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企背後的隱憂:匯川聯合動力IPO之路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苏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動力”),這家名字聽起來就充滿幹勁的公司,即將迎來IPO上會的關鍵時刻。背靠母公司匯川技術這棵大樹,短短八年時間,聯合動力就從蘇州工業園區的小苗,長成了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領域的“隱形冠軍”,躋身國內第三方電驅供應商前三甲。但繁華背後,總有些讓人捏一把冷汗的隱憂,就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在它的頭頂。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過度集中的客戶風險
理想、廣汽、小鵬、長城……隨便拎一個都是中國車市响当当的名字。打開聯合動力的客戶名單,這些赫赫有名的車企赫然在列,簡直是星光熠熠。這份名單,足以讓無數競爭對手眼紅。但仔細一看,光鮮背後卻暗藏隱憂——客戶集中度,實在是太高了!
招股書赤裸裸地顯示,2024年上半年,聯合動力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占比高達66.28%。這意味著,公司三分之二的營收,都來自於這五家客戶。更讓人心驚的是,理想汽車一家,就貢獻了33.16%的營收,折合人民幣20.08億元!要知道,2023年,這個比例更是高達76.03%!這簡直是把雞蛋都放在了一個籃子裡!
深度绑定头部车企,這絕對是一把雙刃劍。當理想汽車的销量一路高歌猛進時,聯合動力的營收也跟著水漲船高,從2021年的29億元,一路狂飆至2023年的93.65億元。這種感覺,就像是坐上了火箭,簡直爽歪歪。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那可是比《捍衛任務》還刺激的“無赦之仇”模式,殘酷到極點。一旦主力客戶遭遇销量滑坡,或者心血來潮搞什麼戰略調整(比如學特斯拉 #TSLA# 自研電驅系統),聯合動力的业绩,恐怕就要面临断崖式下跌的风险。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而是分分鐘要命的!
這種風險,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前車之鑒的。威馬集團,還記得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造車新勢力嗎?就因為威馬集團拖欠采购款项,聯合動力被迫計提了3億元壞賬,直接拖累了現金流。這3億元,足夠讓聯合動力喝一壺的。所以,過度依賴單一客戶,絕對是懸在聯合動力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掉下來,讓它血本無歸。