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衝破3800點:牛市來了?小心妖股割韭菜!

瘋了吧?A股直衝3800點,韭菜的春天還是鐮刀的盛宴?

十年磨一劍,一劍破萬點?3800點的真相

各位看官,最近這股市,簡直比八點檔連續劇還精彩!上證指數啊,它竟然突破了3800點!十年新高!有沒有搞錯?簡直是挑戰我的認知極限。說好的經濟下行呢?說好的房地產危機呢?難道是我打開股市的方式不對?

別急著歡呼,也別急著All in。股市這玩意兒,向來是「七虧二平一賺」。現在衝上去了,是真牛市來了?還是莊家在割韭菜前餵點飼料?各位摸摸自己的口袋,再看看新聞裡那些“專家”的分析,心裡有點數了嗎?

說實話,我對這種“新高”是抱持著高度懷疑的。畢竟,這幾年,什麼“專家”、“權威”被打臉的還少嗎?股市裡,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散戶想賺錢,難度堪比登天。但我也不是要潑冷水,畢竟,萬一這次是真的呢?萬一我錯過了這波行情,豈不是虧大了?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情,相信各位韭菜們都懂的。

所以,接下來,我會用我這雙被無數假消息洗禮過的眼睛,仔細分析一下這波行情,看看它到底是真金不怕火煉,還是海市蜃樓一場。各位,繫好安全帶,準備跟我一起衝浪吧!只不過,這浪頭太大,隨時可能被捲進去,淹死之前,記得喊救命!

千股奔騰,妖股橫行:誰在刀口舔血?

數據不會騙人?創新高背後的秘密

一千多家公司股價創新高?我的老天鵝啊!這數字聽起來確實很誘人,感覺遍地黃金,隨便撿都能發財。但各位冷靜想想,這“新高”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是公司業績突飛猛進?還是純粹的資金炒作?要知道,很多時候,股價跟基本面是脫鉤的,莊家想拉抬股價,分分鐘就能讓你看到“新高”。

仔細看看那些創新高的公司,有多少是真正有護城河的?有多少是靠概念炒作、蹭熱點的?別被那些花裡胡哨的名詞給迷惑了,什麼“元宇宙”、“區塊鏈”、“人工智慧”,聽起來都很高大上,但實際上呢?有多少是能真正落地,產生實質性利潤的?

所以,看數據要看背後的邏輯,不能光看表面。創新高不代表就是好公司,更不代表股價還會繼續漲。相反,很多時候,創新高反而是出貨的信號。莊家在高位把籌碼派發給散戶,然後拍拍屁股走人,留下接盤的韭菜們在風中凌亂。

要記住,股市永遠不缺故事,缺的是理性。別被那些“專家”忽悠了,要有自己的判斷,多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多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別盲目跟風,更別聽信內幕消息。不然,到時候哭都沒地方哭。

上证指数创十年新高

上緯新材的妖孽之路:機器人概念是真金還是鍍金?

說到妖股,那就不得不提上緯新材了。17個交易日,13個“20CM”漲停,這漲幅簡直是坐火箭啊!什麼智元機器人要收購控股權,人形機器人成為風口,聽起來都很有道理,但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人形機器人確實是個熱門概念,但距離真正 commercialization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技術瓶頸、成本控制、市場接受度,都是很大的挑戰。智元機器人拿了中國移動的訂單,聽起來很厲害,但7800萬的訂單,對於一家上市公司來說,又能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利潤?

監管層出手降溫,說明這波炒作已經有點過頭了。股價漲得太快,脫離了基本面,風險自然就高。現在入場,等於是在刀口舔血,一不小心就會被割得血本無歸。當然,如果你是風險偏好型投資者,喜歡這種刺激的遊戲,那我也沒話說。但請記住,高風險伴隨高收益,也伴隨高虧損。玩得起就玩,玩不起就別碰。

舒泰神的鹹魚翻身:創新藥的泡沫與希望

舒泰神今年也算是鹹魚翻身了,股價漲了六倍多,創新藥概念果然是香餑餑。什麼BDB-001注射液,什麼STSP-0601,一堆專業名詞看得我眼花繚亂。但說實話,創新藥這行,水深得很。

一款新藥的研發,耗時長,投入大,風險高。很多公司砸了幾十億,甚至上百億,最後卻什麼都沒做出來。即使研發成功,還要經過漫長的臨床試驗、審批流程,才能上市銷售。而且,創新藥的競爭非常激烈,一旦有競爭對手推出類似的產品,或者出現更有效的替代方案,之前的投入可能就打水漂了。

舒泰神的新藥確實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距離真正上市銷售,還有一段距離。而且,就算上市了,能否取得預期的銷售額,也是一個未知數。財通證券預測STSP-0601在國內的銷售峰值有望突破20億,聽起來很誘人,但這只是預測,能不能實現,還要看市場的表現。

所以,投資創新藥公司,要謹慎。要仔細研究公司的研發能力、產品線、市場前景,不要只看概念,更不要聽信那些誇大的宣傳。畢竟,股市不是慈善機構,沒人會白白給你送錢。

外資是救星?還是禿鷹?

華爾街大鱷的豪賭:抄底還是收割?

最近,外資瘋狂湧入A股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什麼好萊塢電影《大空頭》原型的對沖基金經理都開始買入阿里巴巴和京東的看漲期權了。這消息一出,彷彿A股一下子成了香餑餑,人人都想來啃一口。

但各位韭菜們,千萬別被這表面的繁榮景象給迷惑了。外資真的是來拯救我們的嗎?還是只是來趁火打劫,割一波韭菜就走的?要知道,華爾街的那些大鱷們,可不是什麼慈善家,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賺錢!

他們抄底中國股票,可能是真的看好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但也可能是看到了短期內的套利機會。畢竟,A股的波動性這麼大,隨便炒作一下,就能賺得盆滿缽滿。等他們賺夠了,拍拍屁股走人,留下的還是一地雞毛。

所以,外資的動向,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能盲目跟從。要有自己的判斷,要看他們買入的是什麼股票,要看他們的操作週期,要看他們背後的邏輯。別傻乎乎地跟著他們衝,到時候被套在高位,哭都沒地方哭。

對沖基金的中國牌:真金白銀的背後

高盛的數據顯示,對沖基金8月份以來瘋狂買入中國股票,速度創下紀錄。這聽起來確實很振奮人心,但我們也要看到,對沖基金的總資金流入中,中國市場現在是他們淨買入最多的對象,這並不代表他們就真的看好中國經濟。

要知道,對沖基金的操作手法非常靈活,他們可以同時做多和做空,利用各種金融工具來對沖風險,獲取利潤。他們買入中國股票,可能是為了對沖其他資產的風險,也可能是為了配合其他的投資策略。總之,他們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拯救中國股市。

此外,對沖基金的總持倉水平是近五年來的最低點,這意味著他們還有很大的買入空間。這既是機會,也是風險。機會是,他們可能會繼續買入,推高股價。風險是,一旦他們覺得行情不好,隨時可以撤離,導致股價暴跌。

所以,對待外資,我們要保持警惕,既要利用他們的資金和技術,也要防範他們的風險。要加強監管,防止他們操縱市場,損害散戶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讓外資真正成為中國股市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AI、創新藥、金融科技:下一個十倍股在哪裡?

AI:風口上的豬,還是彎道超車的機會?

AI!這兩個字母簡直成了股市的萬靈丹,什麼股票沾上AI,股價就跟吃了興奮劑一樣往上衝。從PCB到CPO,再到液冷、電源,相關概念股漲得我眼紅脖子粗。但各位冷靜想想,這AI的熱潮,到底是真材實料,還是純粹炒概念?

AI的確是未來趨勢,但這趨勢能否轉化為實際的利潤,還是個未知數。現在很多AI公司,燒錢如流水,但真正能拿出手的產品卻寥寥無幾。而且,AI的競爭非常激烈,技術迭代速度快,今天還領先,明天可能就被淘汰了。

所以,投資AI股,要擦亮眼睛。要看公司是否有核心技術,是否有穩定的客戶群,是否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別被那些天花亂墜的PPT給忽悠了,要深入了解公司的基本面,才能判斷它是否真的具備成長為十倍股的潛力。

AI学习

創新藥:燒錢的遊戲,還是人類的希望?

創新藥!這又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領域。一方面,創新藥是人類健康的希望,能解決各種疑難雜症,造福社會。另一方面,創新藥也是一個燒錢的遊戲,研發週期長,風險高,稍有不慎,就會血本無歸。

現在很多創新藥公司,都靠BD訂單來維持生計。所謂BD訂單,就是把自己的藥物授權給其他公司,換取一定的授權費和里程碑付款。這種模式雖然能帶來一定的收入,但並不能保證公司的長期發展。畢竟,靠賣藥物授權過日子,總不如自己把藥賣出去賺錢來得實在。

投資創新藥公司,要重點關注公司的研發管線,看是否有具有潛力的大單品。此外,還要關注公司的團隊和管理層,看他們是否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帶領公司走向成功。當然,風險是永遠存在的,即使做了充分的準備,也可能踩雷。所以,投資創新藥,要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

BD订单

金融科技:傳統金融的掘墓人?

金融科技!這個概念聽起來也很時髦,什麼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都跟金融扯上了關係。但金融科技到底能給金融行業帶來多大的變革,還是個未知數。

現在很多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做一些邊緣創新,比如移動支付、網路貸款、智能投顧等等。這些創新確實能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和便捷性,但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金融行業的格局。

要真正顛覆金融行業,需要有顛覆性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比如,區塊鏈技術如果能真正應用於金融交易,就能極大地提高交易的效率和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還面臨著很多挑戰,比如監管、安全、擴容等等。

所以,投資金融科技公司,要看公司是否有真正的技術創新,是否有清晰的商業模式,是否能適應監管的要求。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有可能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中脫穎而出,成為未來的領導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