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動盪下的避險需求:債券與黃金的投資角色
在當前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投資者對於如何保護自己的資產可謂是絞盡腦汁。一邊是美國聯準會(FED)的升息政策讓人捉摸不定,另一邊是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溫,避險資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傳統上,債券和黃金被視為投資組合中的避風港,但它們的角色和價值真的沒有改變嗎?
傳統投資組合的挑戰:債券不再是萬靈丹?
過去,投資者普遍認為,將資金配置於股票和債券,可以達到分散風險、穩定收益的目的。典型的「60/40」投資組合——60%的資金投資於股票,40%投資於債券,被奉為經典。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這種傳統的配置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特別是,近年來債券的表現並不如預期,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與股票市場呈現出同漲同跌的趨勢,這讓投資者不禁開始反思:債券是否還能扮演其傳統的避險角色?
聯橋資本的警示:債券與股票的關聯性增強
聯橋資本(Bracebridge Capital)的聯合創始人Nancy Zimmerman在蒙特利爾Sohn會議上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在當前環境下,債券可能無法像過去那樣,為投資者提供所需的多元化。Zimmerman指出,近年來,債券和股票的相關性明顯增強,這意味著當股票市場下跌時,債券市場也可能跟著下跌,無法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她認為,這部分原因是國債供應的持續增加,導致市場對債券的供需關係發生了變化。

60/40投資組合的反思:多元配置才是王道?
Zimmerman進一步指出,傳統的60/40投資組合配置,從未打算成為行業標準。這個比率最初只是作為一個「稻草人論證」,或者說是評估投資組合表現的基準而引入的。隨著歷史趨勢的不斷變化,投資者應該考慮更多的市場中性資產,例如全球股票、總債券、高收益指數、三個月期美債,以及黃金等另類資產。我個人非常認同這個觀點,畢竟市場瞬息萬變,固守成規只會讓自己錯失良機。
市場中性資產的魅力:黃金的避險價值與套利機會
雖然Zimmerman沒有特別推薦黃金,但她承認,黃金已成為一種受歡迎的中性資產。中性資產的吸引力在於其效率低下,這可以創造套利機會。她用一句形象的比喻來說明:「牆和牆紙之間還有空間」,這就是投資者可以利用的空間。換句話說,市場上存在一些未被充分挖掘的價值,等待著有眼光的投資者去發現。在當前這個時間點,我認為,適當配置一些黃金,不僅可以對沖潛在的風險,還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當然,投資黃金也並非沒有風險,例如不同市場的金價差異,就可能帶來一定的套利風險。
美債的隱憂:赤字與債股關聯性的惡性循環
Zimmerman的分析也點出了美國國債市場的一個隱憂:由於政府在赤字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發債創下紀錄,債券和股票之間的關聯性日益增強,這是一種更廣泛的趨勢。這意味著,如果美國政府繼續擴大赤字,大量發行國債,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債券市場的風險,使其更難以起到分散投資組合風險的作用。這對於那些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Trans-Canada Capital的不同觀點:長期美債的投資機會
儘管 Nancy Zimmerman 對於傳統債券在投資組合中的角色提出了質疑,但並非所有人都對債券持悲觀態度。Trans-Canada Capital 的固定收益和絕對回報高級副總裁 Marc-Andre Soubliere 在蒙特利爾 Sohn 會議上分享了他仍然看好美國長期國債的觀點。這種觀點上的差異,恰恰反映了市場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也提醒我們在投資決策中,需要兼聽各方意見,不能人云亦云。
經濟放緩下的美債價值:赤字不再是首要問題?
Soubliere 解釋說,他正在購買長債,因為他預計經濟增長放緩將轉移人們對美國赤字的關注。他的邏輯是,當經濟過熱時,赤字才是問題;而當經濟放緩時,人們更關心的是如何刺激經濟增長,而不是控制赤字。他以 2020 年為例,當時美國政府為了應對疫情,推出了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計劃,導致赤字大幅增加,但當時並沒有人抱怨赤字,因為人們更關心的是如何防止經濟崩潰。我認為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畢竟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人們的關注點也會有所不同。
長債收益率曲線趨平的預期:精準的投資策略
Soubliere 表示,他正在買入 20 年期美債,同時賣出 10 年期和 30 年期美債,因為他預計長債收益率曲線將趨平。這種操作方式,實際上是一種利用市場預期差進行套利的策略。收益率曲線是指不同期限債券的收益率之間的關係。如果收益率曲線趨平,意味著長期債券的收益率下降,而短期債券的收益率上升,或者兩者之間的差距縮小。Soubliere 認為,目前市場對長期債券的預期收益率過高,因此他選擇買入長期債券,等待收益率下降,從而獲利。這種策略需要對市場有深入的了解和精準的判斷,並非一般投資者可以輕易嘗試。
實際利率的吸引力:養老基金的天堂?
Soubliere 強調,目前美國的實際利率非常具有吸引力。他指出,上週美國的實際利率是 2.70%,這是 15 年來未曾出現過的高水平。他認為,這樣的實際利率對於任何養老基金來說,都是一個天堂。實際利率是指名義利率扣除通貨膨脹率後的利率,它反映了投資的真實回報。對於養老基金來說,長期穩定的實際回報至關重要,因為這關係到其能否履行對退休人員的承諾。因此,Soubliere 認為,高實際利率的美國長期國債,對於養老基金來說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這個論點確實很有說服力,尤其是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能夠找到如此高實際利率的資產,實屬難得。
川普關稅政策的轉變:經濟常態的回歸?
Soubliere 補充說,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將繼續迫使川普總統緩和其激進的關稅政策,這可能最終有助於恢復經濟常態。這一點我持保留態度。雖然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確實給全球經濟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但我認為,關稅政策的調整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且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不過,如果 Soubliere 的預測能夠實現,那麼對於全球經濟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也有助於提升市場的風險偏好。
更全面的分析:債券、黃金,與 MSCI 調整下的投資策略
綜合以上兩種觀點,我們可以發現,在當前複雜的市場環境下,單純地依賴傳統的投資組合配置,可能已經無法滿足投資者的需求。無論是債券還是黃金,抑或是其他另類資產,都需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進行靈活調整。更重要的是,我們還需要密切關注市場的動態變化,例如 MSCI 的調整,以及其他可能影響市場走勢的因素。
MSCI 季度調整: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市場效應
MSCI(明晟指數)作為全球投資組合經理人追蹤的重要指標,其季度調整往往會對市場產生顯著影響。MSCI 的調整,意味著某些股票或債券會被納入或剔除指數,這會引發相關資產的買賣潮,進而影響其價格。舉例來說,如果某隻股票被納入 MSCI 指數,那麼追蹤該指數的基金經理人就必須買入該股票,從而推高其價格。反之,如果某隻股票被剔除指數,那麼相關基金經理人就必須賣出該股票,從而壓低其價格。最近的 MSCI 調整中,南亞科、緯創、精成科等台灣企業的權重變化,就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因此,投資者在制定投資策略時,不僅要考慮債券和黃金等避險資產,還需要密切關注 MSCI 的調整,以及其可能帶來的市場效應。不過,MSCI 調整的影響是短期的,長遠來看,還是要回歸到基本面。
避險資產配置的個性化需求: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案
在探討了債券、黃金,以及 MSCI 調整等因素之後,我們需要回到一個根本的問題:如何制定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答案是,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案,只有個性化的配置。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財務狀況都不同,因此適合他們的投資策略也會有所不同。有些人風險偏好較低,可能更傾向於配置較多的債券和黃金等避險資產;而有些人風險偏好較高,可能更傾向於配置較多的股票等高風險資產。此外,投資者的年齡、收入、家庭狀況等因素,也會影響其投資決策。例如,年輕人可能更願意承擔較高的風險,以追求更高的回報;而年長者可能更注重資產的保值和穩定性。因此,在制定投資策略時,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具體情況,並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靈活調整。
不確定性下的投資心態:擁抱波動,伺機而動
無論是經濟動盪、地緣政治風險,還是 MSCI 調整,都可能給市場帶來波動。在這種不確定的環境下,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至關重要。首先,要擁抱波動,不要因為市場的短期波動而恐慌。其次,要伺機而動,不要錯過市場上的投資機會。當然,在投資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功課,了解相關資產的風險和收益。最後,要長期投資,不要期望一夜暴富。投資是一場長跑,只有堅持長期投資,才能獲得穩定的回報。最近 UNIQLO 感謝祭,我搶到了一件很划算的 AIRism,這也算是投資自己的一種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