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藥回暖?扯!但這次好像有點不一樣
別再喊狼來了!這次是估值修復的微弱訊號
說真的,創新藥板塊回暖這種話,聽得耳朵都長繭了。從2024年底開始,市場上就充斥著各種“估值修復”、“觸底反彈”的論調,搞得好像明天創新藥就能取代台積電,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一樣。但仔細想想,過去幾年,創新藥板塊被各種政策、市場因素輪番蹂躪,投資人早就被嚇怕了,聽到“回暖”兩個字,第一反應不是興奮,而是懷疑:這次又是哪個莊家在割韭菜?
不過,這次好像真的有點不一樣。A股和港股的確出現了一些估值修復的跡象,雖然幅度不大,但至少止住了持續下跌的頹勢。而且,這次的回暖,似乎並非單純的資金炒作,而是有實質性的利好因素在支撐。監管政策的優化,讓新藥審批的流程更加順暢;醫保支付政策的穩定,給創新藥的銷售提供了保障;國際臨床試驗成果的頻頻報喜,則提振了市場對創新藥前景的信心。
特別是細胞治療、高端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重新獲得了市場的關注。這些領域的技術含量高、市場空間大,一旦取得突破,就能帶來巨大的投資回報。當然,風險也同樣存在。細胞治療的技術還不成熟,商業化前景不明朗;高端醫療器械的研發週期長、投入高,一旦失敗,就會血本無歸。所以,投資這些領域,不僅需要專業的知識,更需要過人的膽識和運氣。總之,這次創新藥板塊的回暖,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長期趨勢,還有待時間的驗證。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於那些敢於冒險、精於選股的投資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機會。
首程控股?這名字背後的水有多深?
硬科技+城市產業?聽起來很潮,但真能賺錢嗎?
首程控股?老實說,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我還以為是什麼新成立的房地產公司。但仔細研究了一下,才發現它是一家在港股上市,而且還標榜自己是搞“硬科技+城市產業”的企業。這年頭,什麼都喜歡跟“硬科技”扯上關係,好像不沾點邊就顯得自己很low一樣。但問題是,硬科技真的能賺錢嗎?還是只是燒錢的代名詞?
所謂的“硬科技”,通常指的是那些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技術門檻高的領域,比如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等。這些領域的確很有前景,但同時也充滿了不確定性。研發週期長、投入大,而且還不一定能成功。就算成功了,也未必能順利商業化。所以,投資硬科技,不僅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更需要對技術趨勢的精準判斷。而“城市產業”呢?說白了,就是跟城市發展相關的產業,比如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等。這些產業的確有穩定的現金流,但同時也受到政策的影響很大,容易受到宏觀經濟波動的衝擊。
首程控股把“硬科技”和“城市產業”結合起來,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但實際上卻面臨著兩方面的挑戰。一方面,它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去研發硬科技,這會對它的盈利能力造成壓力;另一方面,它需要應對城市產業的政策風險和經濟週期波動,這會影響它的現金流。所以,首程控股的模式,能否真正成功,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不只投錢,還要投對地方:產業資本的精準眼光
當然,首程控股也不是傻子。它之所以敢於投資創新藥及相關領域,肯定是有它的邏輯。作為一家產業資本平台,它不僅僅是單純的財務投資者,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利用自身的產業資源,為所投資的企業提供支持。比如,它可以幫助企業對接政府資源、拓展市場渠道、引入戰略合作夥伴等等。這些都是單純的財務投資者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首程控股似乎對技術週期有著比較精準的判斷。它重點投資的基因細胞治療、高端眼科設備、手術機器人等領域,都是目前醫療科技領域的熱點方向。這些領域的技術壁壘高、市場空間大,一旦取得突破,就能帶來巨大的投資回報。而且,首程控股所投資的企業,大多已經進入規模化放量或臨床關鍵節點,這意味著它們的商業化前景已經比較明朗,風險相對較低。所以,首程控股的投資策略,並非盲目跟風,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當然,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即使是再精明的投資者,也難免會看走眼。但總的來說,首程控股在醫療領域的投資布局,還是值得期待的。
基因細胞治療:聽起來像科幻小說,其實離我們不遠
藝妙神州:CAR-T技術的中國驕傲?還是另一個燒錢的無底洞?
說到基因細胞治療,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是電影裡才會出現的情節。什麼改造基因、強化細胞,聽起來就像是科學怪人的實驗。但事實上,這項技術已經開始應用於臨床,而且在某些疾病的治療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首程控股投資的藝妙神州,就是一家專注於CAR-T細胞治療的企業。CAR-T,全名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簡單來說,就是把病人的T細胞拿出來,經過基因改造,讓它們能夠精準地攻擊癌細胞,然後再把這些改造過的T細胞輸回病人体內,去殺死癌細胞。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
藝妙神州號稱是國內CAR-T領域的領頭羊,擁有自主開發的新一代CAR-T技術,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但問題是,CAR-T技術的研發和生產成本非常高昂,而且還存在很多技術難題。藝妙神州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中國驕傲”,還是會像很多新創企業一樣,最終淪為燒錢的無底洞,實在很難說。
全流程無血清?規模化製備?這些專業術語背後代表著什麼?
藝妙神州宣稱,他們是業內率先實現CAR-T全流程無血清、基因載體規模化製備及高生產成功率的本土企業。這些專業術語,聽得人一頭霧水。什麼是“全流程無血清”?簡單來說,就是在CAR-T細胞的培養過程中,不使用動物血清。傳統的細胞培養方法,通常會添加動物血清,因為血清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可以促進細胞的生長。但動物血清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來源不穩定、容易受到污染、可能引起免疫反應等等。所以,使用無血清培養,可以提高CAR-T細胞的安全性。所謂“基因載體規模化製備”,就是指能夠大量生產用於改造T細胞的基因載體。基因載體的質量和數量,直接影響CAR-T細胞的治療效果。而“高生產成功率”,則意味著能夠降低CAR-T細胞的生產成本,提高治療的可及性。總之,這些技術上的突破,對於CAR-T細胞治療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安全性與持久性:CAR-T療法的阿喀琉斯之踵
CAR-T療法雖然在治療某些癌症上取得了顯著的療效,但它並非完美無缺。安全性與持久性,一直是CAR-T療法的兩大挑戰。CAR-T療法最常見的副作用是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徵(CRS),這是一種嚴重的全身炎症反應,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此外,CAR-T細胞還可能攻擊正常的組織器官,引起脫靶效應。除了安全性問題,CAR-T療法的持久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在一些病人身上,CAR-T細胞在體內無法長期存活,導致癌症復發。如何提高CAR-T細胞的安全性與持久性,是目前CAR-T領域的研究重點。藝妙神州宣稱,他們自主開發的新一代CAR-T技術,兼具體內持久性與高安全性,有效提升了細胞治療產品的臨床應用前景。但具體效果如何,還有待臨床試驗的驗證。總之,CAR-T療法的前景雖然廣闊,但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投資CAR-T企業,需要謹慎評估風險與收益。
高端醫療器械:國產替代的浪潮,誰在裸泳?
圖湃醫療:眼科OCT龍頭?還是曇花一現?
高端醫療器械,這個領域聽起來就很燒錢。動輒幾百萬、上千萬的設備,普通老百姓根本用不起。但沒辦法,誰叫我們國家的醫療器械產業起步晚,很多高端設備都依賴進口。這幾年,國家大力推動國產替代,鼓勵企業自主研發高端醫療器械。於是,各種國產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其中就包括首程控股投資的圖湃醫療。圖湃醫療號稱是國產眼科OCT(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設備的龍頭企業,國內市占率第一。OCT是一種非侵入性的眼科檢查設備,可以對眼球的各個組織進行高清晰度的掃描,幫助醫生診斷各種眼科疾病。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但問題是,圖湃醫療的技術,真的是自主研發的嗎?還是只是在國外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單的改進?它的產品,真的能跟進口品牌相媲美嗎?還是只是靠價格優勢搶佔市場?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清華工研院的光環:技術孵化的搖籃,還是資本炒作的噱頭?
圖湃醫療背靠清華工研院,這無疑給它增添了一層光環。清華工研院是中國頂尖的科研機構,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人才儲備。能夠得到清華工研院的支持,對於一家醫療器械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優勢。但問題是,清華工研院的光環,究竟是技術孵化的搖籃,還是資本炒作的噱頭?有些企業,只是打著清華工研院的旗號,實際上並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它們只是利用清華工研院的名氣,來吸引投資、擴大市場。圖湃醫療會是這樣的企業嗎?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投資者在考察這類企業時,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甄別。
眼科手術顯微鏡:打破壟斷的利器,還是進口品牌的廉價替代品?
除了OCT設備,圖湃醫療還在2024年8月拿到了眼科手術顯微鏡的產品註冊證,這意味著它可以正式進入眼科手術設備市場。眼科手術顯微鏡是一種高端醫療設備,長期以來被進口品牌壟斷。圖湃醫療的產品上市,有望打破這種壟斷局面,降低手術成本,讓更多的患者受益。但問題是,圖湃醫療的眼科手術顯微鏡,真的能跟進口品牌相媲美嗎?它的性能、穩定性、使用壽命,能否達到進口品牌的水平?如果只是廉價的替代品,那麼即使打破了壟斷,也無法真正提升中國醫療水平。
從診斷到治療:圖湃的野心,能撐起它的估值嗎?
圖湃醫療以OCT為核心技術,正從眼科診斷設備向治療設備拓展,並延伸至神經外科、五官科等臨床場景,這顯示了它的野心。從診斷到治療,這是一個巨大的跨越。診斷設備主要用於疾病的篩查和診斷,而治療設備則直接用於疾病的治療。治療設備的技術含量更高、市場空間更大,但也面臨著更多的風險和挑戰。圖湃醫療能否成功實現轉型,取決於它的技術實力、研發能力、市場營銷能力等多個方面。如果它能夠在治療設備領域取得突破,那麼它的估值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但如果它無法實現轉型,那麼它的估值可能會被高估。
飛秒激光機器人、眼底注射機器人:這些聽起來很厲害的玩意兒,真的能改變醫療的未來嗎?
圖湃醫療還在研發飛秒激光機器人、超乳玻切設備,以及孵化了眼底注射機器人企業“瞳沐”,這些聽起來都很高科技。飛秒激光機器人可以用於眼科手術,提高手術的精準性和安全性;超乳玻切設備可以用於治療白內障和玻璃體疾病;眼底注射機器人可以用於治療黃斑變性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這些設備如果能夠成功上市,將會極大地改變眼科的治療方式,提高治療效果。但問題是,這些技術還處於研發階段,距離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們的研發成本非常高昂,而且還存在很多技術難題。它們能否順利上市,以及上市後的市場表現如何,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對於這些聽起來很厲害的玩意兒,我們既要保持關注,也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樂觀。
藥明康德:醫療界的賣水人?
CRO/CDMO平台:創新藥企背後的無名英雄?
在創新藥這個光鮮亮麗的舞台上,總有一些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CRO(合同研究組織)和CDM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平台就是其中之一。藥明康德,就是這個領域的巨頭。你可以把CRO/CDMO平台想像成醫療界的賣水人。淘金者想要挖到金子,需要水源。創新藥企想要研發新藥,就需要CRO/CDMO平台提供各種服務,比如藥物發現、臨床試驗、生產製造等等。CRO/CDMO平台本身並不生產藥品,但它們卻是創新藥企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它們的存在,降低了創新藥企的研發成本和風險,加速了新藥的上市進程。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CRO/CDMO平台才是創新藥產業鏈上最穩定的環節。
小分子藥物、細胞與基因治療、醫療器械測試:藥明康德的服務範圍,真的有這麼廣?
藥明康德號稱能夠提供從藥物發現到商業化的全流程服務,覆蓋小分子藥物、細胞與基因治療、醫療器械測試等多個領域。聽起來好像無所不能,但問題是,它的服務範圍真的有這麼廣嗎?在每個領域,它都能做到頂尖水平嗎?還是只是樣樣通、樣樣鬆?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畢竟,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專業性和複雜性,沒有哪個企業能夠在所有領域都做到最好。藥明康德的優勢在於它的規模和綜合能力,它能夠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但同時,它的劣勢也在於它的規模和綜合能力,它可能會在某些細分領域缺乏專業性和靈活性。
首程控股 + 藥明康德:強強聯手?還是資源錯配?
首程控股與藥明康德保持合作,這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藥明康德作為全球領先的CRO/CDMO平台,可以為首程控股所投資的創新藥企提供關鍵的研發基礎設施支撐,加速它們的研發進程,降低它們的研發風險。但問題是,這種合作能否真正產生協同效應?還是只是資源的簡單堆砌?首程控股的優勢在於它的產業資源和資金實力,藥明康德的優勢在於它的技術和服務能力。如果雙方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那麼這種合作將會非常成功。但如果雙方只是各取所需,缺乏深入的合作和溝通,那麼這種合作可能會淪為形式,無法真正產生價值。總之,首程控股與藥明康德的合作,前景可期,但仍然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共贏。
政策與週期共振?別逗了,醫療行業哪有那麼簡單!
高端醫療設備、自主創新藥品:國家戰略的風口,誰能真正起飛?
現在動不動就講“國家戰略”、“政策紅利”,聽得我都麻木了。沒錯,國家是頻頻強調高端醫療設備、自主創新藥品的重要性,也出台了不少支持政策。但政策這東西,就像天氣一樣,說變就變。今天鼓勵你,明天可能就限制你。而且,就算政策再好,最終能不能賺到錢,還是要看企業自身的實力。如果企業的技術不行、產品不好,就算站在風口上,也只會被風吹走。醫療行業更是如此,不是你有錢、有關係就能成功的,關鍵還是要靠實打實的技術和產品。
卡位式投資:首程控股的獨門秘笈?還是賭徒的遊戲?
首程控股的投資策略很有意思,他們不追求覆蓋面廣,而是在關鍵技術節點下注、重點企業深耕,這被稱為“卡位式”投資。聽起來好像很高明,但說白了,就是一種押寶式的投資。他們賭的是,這些關鍵技術節點將會成為未來醫療行業的發展方向,而他們所投資的企業,將會在這些領域取得領先地位。這種投資策略,風險很高,但回報也很高。如果他們賭對了,就能獲得巨大的收益;但如果他們賭錯了,就會血本無歸。所以,這種“卡位式”投資,到底是獨門秘笈,還是賭徒的遊戲,很難說。
臨床進展、商業化加速、資本化退出:這些都是夢,還是看得到的未來?
對於首程控股所布局的企業來說,未來無非是這幾條路:臨床進展順利、商業化加速、成功上市或被收購。這些都是投資者夢寐以求的結果。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臨床試驗失敗、產品銷售不佳、融資困難、估值下跌……這些都是可能發生的情況。即使企業的技術再好、團隊再強,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既要對未來抱有希望,也要對風險保持警惕。不要被那些美好的願景所迷惑,要仔細分析企業的基本面,評估它們的風險承受能力,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總之,醫療行業的投資,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只有那些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企業,才能真正享受到勝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