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水乡奇遇记:合工大电气学院支教队空降水阳镇,这群大学生要搞什么飞机?
七月流火,水阳镇的孩子们被“空降”了?
话说这七月的皖南,简直就是个天然桑拿房!空气里都弥漫着黏糊糊的热气,感觉随便动一下,都能榨出二两汗来。就在这酷暑难耐的时节,宣城市宣州区的水阳镇,这个原本宁静得像一幅山水画的小地方,却突然热闹了起来。为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一支暑期社会实践队,浩浩荡荡地“空降”到了这里!
你可别以为这只是群来避暑的大学生,他们可是肩负着“三下乡”的重任来的!话说这“三下乡”啊,听起来挺接地气,实际上就是大学生们深入农村,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而这支队伍,就选择了水阳镇作为他们的“战场”,要在这里开展为期五天的支教活动。说是支教,但谁知道这群学电气和自动化的家伙,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这年头,大学生支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话说回来,一群常年跟电路图、PLC打交道的工科生,突然要教孩子们语文、数学,甚至还要搞什么艺术启蒙,这画风,想想就觉得有点……嗯,刺激!不过,话说回来,谁年轻的时候还没点儿理想主义情怀呢?说不定,这群大学生还真能给水阳镇的孩子们,带来点不一样的东西。
别样的课堂:知识清流?还是脑洞风暴?
要说这支教,最关键的当然还是课堂。但是,这群合工大的大学生,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课堂呢?是照本宣科,还是天马行空?是知识的清流,还是脑洞的风暴?
据了解,这群大学生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他们针对水阳镇孩子们的年龄和基础,精心设计了课程。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入手,这没毛病,毕竟打好基础最重要。但是,重点来了,他们还融入了趣味科普、艺术启蒙等特色内容!要知道,这群大学生可都是身怀绝技的,说不定他们会把电路原理、编程逻辑,都融入到课堂里,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具体情况还得看他们怎么发挥。
而且,他们还准备采用动画等形式导入课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年头,谁还没看过几部动画片啊?用动画来讲解知识,绝对能让孩子们眼前一亮。再加上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互动方式,让孩子们主动思考,这课堂想不“有料”又“有趣”都难!
说实话,我个人对这群大学生的课堂,还是非常期待的。毕竟,传统的课堂模式,已经让太多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果这群大学生能够打破常规,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方法,点燃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那可就功德无量了!
科学实验:气泡升腾的秘密,卡纸翻飞的童年
要说这群大学生最吸引孩子们眼球的,还得是他们的趣味科学实验课。你想想,一群平时只在实验室里摆弄仪器的大学生,突然要在孩子们面前做实验,这画面,想想就觉得有点意思。
据说,当志愿者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简易的实验装置,水中缓缓升起一串串晶莹的气泡时,孩子们的小脑袋立刻凑拢过来,好奇的目光紧紧追随。这场景,简直就像是变魔术一样,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孩子们的好奇心是天生的,而科学实验,正是满足他们好奇心的最佳方式。通过亲自动手、亲眼观察,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除了科学实验,五彩的卡纸在孩子们手中翻飞,变成了承载想象的“小兔子”、“小青蛙”,世界仿佛在指尖重现。这手工课,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无限的创意和乐趣。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审美情趣和想象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世界,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啊!
课后“加油站”:解题?不如解开心结!
作业辅导:铅笔下的耐心,平视的鼓励
正所谓“课堂四十五分钟,课后一言难尽”。对于孩子们来说,放学后的时光,往往才是真正考验学习成果的关键时刻。而这群大学生志愿者,显然也深谙此道。他们把每天下午的活动室,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学习加油站”,为孩子们提供课后辅导。
不过,你可别以为这只是简单的“你问我答”。这群大学生,可是把“耐心”和“细致”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常常是“一对多”,甚至“一对一”地为孩子们讲解作业难题。要知道,辅导作业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尤其是面对一群年龄不一、基础各异的孩子,更是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技巧。他们俯下身,用铅笔圈点勾画,一遍遍讲解着运算步骤。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真是让人佩服!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仅仅是教孩子们解题,更注重引导他们建立自信。遇到性格内向、不敢提问的孩子,志愿者会主动蹲下来,目光平视,轻声鼓励。这种平等的姿态,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从而放下心中的顾虑,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疑问。他们话语间传递的,不仅是解题方法,更是建立自信的钥匙。要知道,对于孩子们来说,自信比分数更重要!
说实话,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与其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们答案,不如引导他们学会思考、解决问题。而这群大学生,显然深谙此道。他们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家访行动:物资先行,真心话大冒险?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和教育需求,这群大学生还开启了“家访模式”。话说这家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既要了解情况,又要传递关爱,还得避免给家长带来负担。这其中的分寸,可得好好拿捏。
据了解,队员们兵分两路,每组由三名大学生搭配一位村书记组成,奔赴4户学生家庭。这“大学生+村书记”的组合,还是挺有意思的。大学生有活力、有知识,村书记则熟悉当地情况、了解民情。这样的搭配,能够更好地开展家访工作。
刚踏入家门,亲切氛围便已弥漫。队员们第一时间递上准备的物资:笔盒、本子、笔,还有大米、油和八宝粥。这物资先行的方式,还是挺实在的。毕竟,对于一些家庭来说,这些东西或许能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孩子与家长感受这份热忱,让教育关切与人文温度,在家访里落地生根。
接下来,就是“真心话大冒险”的环节了。大学生与村书记各自找家长、孩子聊天,促膝长谈间,耐心倾听家长在孩子教育上遭遇的实际困难,也捕捉到他们对孩子未来的期盼。他们还会蹲下身,与孩子平视,轻声询问:“在学校里和同学们相处的怎么样啊,有没有好玩的事儿想和姐姐分享?作业会不会觉得难呀?” 孩子在引导下逐渐打开话匣子,分享平时的生活、和伙伴的趣事,也会委屈地说遇到的小难题,让家访成为连通孩子内心世界与外界关切的温暖桥梁。
说实话,我个人对这种家访方式,还是非常赞赏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走访慰问,更是一种深入了解、用心沟通的方式。通过家访,大学生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生活环境和教育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支教工作。而且,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也能够拉近大学生和孩子们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文艺汇演:乡村舞台,谁是C位担当?
从合唱到舞蹈:克服胆怯,释放天性
光有知识可不行,还得有点才艺傍身!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这群大学生志愿者可是煞费苦心,策划了一场“文艺联欢会”。话说这文艺汇演,可是个展示自我的好机会,也是锻炼胆量的好舞台。不过,对于乡村的孩子们来说,站在舞台上表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从合唱《小美满》到简单的集体舞蹈,再到诗歌朗诵,孩子们在排练中逐渐克服胆怯。要知道,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第一次站在舞台上,面对着众多的观众,内心肯定是非常紧张的。但是,在志愿者的鼓励和帮助下,他们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勇敢地展现自己的才艺。这种克服胆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而且,文艺汇演不仅仅是展示才艺的舞台,更是释放天性的空间。孩子们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个性。这种自由自在的状态,能够让他们更加快乐、更加自信。
“导演”与“陪练”:严格要求,温情守护
在排练过程中,志愿者们既是严格的“导演”,也是温暖的“陪练员”。他们不仅要指导孩子们排练节目,还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这种双重身份,对志愿者们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孩子们因记不住歌词而沮丧时,他们用分段记忆法帮大家拆解难点;当有人在舞蹈排练中跟不上节奏时,他们一遍遍示范动作,直到所有人都能整齐划一。这种耐心细致的指导,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志愿者的帮助,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坚持不懈。这种精神上的收获,远比学会几个节目更重要。
而且,志愿者们在排练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孩子们如何表演,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他们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完成演出任务。这种团队合作的氛围,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说实话,我个人非常佩服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的付出和努力。他们不仅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还要承担很大的压力。但是,他们依然坚持不懈,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释放天性的舞台。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支教反思:谁说付出就是牺牲?这明明是双向奔赴!
五天时光:短暂相遇,深刻体悟
五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对于这群大学生和水阳镇的孩子们来说,这五天,注定会成为他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当离别的时刻来临,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眼神,志愿者们心中也充满了感慨。
“支教不是一场简单的付出,更是一次双向成长。”一位队员在总结中感慨道。这句话,说出了很多志愿者的心声。在传授知识、播撒爱心的同时,大学生们更深刻地体悟到乡村教育的现状与需求,理解了“教育为民”的厚重内涵。他们看到了乡村教育的不足,也看到了孩子们的渴望。这种亲身的体验,让他们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而且,支教也让大学生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和生活条件。与乡村的孩子们相比,他们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对比,让他们更加感恩,更加努力,也更加有责任感。
长期帮扶:合工大要放大招,乡村教育能否迎来春天?
五天的支教活动,虽然短暂,但它只是一个开始。据了解,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将持续推进“三下乡”支教品牌项目,通过建立长期帮扶机制,让青春的力量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扎下更深的根,绽放更持久的光芒。这可是一个大招啊!
建立长期帮扶机制,意味着合工大将不仅仅是短期支教,而是要与水阳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持续为当地教育提供支持。这包括资金支持、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等。这种长期的投入,能够更好地改善乡村教育的现状,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而且,通过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合工大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教育中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
说实话,我对合工大的这个举措,充满了期待。如果更多的大学能够像合工大一样,积极参与到乡村教育中来,那么,乡村教育的春天,或许真的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