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發展IPO疑雲:業績、安全、擴張多重考驗,上市之路佈滿荊棘

林平發展IPO疑雲:業績、安全、擴張多重考驗,上市之路佈滿荊棘

風雨飄搖的IPO之路:安徽林平發展的紙上春秋?

林平發展,這家名字聽起來充滿希望與循環永續的紙品企業,卻在IPO的道路上走得跌跌撞撞。業績波動、產銷下滑、意外事故頻發,簡直就像一部灑滿狗血的鄉土劇,讓人忍不住想問一句:這家公司,到底還能不能順利上市?

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貝碧嘉的意外襲擊

你相信嗎?一家準備上市的公司,竟然把業績下滑的原因歸咎於一場颱風!2024年,颱風“貝碧嘉”無情地席捲了林平發展的廠房,導致公司營收、淨利潤雙雙銳減。這理由,聽起來簡直比電視劇還離譜。難道這家公司的廠房是用紙糊的嗎?一場颱風就能讓它損失慘重?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招股書中竟然還煞有介事地提到,因為颱風導致生產車間檢修停產了三十多天!三十多天啊!這得損失多少訂單?這得讓多少客戶跳腳?

稅收優惠的甜蜜陷阱:七成利潤的真相

如果說颱風是天災,那稅收優惠就是人為了。林平發展的利潤,竟然有高達七成以上來自於政府的稅收優惠!這簡直就是把公司的命脈寄託在政府的恩賜上。一旦政府的政策發生變化,或者林平發展失去了稅收優惠的資格,那它的利潤豈不是要直接腰斬?這種高度依賴稅收優惠的盈利模式,簡直就像在沙灘上蓋房子,看似光鮮亮麗,實則不堪一擊。投資者們難道不擔心,今天還能享受稅收優惠的林平發展,明天就會變成一個沒有穿國王新衣的窘迫模樣嗎?

李建設的權力遊戲:誰是林平發展的真正主人?

林平發展的股權結構,也是一出充滿權力鬥爭的大戲。實際控制人李建設,牢牢掌握著公司88%的表決權!這意味著,其他股東根本沒有任何話語權,李建設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在公司成立初期,竟然還存在股權代持的情形,甚至還出現了李建設作為境內個人未辦理境外投資外匯登記的情況!這操作,簡直讓人懷疑這家公司是不是把法律當成了擺設。這種種跡象都表明,林平發展的公司治理,存在著巨大的風險。投資者們難道不擔心,自己投入的資金,最終會變成李建設一個人的提款機嗎?

豪賭式的擴張:12億募資背後的隱憂

林平發展似乎鐵了心要大幹一場,計劃通過IPO募資12億人民幣,將產能直接翻倍!這簡直就是一場豪賭,賭的是市場需求會持續增長,賭的是自己能夠消化新增的產能。但現實情況卻是,林平發展的產品產銷量正在雙雙下滑,這種情況下還敢如此激進地擴張,簡直是讓人捏一把冷汗。

產銷量齊跌的窘境:逆勢擴張的底氣何在?

招股書上的數字可不會說謊。2024年,林平發展的原紙產品產量和銷量,同比分別減少了3.2%和5%。這意味著,市場對林平發展的產品需求正在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林平發展還要將產能翻倍,難道是打算把生產出來的紙都堆在倉庫裡發霉嗎?還是說,他們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秘密武器,能夠逆轉市場趨勢?

瓦楞紙的危機:市場寒冬下的掙扎

如果說整體產銷量下滑還不夠明顯,那瓦楞紙的數據就更加刺眼了。2024年,林平發展的瓦楞紙生產量和銷售量,同比分別下降了12%和13%!要知道,瓦楞紙可是包裝行業的重要材料,它的需求量直接反映了整個市場的景氣程度。瓦楞紙產銷量的大幅下滑,是不是意味著整個市場都進入了寒冬?在這種情況下,林平發展還堅持擴大瓦楞紙的產能,難道是想在冰天雪地裡裸泳嗎?

環保與安全的雙重枷鎖:造紙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造紙業本身就是一個高污染、高耗能的行業,對環保和安全生產的要求極高。林平發展想要擴大產能,就必須投入更多的資金來提升環保和安全水平。但問題是,林平發展真的有這個能力嗎?且不說他們是否願意投入足夠的資金,就算他們願意,新的環保和安全技術是否能夠及時到位,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旦環保和安全方面出現任何問題,林平發展不僅會面臨巨額的罰款,甚至可能被直接關停。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都有可能落下,讓林平發展的上市之路徹底終結。

血色的招股書:頻發的意外事故

如果說業績波動和擴產風險還只是財務上的問題,那麼林平發展招股書上披露的一系列意外事故,則讓人不寒而慄。短短兩年時間,竟然發生了三起導致員工死亡的意外事故!這已經不是用“不走運”可以解釋的了,而是赤裸裸地暴露了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

三年三起人命事故:林平發展的“安全生產”神話?

2023年12月和2025年2月,兩名員工被外部運輸車輛撞倒身亡;2024年7月,一名車間員工因意外事故死亡。三年三條人命!這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是無法承受之重。更何況,林平發展還是一家準備上市的公司,這樣的安全記錄,簡直就是對投資者的公開挑釁。讓人不禁要問:林平發展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到底是如何運作的?難道他們的安全措施,只是貼在牆上的標語,而不是真正落實到位的行動嗎?

未繳的社保與公積金:被犧牲的員工權益

如果說安全事故是不可預測的意外,那麼未為部分員工繳納社保和公積金,則是赤裸裸的違法行為。招股書顯示,林平發展每年都有數百萬元的社保和公積金未繳納!這意味著,有相當一部分員工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林平發展為了節省成本,竟然不惜犧牲員工的利益,這種行為簡直令人髮指。一家連員工基本權益都無法保障的公司,又如何能讓投資者相信它能夠創造長期的價值?

來自官方的“免死金牌”:一句“意外”就能撇清責任?

更讓人感到震驚的是,林平發展在發生多起人命事故後,竟然能夠從當地安監部門拿到“免死金牌”。蕭縣應急管理局確認,這三起事故均為“意外事件”,不屬於安全生產事故,不會對公司及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建設進行處罰!一句“意外事件”,就輕描淡寫地掩蓋了所有問題,這簡直是對死者和家屬的二次傷害。難道在某些地方政府眼裡,企業的利益真的比人命關天還要重要嗎?這種地方保護主義,不僅會讓企業更加肆無忌憚,也會讓整個社會的安全意識變得更加麻木。

上市長征:林平發展的重重考驗

從稅收依賴到安全事故,從激進擴產到公司治理,林平發展的IPO之路可謂是步步驚心。這家公司,就像一個身患重病的病人,想要強行參加一場馬拉松比賽。它既沒有強健的體魄,也沒有充分的準備,更沒有一個值得信賴的醫療團隊。在“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高耗能的造紙行業本就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再加上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林平發展的上市之路,注定不會平坦。等待它的,很可能是監管層的嚴厲審視,以及投資者們的審慎觀望。這場IPO長征,林平發展究竟能否走到終點,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