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tocks爆紅解密:幣股融合是豪賭還是捲土重來?團隊合規性與風險分析

xStocks爆紅解密:幣股融合是豪賭還是捲土重來?團隊合規性與風險分析

xStocks 爆紅背後:一場豪賭,還是捲土重來?

xStocks,這個名字最近簡直像病毒一樣在幣圈蔓延! Kraken、Bybit、Jupiter 這些交易所也跟著湊熱鬧,紛紛宣布要用 xStocks 來搞什麼美股代幣化。背後的 Backed 團隊,瞬間成了“幣股融合”概念的弄潮兒,風光無限。但說實話,這種一夜爆紅的故事,背後往往藏著更多你不知道的八卦。

幣股融合的華麗外衣,舊瓶裝新酒?

“幣股融合”聽起來很高大上,好像區塊鏈終於要顛覆華爾街了。但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把傳統股票換個包裝,放到區塊鏈上炒嗎? 當然,這中間可能有一些技術創新和制度優勢,例如 247 全天候交易,更低的交易門檻等等。但說到底,還是換湯不換藥。Backed 這次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能不能真正解決傳統金融的痛點,而不是光靠概念炒作。

DAOstack 的隕落:3000 萬美元的教訓

要說 Backed 的故事,就不得不提 DAOstack。 這 Backed Finance 的三位創始人,Adam Levi、Yehonatan Goldman 和 Roberto Klein,當年可都是 DAOstack 的核心人物。 DAOstack 這項目,當年號稱是要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協調系統,聽起來是不是很厲害? 2017 年 ICO 那會兒,DAO 正好撞上重大危機,大家普遍不看好。結果 DAOstack 愣是在一片質疑聲中,硬是募了 3000 萬美元。

但接下來的操作就讓人看不懂了。代幣 GEN 完成 ICO 之後,團隊竟然沒把它上線任何交易所! 哪怕是那些聽都沒聽過的小交易所也沒上。結果就是,GEN 徹底失去流動性,最後歸零。 幣圈 KOL 0xTodd 當時就吐槽說:“二三線交易所都搶著上幣,DAOstack 連這種‘強上’都沒趕上,團隊真是一塌糊塗。” 2022 年末,DAOstack 因為燒光了錢,正式宣布關停。 現在,這幫人換了個“美股代幣化”的殼,又回來了。他們這次能走多遠? 我個人覺得,懸!

Backed 團隊解構:合規先行,技術為骨,另類增長?

Backed 這次捲土重來,團隊構成也頗耐人尋味。 從 LinkedIn 上看,團隊規模不大,大概 11 到 50 人的樣子。 仔細研究一下,發現核心成員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反洗錢和法律合規人員,另一類是來自加密資產管理公司 21Shares 的前員工。

合規部隊:代幣化資產的護航者

不得不說,Backed 在合規方面下了血本。 他們的合規團隊佔比很高,而且個個都有深厚的法律背景和經驗。 這也難怪,畢竟他們做的是代幣化資產,稍有不慎就會踩到監管紅線。 這些合規專家,就像是 Backed 的護身符,為他們在幣圈這個灰色地帶保駕護航。

21Shares 老兵:技術底層的築夢人

除了合規團隊,Backed 的技術力量也不容小覷。 CTO 兼 COO Yotam Katznelson,還有高級軟件工程師 Łukasz Romanowski,都是從 21Shares 跳槽過來的。 21Shares 在加密資產管理方面經驗豐富,這些前員工無疑是 Backed 技術團隊的中流砥柱,負責搭建和維護底層產品。 說白了,就是負責把“幣股融合”這個概念變成現實。

音樂碩士掌舵增長?看不懂的操作

不過,團隊裡也有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角色。 比如這個增長主管 David Henderson。 看他的 LinkedIn 履歷,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片場。 阿伯丁大學音樂碩士,之前一直在高校做行政工作,跟加密貨幣和金融八竿子打不著。 唯一有點關係的,是一段為期六個月的“戰略數字評估”工作,還跟信託有關。 現在,他竟然負責 Backed 的增長和營銷! 我實在想不通,一個音樂碩士,要怎麼在幣圈搞增長? 難道要靠音樂來吸引用戶? 這操作,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創始人起底:物理博士、美術館主、天使投資人的 Web3 煉金術

Backed 的三位聯合創始人,個個都是傳奇人物。 他們都來自以色列,履歷跨度極大,風格也迥異:一個是理論物理博士,一個是美術館館主,還有一個是天使投資人。 更詭異的是,他們的 Web3 履歷,幾乎只有 DAOstack 和 Backed 這兩個項目。

Adam Levi:從黑洞到美股,學術男的華麗轉身

Adam Levi,這位老兄可是個學術大牛。 以色列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博士,還在以色列國防軍當過學術軍官(中尉軍銜),也做過高校助教。 在 2020 年之前,他發表了十篇關於黑洞和量子效應的論文,簡直就是學術界的精英。 現在,他是 Backed 的對外發言人,經常出面接受採訪和參加活動。 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從研究黑洞,轉行到搞美股代幣化的。 這跨度,簡直比黑洞還深不可測。

Yehonatan Goldman:藝術家的運營之道,還是空想?

Yehonatan Goldman,這位老兄自稱是“自學成才的多學科創客”。 擁有以色列海法大學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碩士學位,還創辦過一家美術館,叫 Talish Art Gallery。 2017 年,他加入 DAOstack,擔任首席運營官。 藝術家搞運營? 這聽起來就讓人覺得有點不靠譜。 也不知道他當年在 DAOstack 裡,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藝術家的思維,跟幣圈的邏輯,好像不太搭。

Roberto Klein:資本老手的合規算盤

Roberto Klein,這位老兄的經歷則偏重資本運作。 他畢業於特拉維夫大學,還在瑞士 IMD 商學院拿了個 MBA 學位。 早年從事光電工程和投資分析,2009 年轉型做天使投資,專注於可再生能源和金融科技。 2017 年,他在 DAOstack 負責法律與監管事務。 看來,他是 Backed 團隊裡的“老油條”,負責用資本的手段,讓項目合規運作。 這位老兄,才是真正懂得幣圈生存法則的人。

風口浪尖:xStocks 的流動性焦慮與信任危機

從 DAOstack 的早期探索,到 xStocks 背後的幣股敘事,不得不承認,站上風口往往比默默耕耘更重要。 但幣圈的風,來得快,去得也快。 今天你還是萬眾矚目的明星,明天可能就成了無人問津的垃圾。 市場最終關心的,還是基本面和持續性。 xStocks 現在看起來很火,但已經有用戶開始質疑它的流動性不足、費用偏高、審計不透明等問題。 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很可能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Backed 這次“二次創業”,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能不能講出一個更成熟的故事,能不能拿出更有說服力的數據,能不能建立起用戶的信任。 畢竟,幣圈最不缺的就是故事,缺的是真材實料。 我個人對 Backed 的前景,還是持保留態度。 畢竟,DAOstack 的教訓還歷歷在目。 但我也希望他們能成功,畢竟,誰不希望看到區塊鏈技術真正顛覆傳統金融呢? 答案,正待揭曉。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