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唱多快手:AI加持下的估值狂想曲
中金這份研報,簡直把快手吹成了獨角獸中的戰鬥機!維持「跑贏行業」評級?目標價還上調11%?89港元?我的老天鵝,這簡直是把投資者當成了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18/15倍25/26年Non-IFRS P/E?這種估值,簡直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海浪一來,啥都沒了!但話說回來,中金也不是傻子,敢這麼喊,肯定有他們的道理,讓我們來仔細看看,這背後到底藏了什麼貓膩。
业绩超预期?別鬧了,是驚喜!
快手2Q25收入同比增長13%至350億元,Non-IFRS淨利潤同比增長20%至56.2億元。中金說是「好於該行及市場預期」,我呸!這根本就是「遠超預期」好嗎?其他服務收入好於預期?毛利率同比提升?這些都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快手踩中了短視頻電商的風口,加上AI的加持,讓那些沉迷於刷視頻的用戶,心甘情願地掏出錢包。但這種增長能持續多久?誰也說不准,畢竟,用戶的耐心是有限的,短視頻的套路也是會過時的。
派息?這才只是個開始!
快手宣布派發上市以來首次特別股息每股0.46港元(合計20億港元)。這才是重點!這說明什麼?說明快手不差錢!說明快手開始重視股東回報了!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同時也可能是一個陷阱。派息就像糖衣炮彈,讓你覺得快手是一家有良心的公司,然後心甘情願地把錢投進去。但如果快手的增長放緩,或者AI戰略失敗,這些股息從哪裡來?還不是從你的口袋裡掏出來!所以,投資者要擦亮眼睛,不要被眼前的糖衣炮彈所迷惑。
電商戰場:快手的泛貨架逆襲之路
快手搞電商,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這次中金特別強調了「泛貨架」的價值,這就很有意思了。什麼是泛貨架?簡單來說,就是把商品擺在你可能感興趣的任何地方,讓你防不勝防,隨時隨地都能買買買!這種模式聽起來很邪惡,但卻非常有效,畢竟,誰能抵擋住「猜你喜歡」的誘惑呢?
廣告收入:精準投放的煉金術
廣告收入是快手的命脈,而中金把增長歸功於「重點行業廣告主」和「智能投放」。這話說的太官方了!其實就是抓住了那些想賺錢的商家,然後用AI技術把廣告精準地推送到用戶面前。但這種精準投放真的有效嗎?我持懷疑態度。現在的用戶越來越聰明,對廣告的容忍度也越來越低。如果廣告太過頻繁或者內容太low,只會適得其反,讓用戶直接拉黑。
GMV狂飆:泛貨架才是王道?
電商GMV同比增長18%至3,589億元,泛貨架GMV增速好於大盤,佔大盤比例超32%。這數據看起來很漂亮,但背後有多少是刷單,有多少是低價傾銷?誰也不知道。快手一直想擺脫低價的標籤,但似乎很難。畢竟,在用戶心中,快手就是一個買便宜貨的地方。如果想賣高價商品,恐怕很難讓用戶買賬。
Q3展望:快手的野心不止於此
中金預期Q3廣告業務同比增長12-13%,電商GMV同比增長15%。這預期太保守了!快手現在的勢頭這麼猛,肯定想衝更高的目標。但問題是,快手能一直保持這種增長速度嗎?我認為很難。競爭對手虎視眈眈,用戶口味變化無常,政策風險也隨時可能出現。快手要想在電商戰場上站穩腳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AI生態:快手的秘密武器,還是華而不實的噱頭?
說到AI,現在哪個公司不往自己身上貼金?快手也不例外。中金的報告裡,大篇幅地描述了快手的AI生態,又是可靈AI,又是推薦大模型,聽起來高大上,但實際效果如何?恐怕只有快手自己心裡清楚。
可靈AI:2.5億收入?這數字背後的故事…
可靈AI季度收入2.5億元,環比增長67%。這個數字看起來很驚人,但我們要考慮到基數問題。如果可靈AI之前的收入只有幾百萬,那麼增長67%也沒什麼了不起的。而且,這2.5億收入是怎麼來的?是靠技術授權?還是靠廣告分成?中金並沒有詳細說明。我猜測,很可能大部分收入還是來自於快手自己的平台,也就是說,可靈AI只是快手內部的一個工具,並沒有真正走向市場。
推薦大模型:算法黑箱,還是效率神器?
快手推出了OneRec端到端生成式推薦大模型,號稱可以提升用戶時長、留存,提高廣告點擊率和轉化率,提升人貨匹配效率。這些聽起來都很美好,但推薦算法是一個黑箱,沒有人知道它的內部運作機制。快手說它可以提升效率,我們只能相信它。但如果這個算法出現偏差,或者被濫用,會不會導致用戶沉迷,或者讓劣質商品充斥平台?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警惕的。
財務分析:分紅只是障眼法?
快手首次派發特別股息,又搞回購,這舉動在資本市場上肯定能博得不少好感。但老話說得好,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舉動背後,到底是真心回饋股東,還是另有盤算?
現金流充裕?那又怎樣?
公司账上有錢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這些錢是怎麼賺來的,又將用在哪裡?如果快手只是靠燒錢換取用戶增長,然後再用融來的錢分紅,那這種模式是不可持續的。真正的價值,在於能否建立起一套健康的商業模式,讓現金流源源不斷地流入。
AI戰略:燒錢的無底洞?還是未來的金礦?
快手將繼續推進AI戰略,這聽起來很宏偉,但AI研發是一項高風險、高投入的事業。如果快手在AI領域取得突破,那將帶來巨大的回報;但如果失敗了,那前期投入的資金,就可能打水漂。更重要的是,快手能否找到AI技術與自身業務的結合點,將AI真正轉化為生產力,而不是淪為一個燒錢的無底洞?這才是決定快手未來命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