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重疾险市场蓬勃发展:加法创新与重疾险、医疗险的竞合

少儿重疾险市场蓬勃发展:加法创新与重疾险、医疗险的竞合

近年来,我国健康险市场风起云涌,医疗险与重疾险的竞争与合作态势日益显著。重疾险市场虽趋于稳定,但少儿重疾险却异军突起,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保险公司纷纷推陈出新,推出更贴合家庭需求的少儿健康保障产品。与成人重疾险相比,少儿重疾险产品的升级之路更像是在不断“做加法”。

在当前利差损风险加大、产品预定利率持续下调的背景下,君龙人寿总精算师兼产品开发部负责人雷飞表示,少儿重疾险的附加责任空间远大于成人重疾险。他预测,未来少儿重疾险将朝着保障更全面、服务更完善的方向发展,构建起从出生到终身的完整保障体系。目前市场上的少儿重疾险产品已初具雏形,涵盖重疾、中症、轻症等责任,未来或将进一步细化和优化。

值得关注的是,业内预计2024年医疗险市场份额将首次超越重疾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指出,重疾险和医疗险在保障范围和保险责任上存在交叉,但覆盖范围有所不同。重疾险可通过更精准的重病和特病定义、更灵活的保费结构(例如高发疾病优先赔付)来吸引特定客户群体,并可作为医疗险的基础保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障方案。

少儿重疾险的“加法”创新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保险行业健康险保费收入达9773亿元,同比增长8.2%。

在健康险市场持续扩张的背景下,重疾险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备受保险公司重视。为少儿重疾险“做加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和服务已成为行业共识。例如,君龙人寿2月17日最新推出的“君龙小青龙6号少儿重疾险”,不仅保留了重疾多次赔付、特疾/罕见病额外赔付等优势,还新增了新发先天性疾病引发的重疾保障、孤独症保障等特色责任。此外,招商仁和近期推出的“青云卫5号”,也新增了严重肥胖手术关爱金等升级保障,进一步完善少儿特疾和罕见病的保障。

这些产品的升级思路均关注少儿群体高发疾病,致力于扩展保障范围、提高赔付力度。业内人士认为,少儿重疾险周期更长、价格更低,在附加责任和保障方面空间更大;此外,即使是同一家庭,为孩子购买重疾险的预算通常高于为自己购买。

对于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影响,业内人士补充道,虽然少儿重疾险价格受此影响,但家长对保费上涨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更愿意为孩子的健康保障投入更多资金,这也是少儿重疾险能够大胆“做加法”的重要原因。

重疾险与医疗险的互补性

重疾险持续迭代升级,但医疗险市场占比和保费规模却快速增长,2023年首次逼近重疾险。业内预测,2024年医疗险规模将超越重疾险,成为健康险市场第一大险种。

面对保障目标相近的两种险种,替代效应是重疾险市场份额下滑的原因之一,许多家庭在选择保险时难以抉择。

实际上,医疗险和重疾险存在显著差异:医疗险是费用补偿型保险,报销医疗费用;重疾险是定额给付型保险,一次性支付约定保险金,用于支付医疗费用、康复费用或弥补收入损失。

雷飞认为,重疾险和医疗险互为补充,在三、四线城市,医疗险的替代效应可能更明显;在一、二线城市,重疾险和医疗险则常被同时选择。他指出,医疗险主要用于支付医疗费用,而重疾险除支付医疗费用外,还可补偿因患病造成的收入损失,尤其对于需要家人陪伴的儿童。此外,一些优质产品如“小青龙”可主动干预健康管理,提供完善的健康服务,推动重疾险和医疗险从互补走向融合。

业内普遍认为,重疾险能从财务和收入两个维度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减轻财务压力。龙格建议,保险公司可设计“重疾+医疗险”打包产品,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重疾险的未来:依然有一席之地

虽然重疾险增速与医疗险差距加大,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重疾险在中国仍有广阔发展空间,特别是少儿重疾险,凭借细分市场优势和高杠杆保障特性,成为家庭健康保障的重要选择。

雷飞表示,少儿重疾险拥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每年数百万新生儿都需要保障。随着健康险市场日益成熟,商保作为医保补充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丙类药目录的加速落地也将促进商保发展,特别是医疗险,并间接带动重疾险销售。

龙格认为,重疾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仍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作为基础医疗保障的补充。未来,重疾险可通过差异化设计(例如更注重轻症或中症保障)、创新产品形式(例如“重疾+医疗险”打包产品)及提升服务质量,巩固其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