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辰儲能IPO風波:抄襲、破產疑雲下的上市挑戰

海辰儲能IPO風波:抄襲、破產疑雲下的上市挑戰

儲能界「黑馬」的野望:海辰儲能 IPO 前的驚濤駭浪

創立不到六年,海辰儲能這匹儲能界的「超級黑馬」,就迫不及待地想敲響港交所的大門,這速度簡直比火箭還快!但別被這看似光鮮的外表給迷惑了,這家由寧德時代前員工吳祖鈺創辦的公司,在 IPO 前夕可謂是麻煩纏身,各種質疑聲浪一波接著一波,簡直像連續劇一樣精彩。

「技術專利抄襲」、「美國大客戶破產」、「不正當競爭」、「高負債低盈利」…這些標籤一個比一個刺眼,簡直把海辰儲能釘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8月4日晚,海辰儲能發佈了一份義正嚴詞的《嚴正聲明》,試圖對近期市場關注的五大爭議進行公開反擊,但這聲明…怎麼說呢?有點像用棉花糖砸石頭,軟綿綿的,效果嘛,大家自己體會。

說實話,這份聲明不僅沒能平息爭議,反而讓業界的質疑聲浪更加高漲。海辰儲能的 IPO 前景,也因此變得更加撲朔迷離。這家公司究竟是真材實料的創新者,還是靠著一些「不能說的秘密」迅速崛起的投機者?這場 IPO 大戲,恐怕還有得瞧!

難以自圓其說的「清白」:一場越描越黑的危機公關?

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正籠罩著海辰儲能。面對市場上甚囂塵上的流言蜚語,海辰儲能急忙發佈了一份《關於近期網路謠言等不實信息的嚴正聲明》,試圖力挽狂瀾。隔天,創始人吳祖鈺又在內部發佈了一封《致全體海辰人的一封信》,聲情並茂地向員工喊話,希望能穩住軍心。這架勢,看起來像是要打一場轟轟烈烈的「清白保衛戰」。

但這場「戰役」打得實在是…讓人一言難盡。海辰儲能的聲明,圍繞著商業秘密侵權、董事長配偶年齡(這種八卦也拿出來說,實在是…)、美國第一大客戶及訂單問題、587Ah 電芯爭議,以及不正當競爭,總共五個方面,進行了「澄清」和「反擊」。吳祖鈺在內部信中更是慷慨激昂地表示,公司從一群沒錢沒方法的「三無工程師」起家,如今用 4000 多項技術專利構建起了技術護城河。聽起來是不是很勵志?

遮遮掩掩的回應:技術抄襲疑雲揮之不去

但仔細一看,這份聲明根本沒有提供任何有力的證據,反而對一些關鍵信息閃爍其詞,避重就輕。有業內人士甚至直言:「這份聲明存在瑕疵,有些指東打西、避重就輕的感覺。」說白了,就是沒說到點子上!

大家都知道,海辰儲能的總裁辦主任、工程部負責人馮登科,因為涉嫌侵犯商業秘密,已經被福建寧德市警方依法採取強制措施。這事兒可不是鬧著玩的!但海辰儲能在聲明中,只是輕描淡寫地說「複合集流體技術」為公眾所熟知,不具備秘密性,不屬於「商業秘密」。

但問題是,馮登科是怎麼獲取這項技術的?他過往的任職經歷是什麼?被拘留的具體細節又是什麼?對於這些外界最關心的問題,海辰儲能卻選擇了沉默。這種態度,讓人不得不懷疑,他們是不是有什麼難言之隱?

據媒體報導,馮登科於 2017 年從寧德時代離職,後來化名「馬工」加入寧德時代的供應商金美新材,為寧德時代供應複合集流體樣品。而這個項目,是由金美新材和福建新嵛及許彩霞三方合作,許彩霞又是吳祖鈺的親屬。項目完成後,馮登科就從金美新材離職,加入了海辰儲能。這…時間線是不是有點太巧合了?

更巧的是,一家名為深圳海鴻新能源的公司,也曾將關於複合集流體的一些專利授權給海辰儲能,而該公司的監事林麗君,也是吳祖鈺的親屬。這關係…簡直盤根錯節!

但對於這些關鍵的質疑,海辰儲能的聲明卻隻字未提,根本無法打消市場的疑慮。這種欲蓋彌彰的做法,反而讓人覺得他們心裡有鬼。

美國大客戶破產:訂單蒸發疑雲重重

關於「美國第一大客戶破產」及「15 億訂單蒸發」的說明,海辰儲能的回應也讓人摸不著頭腦。他們沒有解釋訂單未能交付的具體原因,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與 Powin 的合作尚未進入規模化交付階段,雙方不存在債權債務關係。這…說了跟沒說一樣!

根據海辰儲能的招股書,美國第一大客戶在 2024 年的營收占比達到 17.3%。雖然招股書沒有披露第一大客戶是否為 Powin,但考慮到客戶集中度高、回款週期長的特性,15 億的大訂單如果真的泡湯,對海辰儲能的業績肯定會造成不小的衝擊。海辰儲能的這種輕描淡寫的回應,實在是讓人難以信服。

專利數量的迷思:五年創業,四千專利?

吳祖鈺在公開信中表示,海辰擁有 4000 多項專利,這數字聽起來確實很唬人。但問題是,發明專利的申請流程非常複雜,專利權從公告日起到生效,最快就需要約 2 年時間,實際可能延長至 3-5 年。儲能等高精尖技術的發明專利審查週期更長。

要知道,海辰儲能成立才 5 年多!一家成立僅 5 年的公司,竟然擁有 4000 多項專利,這…是不是有點太誇張了?更何況,吳祖鈺還聲稱公司是從沒錢沒方法的一群工程師的「三無創業」開始的。這…實在是讓人難以相信。難道他們是開了外掛,直接從石頭裡蹦出這麼多專利?

寧德時代的「前員工」陰影:海辰儲能難以擺脫的競業泥潭

要說這海辰儲能和寧德時代的關係,那可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就像八點檔連續劇一樣,充滿了愛恨情仇、恩怨糾葛。海辰儲能的崛起之路,似乎總是擺脫不了寧德時代的影子。

海辰儲能的四位執行董事中,除了創始人吳祖鈺之外,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易梓琦和龐文傑,也都曾在寧德時代工作。這…是不是有點太巧了?難道海辰儲能是寧德時代的「前員工再就業中心」?

更誇張的是,有報導稱,吳祖鈺在創辦海辰儲能時,就拉走了一批技術骨幹,包括近期被警方批捕的馮登科,他可曾經是吳祖鈺的下屬啊!這…挖牆腳都挖到這種程度,簡直是赤裸裸的挑釁!

技術骨幹的「挖角」爭議: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早在 2023 年,寧德時代就和海辰儲能對簿公堂。寧德時代以違反競業協議為由,起訴吳祖鈺,吳祖鈺最終支付了 100 萬元的違約金。但這點錢,對於寧德時代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

根據中國庭審公開網的庭審記錄,寧德時代的代理律師表示,寧德時代的離職員工張敏,曾多次佩戴海辰儲能的工牌進出海辰儲能廠區,這明顯違反了競業限制義務!

寧德時代的律師還痛斥吳祖鈺:「不僅自己違反競業限制協議,還利用其在寧德時代的工作經驗及人脈關係,大量挖角寧德時代的核心技術人才,兩年就迅速搶占儲能市場,對寧德時代造成的損失早已不可估量,不是區區 100 萬足以彌補的!」這話說得可真是夠狠!

專利侵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億元的訴訟與 IPO 的命運

更可怕的是,技術侵權的糾紛也隨之而來。今年 6 月 25 日,寧德時代再度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對海辰儲能、珠海市海辰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吳祖鈺等人提起訴訟。寧德市中院已經立案,並定於 8 月 12 日開庭。

這場訴訟,寧德時代將矛頭直指海辰儲能的拳頭產品——587Ah 儲能電芯。據說,這款電芯與寧德時代的專利參數高度重疊,能量密度偏差僅 4.4%,遠低於行業 10% 的技術差異紅線。這…簡直是「像素級」的抄襲!

據說,這次寧德時代索賠超過 1 億元。但海辰儲能在聲明中,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完全為本司自研」,「相關訴訟請求僅為原告單方觀點」,一筆帶過。這種態度,讓人不得不懷疑,他們是不是心虛了?

目前,這次訴訟還沒有公佈結果。但現在正值海辰儲能港股 IPO 聆訊的關鍵節點,在 IPO 審核中,申請企業需要詳細披露訴訟進展。如果被認定為「重大訴訟」,可能會導致審核中止。這對於海辰儲能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擊!

前車之鑒:商業秘密訴訟的慘痛代價

對於擬上市公司而言,法律糾紛簡直是 IPO 的致命傷。尤其是對於技術密集型行業來說,如果核心技術被認定侵權或抄襲,企業的估值邏輯甚至未來的生存發展,都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商業歷史案例也屢見不鮮。2017 年,Alphabet 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 Waymo 起訴前工程師竊取技術,這位工程師離職後創辦了 Otto(後被 Uber 收購),最終以 2.45 億美元和解,但這位工程師本人也被判刑 18 個月。這…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2018 年,前騰訊員工徐振華違反勞動合同中的競業限制條款,需要向騰訊返還 1940 餘萬元,創下了國內同類案件的最高賠償紀錄。這…看來跳槽也是有風險的,一不小心就要傾家蕩產!

無獨有偶,今年 7 月 28 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對尊湃侵犯華為商業秘密案作出一審判決。創始人張琨因為非法獲取華為 Wi-Fi 6 芯片技術,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被判處有期徒刑 6 年,並處罰金 300 萬元。其餘 13 名前華為海思員工,分別獲 2 至 5 年不等刑期,並被處以 20 萬至 150 萬元的罰金,總計罰金高達 1350 萬元。這…簡直是一場災難!

根據警方的通報,張琨等人在離開華為後,以支付高薪、股權利誘等方式,誘騙多名原公司研發人員跳槽,並指使這些人員在離職前通過摘抄、截屏等方式非法獲取芯片技術信息,以此非法牟利。這…簡直是現代版的「竊取天機」!

不難發現,寧德時代與海辰儲能的糾紛,跟華為與尊湃通訊的爭議,有著不少的相似性。都是前員工創業,都涉及到技術侵權,都引發了法律訴訟。

如今,海辰儲能也深陷重大專利訴訟案,它的上市之路,恐怕將更加坎坷。這場 IPO 大戲,究竟會如何收場?讓我們拭目以待!

光鮮背後的隱憂:海辰儲能「帶病」闖關 IPO,前途未卜

在儲能電池這個競爭激烈的賽道上,海辰儲能的崛起速度簡直令人咋舌。成立短短五年,就已經躋身行業前三,僅次於寧德時代和億緯儲能。要知道,在 2023 年,它還僅僅排在第五名而已!這…簡直是一部草根逆襲的勵志大戲!

根據 InfoLink 的統計,2025 年上半年,在全球儲能電芯出貨排名中,寧德時代穩居榜首,海辰儲能則從一季度的第四位,一躍升至第二位。這…簡直是火箭般的竄升速度!

但問題是,出貨量和排名的飆升,真的能掩蓋其孱弱的經營能力嗎?海辰儲能這匹黑馬,真的是名副其實嗎?

營收高增長,利潤卻見紅:海辰儲能的盈利能力拷問

2022 年到 2024 年,海辰儲能的營收分別為 36 億、102 億、129 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89%。儲能電池的銷量分別為 3.3GWh、15.6GWh、28.3GWh,呈現出急速增長的趨勢。這數據,看起來確實很漂亮!

但問題是,淨利潤卻分別為 -17.8 億、-19.8 億、2.88 億。雖然在 2024 年終於扭虧為盈,但之前的虧損實在是太嚴重了!這…簡直是「增收不增利」的典型案例!

海外業務的「虛火」:過度依賴美國市場的風險

2024 年,海辰儲能高毛利的海外業務迎來大爆發,海外收入占比從 1% 躍升至 28.6%,海外貢獻了 37 億元的收入,毛利率更是高達 42.3%,遠超國內的 8.1%。這…簡直是「牆內開花牆外香」!

但問題是,在競爭慘烈、更能凸顯企業競爭力的國內市場,海辰儲能卻高度依賴政府補貼。2024 年,僅政府補貼就有 4.14 億元,是淨利潤的 1.43 倍!如果剔除補貼等因素後,經調整的淨利潤僅有 3.18 億元,淨利率更是不足 3%。這…簡直是「靠輸血」才能活下去!

更令人疑惑的是,其儲能電池業務收入在 2024 年僅有 79.61 億元,增長幾乎停滯。國內市場的收入在 2024 年不升反降,從 2023 年的 101 億元,下滑至 92.17 億元,下降約 8.8%。這…難道是國內市場遇到了瓶頸?

國內業務的毛利率也從 2022 年的 11.3%,下降到 2024 年的 8.1%。因此,海辰儲能主要依靠海外業務的爆發,才勉強穩住陣腳,實現盈利。但這種盈利模式,真的可持續嗎?

更令人擔憂的是,海辰儲能的海外客戶,主要集中在美國。兩大美國客戶貢獻了近 30 億元的營收,占 2024 年海外總收入的 80%。這…簡直是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但現在,海辰儲能的美國重要合作夥伴 Powin 已經申請破產。海辰儲能此前計劃將向 Powin 供應 5GW 的磷酸鐵鋰 (LFP) 電池。Powin 事件折射出美國儲能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過度依賴海外盈利的海辰儲能,未來將面臨不小的經營壓力。這…簡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財務數據的警訊:高負債、高應收,現金流承壓

與此同時,海辰儲能的應收款項,從 2022 年的 2.23 億元,飆升至 2024 年的 83.15 億元。2024 年的應收款規模,相當於當年營收的 64%!資產負債率更是高達 73.1%。這兩項數據,均遠遠高出同類企業。這…簡直是財務狀況亮起了紅燈!

此外,公司還有近百億的銀行借款(99.83 億元),短期債務覆蓋缺口達 46 億元。還有貿易應收款項飆升到 83 億元,信貸撥備 6.61 億元,暴露了客戶信用風險。這…簡直是債台高築,岌岌可危!

研發投入的「擠牙膏」:技術立身的底氣何在?

海辰儲能對外頻頻宣稱以技術立身,但研發費用率卻從 5.45% 降至 4.1%。這與其高調宣傳的「技術標籤」,似乎越來越遠。這…簡直是「說一套,做一套」!

多重負面纏身,海辰儲能這匹黑馬的前途,已經變得更加難測。它能否成功闖關 IPO,順利登陸港交所?讓我們拭目以待!

IPO 迷霧:海辰儲能能否成功突圍?

海辰儲能這家公司,就像一艘在暴風雨中航行的船,IPO 之路充滿了迷霧和不確定性。它背負著技術抄襲的質疑、美國大客戶破產的風險、高負債的壓力,以及盈利能力的挑戰。它能否成功突圍,順利登陸港交所,成為真正的儲能巨頭?

這一切,都還是個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海辰儲能需要拿出更有力的證據,更透明的姿態,以及更穩健的經營策略,才能贏得市場的信任,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儲能市場中站穩腳跟。

這場 IPO 大戲,還遠未落幕。讓我們繼續關注,看看海辰儲能這匹黑馬,最終能否成功突圍,創造屬於自己的傳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