的鎖股承諾,難道預示著更慘烈的下跌?別忘了,他們以前可是有違約前科的!

更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是,九嶺鋰業的控股股東居然承諾,如果上市當年淨利潤跌幅超過50%,他們自願鎖股6個月。這是在幹嘛?難道他們自己也知道,公司的業績要完蛋了,提前給自己留條後路?

而且,各位可別忘了,這九嶺鋰業以前可是有違約前科的! 2020年11月,他們就因為沒有完成業績承諾,向六家投資機構補償了股權。這種前科累累的公司,現在的承諾又有幾分可信度呢?我看啊,他們這次鎖股,說不定只是為了穩住投資人的信心,實際上根本沒打算長期持有!

技術空心化:管理學學士領軍的「研發天團」,這是在逗我?

研發投入少得可憐,實控人居然是技術核心?這技術含量也太水了吧!

現在是個什麼年代?是個科技為王的時代!一家自詡為「鋰電新貴」的公司,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那簡直就是個笑話!可是,這九嶺鋰業在技術方面的表現,簡直讓人大跌眼鏡!他們的研發投入,常年低於行業平均水平。近三年研發費用率分別只有0.45%、0.72%、1.33%。這點錢也好意思說是搞研發?

更讓人噴飯的是,他們的核心技術人員名單上,居然出現了實控人魏冬冬的名字!這位魏老闆,可是個管理學學士啊!他跟鋰電技術有半毛錢關係嗎?居然也能成為技術核心,這簡直是在侮辱「技術」這兩個字!我看啊,這九嶺鋰業的技術團隊,根本就是個草台班子,隨便拉幾個人來湊數而已!

低品位礦+不思進取的技術,這是在等著被淘汰嗎?

就算了吧,他們的鋰雲母提鋰技術本來就沒什麼優勢,而且他們的主力礦山——宜丰花橋大港瓷土礦的氧化鋰平均含量只有0.51%,屬於典型的低品位礦。在鋰價高的時候,還能勉強掩蓋一下成本劣勢,現在價格都跌成這樣了,他們的技術短板就徹底暴露出來了!

據說,有高校材料實驗室的負責人曾經建議九嶺鋰業進行技術合作,結果他們卻更傾向於購買現成的設備。這種短視的行為,簡直是自掘墳墓!現在的市場競爭這麼激烈,你不搞技術創新,遲早要被淘汰!

財務數據羅生門:3300萬轉貸、消失的433萬銷售款,這帳也太亂了吧?

違規轉貸、銷售數據對不上,這財務管理簡直一團糟!

說到這九嶺鋰業的財務狀況,簡直就是一團迷霧! 2019年,他們居然通過三家關聯方違規轉貸3300萬元!這簡直是膽大包天!這種行為不僅暴露了他們資金鏈管理的粗放,還顯示出他們遊走在監管灰色地帶的習性。難道他們以為監管部門都是瞎子嗎?

更離譜的是,2020年,他們宣稱向中礦資源的子公司東鵬新材料銷售了7739.92萬元的產品,但是中礦資源的年報顯示,他們的第一大供應商採購額只有7306.76萬元!這433.16萬元的差額跑哪去了?難道是被老鼠偷吃了?這種財務數據上的漏洞,簡直是讓人匪夷所思!

超量開採17倍?這是在挑戰監管底線嗎?

更誇張的是礦山開採記錄! 2019年,大港瓷土礦的許可開採量只有2.6萬噸,但是他們實際開採量居然高達46.1萬噸,超採了17倍!這簡直是在挑戰監管底線啊!這種「先上車後補票」的野路子操作,簡直讓人對他們的合規意識捏一把汗!難道他們以為礦產資源是自家後院的菜地,想怎麼挖就怎麼挖?

家族企業大本營:魏氏一族的資本遊戲,獨立性在哪裡?

一家人整整齊齊,控股超過七成,這是在上演家族連續劇?

打開九嶺鋰業的高管名冊,你會發現這簡直就是魏氏家族的聚會!實控人魏冬冬擔任董事兼總經理,他的老爸魏緒春擔任董事長,老婆潘蕊擔任董秘兼副總。妹妹魏唯、妹夫廖新也作為一致行動人,魏氏家族合計控股71.73%。這簡直就是「舉賢不避親」的典範啊!

這種家族式的管理結構,讓人不得不懷疑公司的決策獨立性。一家公司的決策,如果都被一家人把控,那還能保證公平公正嗎?我看啊,這九嶺鋰業根本就是魏氏家族的私人領地,他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根本不會考慮其他股東的利益。

二線供應商沒有技術優勢,被邊緣化是遲早的事?

現在動力電池廠商都在向上游延伸,試圖掌握更多的資源和技術。九嶺鋰業作為一家二線供應商,既沒有技術優勢,又沒有成本優勢,很容易被市場淘汰。如果他們不能儘快建立自己的護城河,被邊緣化只是時間問題。到時候,魏氏家族的資本遊戲,恐怕就要玩不下去了。

問題重重的IPO,監管部門是睡著了嗎?

九嶺鋰業的IPO之路,簡直是荊棘密佈,問題重重。從超產能生產到實際控制人認定,從營收可持續性到財務數據矛盾,證監會提出的53個問題,就像一把把鋒利的劍,直指九嶺鋰業的要害。然而,這家公司至今沒有公開回應這些問題,難道他們以為裝聾作啞就能蒙混過關嗎?

更讓人感到不解的是,在鈉電池等新技術路線加速替代、行業產能過剩警報頻傳的今天,九嶺鋰業仍然執意募資31億逆勢擴產。這種行為,究竟是戰略遠見,還是對風口紅利的最後豪賭?如果這是一場豪賭,那麼誰來為他們的失敗買單?

難道監管部門真的睡著了嗎?難道他們看不到九嶺鋰業的種種問題嗎?如果讓這樣一家問題重重的公司成功上市,那將是對資本市場的極大諷刺,也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希望監管部門能夠嚴格把關,不要讓九嶺鋰業蒙混過關!

深度分析:九嶺鋰業的豪賭,是戰略還是末日狂歡?

鈉電池崛起、產能過剩,九嶺鋰業的未來在哪裡?

當鋰電池還在風口浪尖的時候,九嶺鋰業或許還能靠著「有鋰走遍天下」的口號招搖撞騙。但現在,鈉電池等新技術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傳統鋰電池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漸被蠶食。更糟糕的是,鋰電池行業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各大廠商都在忙著減產、去庫存,生怕手裡的鋰礦變成燙手山芋。

在這種情況下,九嶺鋰業還敢逆勢擴張,簡直是在玩火自焚!他們的未來在哪裡?難道他們真的相信自己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我看啊,他們的希望渺茫,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被市場無情淘汰。

風口退去,誰在裸泳?九嶺鋰業的IPO,是一場鬧劇,還是一場賭局?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就像一場大浪淘沙。在風口上的時候,大家都覺得自己能飛起來,但風口一旦過去,才知道誰在裸泳。九嶺鋰業的IPO,就像一場鬧劇,也像一場賭局。他們想通過IPO來融資擴張,繼續維持暴利神話,但他們真的有這個實力嗎?

我看啊,他們的勝算不大。在技術、成本、管理等方面,九嶺鋰業都存在著明顯的短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他們很難生存下去。他們的IPO,很可能只是一場資本遊戲,最終的結果,恐怕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