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豪賭的開端:燃點的幻滅與電商的迷思
從廣告鬼才到白酒新兵:老趙的華麗轉身?
故事要從2013年那股席捲中國的「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說起。那時候,趙小普,一位在廣告圈打滾多年的鬼才,或許是喝多了客戶的茅台,腦子一熱,決定自己跳下來做白酒!而且,他還打算玩點不一樣的:只賣線上,專攻年輕市場。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個浪漫的創業故事?但商場如戰場,浪漫往往只存在於PPT裡。
趙小普並非什麼釀酒世家出身,他過去的經驗,說穿了就是幫酒廠賣酒,現在突然要自己造酒、賣酒,這跨度,簡直比從中關村到茅台鎮還遠。但那時候,誰管你懂不懂?風口來了,豬都能飛上天!他踌躇满志,準備在這個古老的行業裡,掀起一場互聯網革命。結果呢?四年後,他的第一個白酒品牌「燃點」,就這樣悄無聲息地…熄滅了。這場豪賭,以慘賠收場。
燃點的教訓:線上白酒是個偽命題?
2017年,對於趙小普來說,絕對是五味雜陳的一年。他不想再看到酒,更別說是碰了。那種身心俱疲的感覺,讓他一度懷疑人生。後來再想創業,他甚至考慮過當時正夯的電子煙,或是更潮的劇本殺。但繞了一圈,他發現自己最熟悉的,似乎還是…白酒。這是不是有點諷刺?
於是,2018年,趙小普重返白酒戰場。但這次,他學乖了。他鐵了心要做線下,堅決不做線上。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反直覺?一個玩慣互聯網的人,竟然要回到最傳統的線下渠道?但趙小普這次是認真的。他決定放下過去在中關村那一套,不再跟投資人打交道,而是要跟那些盤踞在中國各個角落的經銷商們搏感情。
他自己也開玩笑說:「早年認識的投資經理,現在都成了行業大佬,發現我竟然還在做酒,就說,『投資就得投老趙這種長情的,你才是時間的朋友』。」聽起來像是自嘲,但也帶著一絲不甘。畢竟,誰不想成為風口上的那隻豬呢?
但趙小普的這次「折返」,卻意外地讓他抓住了另一個機會。那時候,正是消費投資最瘋狂的年代,熱錢湧入,投資人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四處尋找標的。而光良酒,就這樣被高瓴、XVC等知名投資機構給盯上了。故事發展到這裡,是不是開始有點意思了?
光良的逆襲之路:數據透明與渠道至上
數據瓶的誕生:一次大膽的產品實驗?
光良酒,這個名字在白酒界或許還算不上如雷貫耳,但它卻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悄悄地改變了這個行業的遊戲規則。所有見過光良酒的人,幾乎都會被它的「光瓶」和「數字」所吸引。所謂光瓶,顧名思義,就是沒有花俏的包裝盒,直接把酒裝在透明的玻璃瓶裡。這省去了大量的包裝成本,讓消費者能以更實惠的價格買到酒。
但光良酒最厲害的地方,還是在於它的「數據瓶」。光良酒有19、29、39、59四大系列,這些數字,可不是隨便亂取的。它們分別代表了產品中三年糧食基酒的含量。也就是說,你買的這瓶酒,裡面有多少真材實料,全都明明白白地寫在瓶身上,童叟無欺!
在一個充斥著各種行銷話術和神秘配方的白酒市場,光良酒的這種做法,簡直就像一股清流。它打破了白酒行業的「信息不對稱」,讓消費者可以更理性地選擇自己想喝的酒。這種做法,說穿了就是一種「產品實驗」,但它卻意外地擊中了消費者的痛點。
別跟我談品牌,先搞定大爺大媽:光良的下沉哲學
光良酒的價格定位也很聰明。從19系列到59系列,價格帶落在25元到75元不等,通通都在百元以內。這讓光良酒成功地打入了廣大的下沉市場。要知道,在中國,真正支撐白酒消費的,不是那些在高檔餐廳裡一擲千金的商務人士,而是那些在街邊小館裡喝著小酒、聊著家常的大爺大媽們。
光良酒深諳此道。它沒有把資源浪費在那些高大上的品牌形象塑造上,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讓自己的產品,出現在更多縣鄉小店的貨架上。這種「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聽起來有點老套,但卻非常有效。
這些年,光瓶酒市場的規模,從百億一路飆升到千億。甚至連一些傳統酒企,也開始放下身段,下場做光瓶酒。今天,許多同行在研究光良酒的成功之道時,幾乎都離不開以下三點:產品找準平價定位、敢花錢做行銷、渠道從名酒籠罩之外的縣鄉縫隙攻入。但趙小普卻說,光良酒走到今天,產品只佔2成,剩下8成都靠經銷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经销商才是王道:光良的成功秘訣
趙小普認為,白酒本質上就是一個「髒活累活」。原因很簡單,中國有600多萬個零售終端渠道,遍布城鄉的每一根毛細血管。這裡沒有什麼宏大敘事,更沒有多跌宕的資本故事,只有實實在在的銷售數字和賺錢慾望。要把酒賣到這些地方,靠的不是什麼互聯網思維,而是扎扎實實的線下功夫。
所以,光良酒的成功,並不是靠什麼一夜爆紅的行銷手段,而是靠著一步一腳印,跟經銷商建立起互信互利的關係。這些經銷商,才是光良酒真正的大功臣。他們用自己的雙腳,走遍了中國的大街小巷,把光良酒送到了每一個消費者的手中。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光良酒的經銷商策略,看看趙小普是如何與這些「地方勢力」打成一片,又是如何激發他們的銷售熱情的。
解構縣鄉經銷商:人性、利益與江湖義氣
別把經銷商當傻子:尊重,才是成功的敲門磚
趙小普說,接觸經銷商,他做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放下所謂的優越感。「你聰明,對方比你更聰明,他只不過沒有更大的平台。人不要陷入聰明的誤區,用謊言驗證謊言,只會得到謊言。」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但卻道出了許多創業者容易犯的錯誤。
許多從一線城市來的創業者,總覺得自己掌握了最先進的商業模式,看不起那些在鄉鎮市場打拼的經銷商。但趙小普卻認為,這些經銷商才是真正了解市場的人。他們或許不懂什麼品牌行銷,但他們卻知道哪個產品好賣、哪個產品不好賣。他們才是最接地氣的銷售專家。
所以,要跟這些經銷商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他們的專業、尊重他們的經驗、尊重他們的人格。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關係。而有了信任,才能一起把生意做大。
OPPO、VIVO模式?在白酒界行不通!
很多人會把光良酒的成功,歸功於它學習了OPPO、VIVO的線下渠道模式。但趙小普卻說,這兩種模式,根本是不同的江湖。OPPO、VIVO靠的是鐵血管理,用高額的利潤和嚴格的考核,驅動銷售人員不斷地拓展市場。但這種模式,在白酒界是行不通的。
白酒經銷商,大多是地方上的「地頭蛇」。他們有自己的人脈、有自己的勢力範圍。你想要他們聽你的,沒那麼容易。就算你給的利潤再高,他們也未必會買你的帳。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除了利益,還有「面子」和「江湖義氣」要顧。
趙小普說,假如一個經銷商今天能在縣城做幾千萬的生意,那他就是「神」。你再厲害,不尊重他就做不成。所以,要跟這些經銷商合作,不能用管理員工的方式,而是要用「交朋友」的方式。要跟他們稱兄道弟、要跟他們喝酒聊天、要跟他們建立深厚的感情。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地為你賣酒。
攻佔終端老闆的心:光良的另類市場策略
光良酒在拓展市場時,還有一招很特別的策略,那就是「攻佔終端老闆的心」。他們不只是把酒賣給經銷商,還會想辦法讓那些在第一線賣酒的雜貨店老闆、小餐館老闆,也愛上光良酒。怎麼做呢?
趙小普說,他們會跟這些老闆打成一片,跟他們聊天、跟他們喝酒、甚至幫他們幹活。透過這些互動,他們了解這些老闆的需求、了解他們對白酒的喜好。然後,他們會針對這些需求,提供客製化的服務。例如,幫他們設計更吸引人的貨架陳列、提供更優惠的進貨價格、甚至贊助他們的店面活動。
光良酒在安徽鄉鎮某食雜店的產品貨架上
趙小普說,和餐飲終端的廚子、老闆打交道多了,就會發現,哪怕不用賣消費者,只要他們愛喝,一個月喝兩箱,這也是生意。再說廚子休息時候,帶兩瓶酒呼朋喚友,也能帶動轉化。這種「以點帶面」的策略,雖然看似緩慢,但卻非常有效。因為這些終端老闆,本身就是白酒的忠實消費者。只要他們喜歡你的產品,他們就會主動地幫你宣傳、幫你銷售。這種口碑行銷的力量,遠勝過任何廣告宣傳。
資本的瘋狂年代:光良的融資傳奇
投資人比你還急:光良的性感標籤
新消費浪潮疊加疫情,造就了一段魔幻的融資故事。趙小普回憶,當時光良酒簡直是站在了風口浪尖上,資本市場對它趨之若鹜。天使輪拿了以太的錢,A輪更是直接被高瓴、XVC搶著投,B輪又獲得貝塔斯曼的青睞,高瓴甚至還追加了一輪投資。這陣容,說是白酒界的「復仇者聯盟」也不為過。
趙小普笑稱,他在創業圈打滾多年,早年認識的投資經理都成了大佬。這些大佬回頭一看,發現老趙竟然還在賣酒,頓時覺得他實在太「長情」了,簡直是「時間的朋友」。
但更深層的原因,恐怕還是在於光良酒身上那幾個性感的標籤:「酒」、「下沉市場」、「連續創業」。在那個資本瘋狂的年代,只要你沾上了這些標籤,就能輕易地吸引到大把的熱錢。畢竟,酒是成癮性產品,下沉市場代表著巨大的潛力,而連續創業則意味著更豐富的經驗和更高的成功率。
新品牌 vs. 老品牌:光良的生存之道
在白酒這個古老的行業裡,新品牌想要出頭,談何容易?趙小普也坦承,大多數酒企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才能建立起穩固的線下渠道。但他卻反其道而行,透過釋放股權,讓經銷商加入,迅速完成了20%的渠道佈局。這一步險棋,卻意外地為光良酒打開了局面。
更重要的是,光良酒還抓住了2020年這個特殊的時機。疫情爆發,消費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光良酒逆勢而上,拼命花錢做品牌,在短短兩三年內,就讓整個行業都認識了它。這在傳統的白酒行業裡,簡直是不可思議的速度。
糖酒會豪賭:一炮而紅的行銷策略
說到花錢,趙小普可不是省油的燈。他舉了一個例子:在銷售額還不到5千萬的那一年,光良酒竟然在糖酒會上豪擲2千萬!要知道,糖酒會的門頭廣告位,向來都是酒鬼、五糧液這些大佬的囊中之物。但那一年,卻換成了光良酒,這讓整個行業都震驚了。
光良酒在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的展位
趙小普說,當時大家都懵了,紛紛打聽:「光良酒是啥?」這種敢花錢、敢出風頭的行銷策略,讓光良酒在短時間內就打響了名號。即使到了今天,光良酒的規模仍然很小,但在糖酒會的展位上,它卻能和五糧液、瀘州老窖這些大佬比鄰而居,而且展位大小也相差無幾。這種「以小搏大」的氣魄,著實令人印象深刻。
影視植入大作戰:光良的品牌突圍
古裝劇 OUT!:光良的選劇標準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光良酒深知品牌行銷的重要性。除了線下渠道的精耕細作,他們也開始嘗試各種影視植入,希望藉由熱門劇集,擴大品牌影響力。但問題來了,白酒畢竟是個相對傳統的產品,要如何巧妙地融入現代影視劇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趙小普坦言,白酒能植入的劇並不多。首先,大部分古裝劇都沒辦法做,因為光良酒要植入實體瓶,總不能在古代也出現現代玻璃瓶吧?那實在太穿越了!其次,《漫長的季節》這類現代年代劇也不太適合,因為年代感太強,植入會顯得格格不入。此外,純女性向劇、正劇其實也不太合適,因為目標受眾不太吻合。
所以,光良酒在選劇方面,有著一套嚴格的標準。他們會先看劇的類型,再看項目等級(S+、S、A級),最後還要看發行平台。只有符合這些條件的劇,才有可能成為光良酒的合作對象。
豪擲千金為哪樁?:光良的品牌夢
據說,光良酒這些年已經投資了四、五十部影視劇,花了不少錢。那麼,他們的投放邏輯是什麼呢?趙小普說,目前光良酒的投放還是偏中年男性人群多一些,所以他們會選擇一些男頻爽劇。當然,他們也會嘗試一些不同的劇型,例如《卿卿日常》,雖然是女性向,但劇中有一位公主來自新川(四川),光良酒就以家鄉特產的身份出現。
光良酒在電視劇《大奉打更人》中的植入
趙小普強調,光良酒做影視植入,主要還是出於品牌考量,而不是為了追求短期的銷售業績。他希望有一天,只要有喝酒的場景,就能看到光良酒。如果能達到這個目標,就算花5億人民幣,也值得。
土味行銷也奏效?:光良的在地化策略
除了高大上的影視植入,光良酒也會贊助一些比較「土味」的節目,例如安徽衛視的《男生女生向前衝》。這是一個老牌的衝關節目,在安徽地區擁有廣大的觀眾群。
趙小普解釋說,安徽是光良酒的重點市場,他們需要給經銷商提供資源支持。贊助《男生女生向前衝》,不僅能提升品牌在當地的知名度,還能讓經銷商免費參與節目,增加他們的參與感。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能將節目中的關卡,設計成光良酒瓶的造型,讓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這種接地氣的行銷方式,雖然看似簡單,但卻非常有效。
進軍一線城市:光良的下一步棋
上海灘生存記:光良的意外收穫
當光良酒在下沉市場站穩腳跟後,下一步自然是瞄準了一線城市。畢竟,如果一個品牌只在三四線城市受歡迎,那終究難以擺脫「low」的標籤。但進軍一線城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這裡的競爭更加激烈,消費者的口味也更加挑剔。
讓人意外的是,光良酒在進軍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過程中,卻意外地在上海取得了最好的成績。趙小普坦言,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在北京,光良酒始終無法撼動牛欄山二鍋頭的地位;在深圳,人們似乎更熱衷於賺錢,而不是喝酒;只有在上海,光良酒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
趙小普分析說,上海的外地人口眾多,而且本身就有一定的白酒消費文化。光良酒先從閔行等外來人口聚集的區域切入,與安徽市場形成聯動。更重要的是,其他酒企普遍認為上海市場難做,競爭相對較小。再加上光良酒願意投入資源,這才讓它在上海站穩了腳跟。
盒馬聯名款:新零售的敲門磚?
為了更好地打入一線城市,光良酒也開始與新零售渠道合作。早在2022年,他們就與盒馬鮮生推出了聯名款產品「五種糧食釀的酒」。雖然這款產品的年銷售額只有幾千萬元,但它卻一直是盒馬濃香光瓶酒的銷冠。
趙小普透露,這次合作並非光良酒主動洽談,而是盒馬鮮生主動找上門來。當時,盒馬鮮生正在推行新品孵化中心計畫,他們非常喜歡光良19的產品理念,因此主動提出合作。光良酒也為盒馬鮮生量身打造了一款獨特的產品。
山姆會員店踢鐵板:光良的碰壁經驗
不過,光良酒並非每次都能順利打入新零售渠道。他們也曾嘗試與山姆會員商店合作,但最終卻未能成功。趙小普說,山姆會員商店主要銷售茅台、五糧液等高端白酒,與光良酒的目標客群不太吻合。當時,光良酒還特意為山姆會員商店設計了一款簡裝環保版產品,但山姆的採購人員並不感興趣。
趙小普坦言,他們也不想強求。畢竟,光良酒進駐商超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提升品牌形象。如果一款產品無法體現光良酒的品牌特色,那就沒有意義。這次碰壁的經驗,也讓光良酒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定位和目標。
產品線擴張?:光良的理性與克制
安全感至上:白酒消費者的潛規則
在飲料行業,不斷推出新品似乎是維持貨架存在感的必要手段。但趙小普卻認為,白酒行業恰恰相反。酒不僅不能頻繁推出新品,甚至連包裝都不要輕易改動。因為在白酒消費者眼中,改了包裝,就代表「味道變了」。
趙小普說,白酒消費者的忠誠度,主要來自於「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指的是對產品品質的信任、對酒精度的掌握、以及對飲用後身體反應的預期。畢竟,對於一個中年男性來說,在商務場合喝酒,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的酒量,確保自己不會失態。
別再相信酒蒙子傳說!:真正的白酒消費大省
提到喝酒,很多人會想到東北、內蒙這些以豪飲聞名的地區。但趙小普卻說,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真正的白酒消費大省,其實是河南。這個地方的人均白酒消費量高達一斤,越往下沉越能喝。此外,山東和江蘇也是白酒消費大省。江蘇人擅長細水長流,慢慢喝,所以當地才出了洋河這樣的品牌。
反觀東北、內蒙,由於年輕人口外流、消費能力有限等因素,白酒消費量反而相對靠後。趙小普說,人最能喝的時候是二三十歲,身體代謝好、社交需求旺盛。過了40歲,大多不敢多喝,怕傷身體。
山寨數據瓶:光良的淡定回應
隨著光良酒的走紅,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山寨數據瓶。這些產品模仿光良酒的包裝設計,但品質卻參差不齊。面對這種情況,趙小普起初還有些糾結,但後來也就釋懷了。畢竟,光良酒的毛利率不到30%,直到去年才開始實現盈利。而那些山寨產品,毛利率卻高得嚇人。趙小普認為,這種賺快錢的方式,終究無法長久。與其跟山寨產品糾纏,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產品品質上,與牛欄山、老村長、玻汾等品牌競爭。
光瓶酒的千億市場:誰是下一個王者?
消費降級的受益者:光瓶酒的春天
近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一段轉型期,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變化。「消費降級」成為了一個熱門詞彙,人們更加注重產品的性價比和品質。在這種背景下,光瓶酒迎來了發展的春天。趙小普認為,光瓶酒的崛起,受益於消費者對性價比和品質的雙重追求。
過去,市場上流行著許多幾十塊錢的低端盒裝酒。但隨著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低端盒裝酒的市場逐漸萎縮。而光瓶酒則以其簡潔的包裝、透明的價格和相對較高的品質,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趙小普說,這相當於1000多億的盒裝酒市場平移到了光瓶酒。
更重要的是,現在人們對光瓶酒的認知也在發生改變。從以前20元價格帶的低端產品,到現在百元以內、瓶身設計精美、更有檔次的產品,光瓶酒正在擺脫「low」的標籤。
高端品牌來襲?:光良的危機與優勢
隨著光瓶酒市場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端品牌也開始推出自己的光瓶酒產品。面對這種情況,趙小普坦言,他之前也擔心過。高端品牌的加入,短期內確實會讓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行銷成本更高。但他認為,從長遠來看,這並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對於傳統的大酒企來說,只要有自己的高毛利產品,光瓶酒就不會是它們的核心業務。
趙小普認為,真正需要擔心的是那些主營業務已經萎縮、但仍然擁有資金的區域性酒企。這些企業在當地擁有產品、團隊和地方關係,如果他們痛定思痛,決心All in光瓶酒市場,那才是光良酒真正的勁敵。
趙小普也強調,光良酒的優勢在於,它已經在這個行業提前佈局了6、7年。在光瓶酒市場還沒有成為熱點之前,光良酒就已經開始深耕細作。這種先發優勢,是其他品牌難以比擬的。
按部就班,就是最好的策略:老趙的七年感悟
回顧光良酒走過的七年,趙小普認為,他們做得最對的事就是「按部就班」。做產品、推品牌、招商、持續培訓經銷商,經銷商運營終端,終端培育消費者,不停循環往復。趙小普說,這個行業沒有突然的風口,也沒有大事件。想要在這個行業取得成功,只能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下去。
管理哲學:信任與放權
不擅長管理?:老趙的另類領導學
趙小普坦言,自己其實並不擅長管理,甚至有點排斥。所以,他推崇「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在光良酒,資金、生產、策劃和銷售是完全分開的,管理層只需要做到充分信任即可。這種管理模式,或許在傳統企業眼中有些不可思議,但在光良酒卻運行得相當順暢。
趙小普說,他的管理模式的核心就是「信任」。他相信,只要給予員工足夠的信任,他們就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他甚至認為,如果一個人需要被管理,那就說明他並不適合在這個崗位上工作。
金錢觀:坦誠相見的團隊文化
除了信任之外,趙小普還非常重視團隊的「金錢觀」。他每年都會和核心團隊成員聊一次金錢觀,確保彼此的欲望是一致的。他認為,如果團隊成員的欲望與公司的發展方向不一致,很容易產生矛盾和衝突。
趙小普說,他希望團隊成員能夠坦誠地表達自己的訴求,無論是想要更多的金錢、還是想要更大的發展空間,都可以直接提出來。他會盡力滿足團隊成員的合理需求,讓大家都能夠在公司實現自己的價值。這種坦誠相見的團隊文化,是光良酒能夠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